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科全书 》 册府元龜 》
捲四十四◎帝王部·奇表·神武
王欽若 Wang Qinre
楊億 Yang Yi
◎帝王部·奇表
域中四大王居其一洪範五事貌為其首是知清明在躬而志氣如神和順積中而英華發外自古繼天而王出震應期莫不體備純元器含異稟實有聖德煥乎!英表乘天地之正故其儀可象參日月之明故其威可畏。若夫本徇齊之性挺岐嶷之姿標五行之端冠群竜之首宜乎!包神靈之藴協符瑞之紀魁奇晬穆出世表孟子曰:形色天性也。惟聖人然後可以踐形誠哉!是言。
太昊宓犧氏蛇身人首日角衡連珠(日角角有骨表象日所出參上曰:衡衡中有骨表表象連珠也。)。
炎帝神農氏人身牛首。
黃帝軒轅氏竜顔(一云:黃帝龜顔是謂結起神明詢知臨四海)。
顓頊高陽氏首戴幹並止法月參(並重也。重脅以為表水精主月參伐主斬刈也。一云:顓頊載幹是謂皇甫德美周間天下傢足)。
帝嚳高辛氏生而駢齒(一云:帝嚳駢齒是謂悍骨德塞無間姦靡繇出)。
帝堯眉八采須長七尺二寸面銳上豐下足履翼宿身長十尺(一云:堯眉八采是謂通過正身刑典遠近鹹化)。
帝舜目重瞳子竜顔大口黑子身長六尺一寸(一云:舜目重瞳子是謂重明作事可法出言成章)。
夏禹虎鼻大口兩耳參鏤首戴鈎(鈎鈴也。)胸有玉鬥足文履已長九尺九寸(一云:九尺二寸。又云:禹耳參漏是謂大通興利除害决河疏江)商湯豐下銳上而有髯勾身而揚聲身長九尺臂有四肘(一云湯臂三肘是謂謬翼攘去不義黔首繁息)。
周文王竜顔虎眉身長十尺胸有四乳。
武王駢齒望羊。
靈王生而有髭。
漢高祖為人隆準而竜顔(顔額顙準鼻也。)美須髯(在頤曰:須在頷曰: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
昭帝始冠長八尺二寸。
宣帝身足下有毛(遍身及足下皆有毛)。
元帝額上有壯(壯當額前長侵下而生)。
後漢光武身長七尺三寸美須眉大口隆準日角。
明帝容貌壯麗生而豐下銳上項赤色有似於堯。
章帝動容進止聖表有異。
魏明帝天姿秀出立垂地。
晉宣帝有狼顧之相魏武帝欲驗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顧面正嚮後而身不動。
景帝雅有風彩。
武帝初拜撫軍大將軍副貳相國而文帝欲以帝弟攸為嗣何曾等固爭曰:中撫軍聰明神武乃超世之才委地手過膝此非人臣之相也。繇是遂定。
元帝白毫生於日角之左隆準竜顔目有精曜顧眄煒如也。
明帝黃須貌類外傢(帝母荀氏燕代人也。)。
簡文帝美風姿舉止端詳。
後魏道武帝目有光曜廣顙大耳衆鹹異之。
大武帝明元長子也。天賜五年生於東宮體貌瑰異。
道武奇而悅之曰:成吾業者必自此子也。
文成帝風格異常。
孝文帝生而潔白有異姿繈緥岐嶷長而淵裕仁孝綽然有君人之表獻文尤愛異之。
孝莊帝風神秀異姿貌甚美。
