四书类 論語疏證   》 第45節:公冶長篇第五(5)      楊樹達 Yang Shuda

  ○子曰:“臧文仲居蔡,山節藻,何如其知也?”
  《左傳?文公二年》曰:仲尼曰:臧文仲,其不仁者三,不知者三。下展禽,廢六關,妾織蒲,三不仁也。作虛器,縱逆祀,祀爰居,三不知也。杜註云:作虛器,謂居蔡山節藻也。
  《禮記?明堂位篇》曰:山節藻,天子之廟飾也。
  ○子張問曰:“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舊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弒齊君,陳文子有馬十乘,棄而違之,至於他邦,則曰:‘猶吾大夫崔子也。’違之,之一邦,則又曰:‘猶吾大夫崔子也。’違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國語?楚語下》曰:鬥且曰:昔鬥子文三捨令尹,無一日之積。
  ○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
  《左傳?文公六年》曰:季文子將聘於晉,使求遭喪之禮以行。其人曰:“將焉用之?”文子曰:“備豫不虞,古之善教也。求而無之實難,過求何害?”杜註云:所謂文子三思。
  又《哀公二十七年》曰:中行文子告成子曰:“有自晉師告寅者,將為輕車千乘以厭齊師之門,則可盡也。”成子曰:“寡君命恆曰:無及寡,無畏衆,雖過千乘,敢闢之乎?將以子之命告寡君。”文子曰:“吾乃今知所以亡。君子之謀也,始衷終皆舉之,而後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難乎?”杜註云:謀一事則當慮此三變,然後入而行之,所謂君子三思。
  ○子曰:“甯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
  《左傳?僖公二十八年》曰:晉人復衛侯,甯武子與衛人盟於宛濮。曰:“天禍衛國,君臣不協,以及此憂也。今天誘其衷,使皆降心以相從也。不有居者,誰守社稷?不有行者,誰牧圉?不協之故,用昭乞盟於爾大神,以誘天衷。自今日以往,既盟之後,行者無保其力,居者無懼其罪,有渝此盟,以相及也,明神先君是糾是殛。”國人聞此盟也,而後不貳。
  又《僖公二十八年》曰:衛侯與元訟,衛侯不勝。執衛侯,歸之於京師,諸深室。甯子職納橐焉。
  又《僖公三十年》曰:晉侯使醫衍衛侯,甯俞(武子名俞)貨醫,使薄其,不死。
  ○子在陳,曰:“歸與!歸與!吾黨之小子狂簡,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孟子?盡心下篇》曰:萬章問曰:“孔子在陳,曰:‘盍歸乎來?吾黨之小子狂簡,進取不忘其初。’孔子在陳,何思魯之狂士?”孟子曰:“孔子不得中道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孔子豈不欲中道哉?不可必得,故思其次也。”“敢問:何如斯可謂狂矣?”曰:“如琴張、曾皙、牧皮者,孔子之所謂狂矣。”“何以謂之狂也?”曰:“其志 然,曰:‘古之人,古之人,’夷考其行而不掩焉者也。狂者又不可得,欲得不屑不潔之士而與之,是狷也,是又其次也。”
  《史記?孔子世傢》曰:孔子居陳三歲,會晉楚爭強,更伐陳。及吳侵陳,陳常被寇。孔子曰:“歸與!歸與!吾黨之小子狂簡,進取不忘其初。”於是孔子去陳。過蒲,適衛。去衛,將西見趙簡子。臨河,乃還反乎衛。又去衛,復如陳。是歲魯哀公三年,而孔子年六十矣。季桓子卒,康子代立,使使召冉求。冉求將行,孔子曰:“魯人召求,非小用之,將大用之也。”是日,孔子曰:“歸乎!歸乎!吾黨之小子狂簡,斐然成章,吾不知所以裁之。”子贛知夫子思歸,送冉求,因誡曰:“即用,以孔子為招雲。”
  ○子曰:“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
  《大戴禮記?衛將軍文子篇》曰:孔子曰:不剋不忘,不念舊惡,蓋伯夷、叔齊之行也。
  《後漢書?寇恂傳》曰:恂復拜潁川太守。執金吾賈復在汝南,部將殺人於潁川,恂捕得,係獄。時尚草創,軍營犯法率多相容,恂乃戮之於市,復以為恥。還過潁川,謂左右曰:“吾與寇恂並列將帥,而今為其所陷。大丈夫豈有懷侵怨而不决之者乎?今見恂,必手劍之。”恂知其謀,不欲與相見。𠔌崇曰:“崇,將也,得帶劍侍側。卒有變,足以相當。”恂曰:“不然。昔藺相如不畏秦王而屈於廉頗者,為國也。區區之趙,尚有此義,吾安可以忘之乎?”乃敕屬縣盛供具,儲酒醪,執金吾軍入界,一人皆兼二人之饌。恂乃出迎於道,稱疾而還。賈復勒兵欲追之,而吏士皆醉,遂過去。恂遣𠔌崇以狀聞,帝乃徵恂。恂至,引見,時復先在坐,欲起相避。帝曰:“天下未定,兩虎安得私鬥?今日朕分之。”於是並坐極歡,遂共車同出,結友而去。論曰:傳稱喜怒以類者鮮矣。夫喜而不比,怒而思難者,其唯君子乎!子曰:“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於寇公而見之矣。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江西人民出版社
第1節:前 言第2節:陳寅恪序第3節:自 序第4節:學而篇第一(1)
第5節:學而篇第一(2)第6節:學而篇第一(3)第7節:學而篇第一(4)第8節:學而篇第一(5)
第9節:學而篇第一(6)第10節:學而篇第一(7)第11節:學而篇第一(8)第12節:學而篇第一(9)
第13節:學而篇第一(10)第14節:為政篇第二(1)第15節:為政篇第二(2)第16節:為政篇第二(3)
第17節:為政篇第二(4)第18節:為政篇第二(5)第19節:為政篇第二(6)第20節:為政篇第二(7)
第21節:為政篇第二(8)第22節:八佾篇第三(1)第23節:八佾篇第三(2)第24節:八佾篇第三(3)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