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 論北大   》 第45節:燕園的三個學生刊物(5)      錢理群 Qian Liqun

  而到了《紅樓》第3期,就有了更為明確的呼喚,這一期的《編後記》裏,這樣寫道:“我們願意和北京大學全體師生一起,學習開闢了五四道路的革命先驅者的榜樣:執著真理,疾惡如仇,把火一樣的愛情獻給祖國、人民、革命,把致命的投槍擲嚮階級敵人,擲嚮思想領域的醜惡……揭露現實中的矛盾,批判錯誤,歌頌先進。我們希望:把眼光放遠一點,看得廣些,關心國傢政治經濟生活,學術思想界的動態,文壇上的重要現象和問題。”——如果說《紅樓》第1期編者與作者的目光主要是面對校園內部,現在則明顯地轉嚮更廣阔的外部世界,以年輕人所特有的敏感,感受着此時國傢政治、經濟生活,思想、文化、學術界所孕育的新的變動,並表現了以“執著真理,疾惡如仇”的精神投身進去的巨大熱情。於是,就有了這樣的自我反省:“許多讀者指出,在本刊第一、二期上軟綿綿的情歌多了一些,看不到更加富於時代特徵的雄壯的篇章”,並且提出了這樣的質疑:“難道說今天的青年歌聲中的主流,真是小夜麯?”表示要“從前人英勇頑強的鬥爭精神中吸取前進力量”,“大張雙臂歡迎政治熱情昂揚的詩篇”。而最後的召喚則更加意味深長:“作為五四事業的後繼者,作為新時代的青年,‘鳴’起來!”
  在這一期,為了紀念五四,就有了一次作為“更加富於時代特徵的雄壯的篇章”的政治抒情詩的噴發。據張元勳回憶,這一次《紅樓》編輯部幾乎是全體動筆,由十三位校園詩人集體高唱一麯《五四之歌》,“真可謂氣勢不凡!”“而這一組組詩尚未排印之先就被北大詩歌朗誦團突擊排練,成為一出動人的大型詩朗誦表演。於1957年5月4日的晚上,在北大東操場五四營火晚會上與火炬傳遞同時隆重演出。……整個操場頃刻之間變成一個火炬的海洋、光明的海洋、熾熱的海洋、呼嘯的海洋!而詩朗誦便在高音麥剋風裏昂揚響起!”張元勳:《北大往事與林昭之死》,收入《沒有情節的故事》,頁527。——
  在五月,我的心情更加明朗
  就像我頭頂上的天空一樣。
  在火的三十一天裏
  我覺得自己長得更快
  就像童話中的人物
  不是一年一年地長,而是一天天地長!
  我嚮往震撼世界的五四運動
  也羨慕流血的一二·九
  但是,我更愛我們這個時代,
  ——共青團馳騁的年代。
  幾十年後,或是一百年後,
  我們將坐在青青的草地上
  給二十一世紀的青年
  講我們共青團豪邁的故事
  那時候,我
  也許成了一個老共産黨員
  (或者,在共産主義的天氣裏,黨已經消亡)。
  五月,我的心情更加明朗
  我真想
  和我的每一個同志親吻
  合唱我們最喜歡的歌子
  從傍晚一直到天亮!馬嘶:《給我的共青團》,《紅樓》1957年第3期。
  這更是一次浪漫的烏托邦的政治激情的噴發:用的是贊歌的形式。但誰也沒有料到,另一種形態的政治激情的噴發,正悄悄地接近。
  這時的《紅樓》編輯部卻彌漫着一種離情:編委會內與編委會外的一些作者都臨近畢業了。於是,就有了5月19日這一天的遊園活動。11位《紅樓》文友漫步於頤和園,並由林昭攝影,留下了唯一的、也是最後一張合影,為這段青春歲月留下永恆的紀念。張元勳:《北大往事與林昭之死》,收入《沒有情節的故事》,頁528。照片上,每一個人都在微笑。但誰知道,等待他們的將是真正的分離——政治的分離與心靈的分離呢?即使再度相遇,心也都破碎:歷史對這一代人終於露出了嚴酷的一面。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北大百年:光榮和恥辱(1)第2節:北大百年:光榮和恥辱(2)
第3節:北大百年:光榮和恥辱(3)第4節:北大百年:光榮和恥辱(4)
第5節:北大百年:光榮和恥辱(5)第6節:教育史上的一件往事(1)
第7節:教育史上的一件往事(2)第8節:漫說北京大學與五四新文化運動(1)
第9節:漫說北京大學與五四新文化運動(2)第10節:漫說北京大學與五四新文化運動(3)
第11節:北京大學教授的不同選擇(1)第12節:北京大學教授的不同選擇(2)
第13節:北京大學教授的不同選擇(3)第14節:北京大學教授的不同選擇(4)
第15節:北京大學教授的不同選擇(5)第16節:北京大學教授的不同選擇(6)
第17節:北京大學教授的不同選擇(7)第18節:北京大學教授的不同選擇(8)
第19節:北京大學教授的不同選擇(9)第20節:北京大學教授的不同選擇(10)
第21節:北京大學教授的不同選擇(11)第22節:北京大學教授的不同選擇(12)
第23節:北京大學教授的不同選擇(13)第24節:北京大學教授的不同選擇(14)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