後周太祖身長八尺方顙廣額美須髯長委地垂手過膝背有黑子宛轉。若竜之形面有紫光人望而敬畏之。
隋高祖為人竜頷額有五柱入頂目光外射有文在手曰:王長上短下沉深嚴重年十六遷驃騎周太祖見而嘆曰:此兒風骨不似世間人齊王憲嘗言於周武曰:普六茹堅(臣欽。若等曰:普六茹周所賜姓堅諱也。)相貌臣每見之不覺自失後員外散騎侍郎王邵言帝有竜顔戴幹之表指示群臣帝大悅賜物數百段開皇三年陳遣常侍周墳通直散騎常侍袁彥來聘陳主知帝之貌異代人使彥盡像持出。
煬帝為晉王時高祖密令善相者來和遍視諸子和曰:晉王眉上雙骨隆起貴不可言。
唐高祖體有三乳左腋下有紫志如竜郭弘道初仕隋為上食奉御時高祖為殿內少監深善之弘道善相因言曰:天中伏犀下接於眉此非人臣之相願深自愛。
太宗年四歲時忽有書生自言善相詣高祖曰:公是貴人有大貴子因目太宗曰:竜鳳之姿天日之表也。公之貴以此而後必繇之而創功業年將二十必能濟世安民矣。高祖聞其言甚懼及書生辭出使人捕欲殺之以滅其口而不知所在(太宗既降薛仁杲高祖聞賊平大悅於時李密初附乃令密馳傳迎太宗於幽州密見太宗天姿神武軍威嚴肅驚慄嘆服莫敢仰視私謂殷開山曰:真英主也。不如此何以定禍亂乎!)。
玄宗儀軌偉麗有非常之表。
肅宗為忠王時領河北道元帥玄宗令文武百寮於光順門相見左丞相燕國公張說退謂學士孫逖韋述曰:嘗見太宗寫真圖忠王英姿秀發奇表非常實類聖祖乃社稷之福也。
宣宗外晦內朗視詹特異。
懿宗姿貌瑰傑有異於人。
後唐莊宗為嬰兒體貌奇特年十一從太祖討王行瑜因令入覲獻捷唐昭宗一見駭異之曰:兒有奇表乃撫其背曰:此兒將來之國慎勿忘忠孝於予傢。
愍帝貌類明宗後為河南尹判六軍諸衛事時年十四形氣豐厚。
末帝長七尺餘方頤大顱材貌雄偉以驍果稱明宗甚愛之在藩時雒陽市人王安者世稱其善相嘗竊視帝曰:形如毗沙門天王非常人也。帝知之竊喜清泰二年魏府進天王字甲胄千二百副乃選諸軍之魁偉者被以天王甲俾居宿衛。
漢高祖面紫色目睛白多而有光彩識者睹之鹹曰:非人臣相也。
周太祖形神魁壯趣嚮奇崛頂上有肉角。
◎帝王部·神武
惟天可畏必以雷霆奮其威惟衆有作必以神武服其衆詩稱布昭聖武易著弧矢之利。若乃仗順行罰躬秉武節禁暴以取亂决勝於敵矢石之間神色自。若扶義而行兼資智勇臨變出擊不暇冠帶霜戈月羽揚風起首為節度人思效命於以戡時難清國步震壘九烜赫殊俗姦雄弭心豺狼奪魄猛氣發於奇表群目識其真主至於馳馬彎弓應弘斃獸。又聖藝之殊絶者也。
商湯伐桀作湯誓,於是湯曰:吾甚武號曰:武王商頌曰:武王載旆有處秉鉞如火烈烈莫我敢曷(曷害也。言建旆興師出伐。又固持其鉞其威勢如猛火之炎熾誰敢禦害我也。)。
周武王伐紂左仗黃鉞右秉白旄以大卒馳商紂師紂師皆倒兵以戰以鬥武王武王馳之紂兵皆散畔一著戎衣而天下大定。
宣王徵徐國奮揚其威武而震雷其聲勃怒其色前其虎臣之將闞然如虎之怒陳屯其兵於淮水大防之上以臨敵就執其衆之降服者故常武之《詩》曰:王奮厥武如震如怒進厥虎臣闞如虎鋪敦淮仍執鬼虜(進前也。敦當作屯鬼衆也。)。
漢高祖嘗從容與韓信言諸將能各有差帝問曰:如我能將幾何信曰:陛下不過能將十萬帝曰:如公何如曰:臣多多益善耳帝笑曰:多多益善何為為我擒信曰:陛下不能將兵而善將將此乃信之為陛下擒也。且陛下所謂天授非人力也。
武帝元狩元年十月詔曰:南越東甌誠伏其辜西蠻北夷頗未輯睦朕將巡邊垂擇兵振旅躬秉武節置十二部將軍親帥師焉行自滎陽北歷上郡西河五原出長城北登單於臺至朔方臨北河勒兵十八萬騎旌旗徑千餘裏威震匈奴遣使者告單於曰:南越王頭已縣於漢北闕矣。單於能戰天子自將待邊不能亟來臣服何但亡匿幕北寒苦之地為匈奴焉還祠黃帝於橋山乃歸甘泉時使郭吉風告單於既至匈奴匈奴主客問所使(主客主接諸客者也。問以何事而來)郭吉卑禮好言曰:吾見單於而口言單於見吉吉曰:南越王頭已縣於漢北闕下今單於即能前與漢戰天子自將兵待邊即不能亟南面而臣於漢(亟急也。)何但(但空也。)遠走亡匿於幕北寒苦無水草之地為語卒單於大怒立斬主客見者而留郭吉不歸遷辱之北海上而單於終不肯為寇於漢邊。
後漢光武初循河北進軍邯鄲時率鄧禹等擊王郎大破之帝過禹營勞勉吏卒威嚴甚勵衆皆竊言劉公真天人也。後赤眉君臣劉盆子及樊崇等降帝大陳兵馬臨雒水令赤眉君臣列而觀之謂盆子曰:自知當死否對曰:罪當應死猶幸上憐赦之耳帝笑曰:兒大黠宗室無蚩者(蚩癡也。)。又謂崇曰:得無悔降乎!朕今遣卿歸營勒兵鳴鼓相攻决其勝負不欲強相服也。徐宣等(臣欽。若等曰:徐宣盆子丞相也。)叩頭曰:臣等出長安東都門君臣計議歸命聖德今日得降猶去虎口歸慈母誠忄誠喜無所恨也。
魏太祖才力絶人手射飛鳥躬禽猛獸嘗於南皮一日獲雉六十三頭其行軍用師大較依孫吳之法而因事設奇譎敵製勝變化如神自作兵書十餘萬言諸將徵伐皆以新書從事臨事。又手為節度從令者剋捷違教者負敗與虜對陣意思安如不欲戰然及至决機乘勝氣勢盈溢故每戰必剋軍無幸勝嘗徵馬超韓遂遂請與帝相見帝與會語賊將見帝悉於馬上拜秦民觀者前後重沓帝笑謂賊曰:爾欲觀曹公耶亦猶人也。非有四目兩口但多智耳鬍前後大觀。又列鐵騎五千為十重陣精光曜日賊益震驚晉宣帝為太尉景初二年遼東太守公孫淵反帝帥步騎四萬討之淵聞魏師之出也。請救於孫權亦出兵遙為之聲援遺淵《書》曰:司馬公善用兵變化。若神所嚮無前深為弟憂之。
後魏太武臨敵常與士卒同在矢石間左右死傷者相繼而帝神色自。若是以人思效命所嚮無前命將出師指授節度從命者無不製勝違令者率多敗失文成和平中幸信都至靈丘南有山高四百餘文乃詔群官仰射山峰無能逾者帝彎弧發矢出山三十餘丈過山南二百二十步遂刻石勒銘。又嘗幸西苑親射虎三頭。
孝文善射有膂力年十餘歲能以指彈碎羊膊骨及射禽獸莫不隨志而斃之。
宣武景明中幸鄴帝親射遠及一裏五十步群臣勒銘於射所後於河內懷縣界親射矢一裏五十餘步侍中高顯等奏伏見親禦弧矢臨原弋遠弘動羽馳鏃所逮三百五十餘步臣等伏惟陛下聖武自天神藝夙茂巧會騶虞之節妙盡矍圃之儀威棱攸壘兕懾氣纔猛所振憝弭心足以肅截九區赫服八宇矣。盛事奇跡必宜表述請銘射宮永彰聖藝詔曰:此乃弓弧小藝何足以示後葉而喉唇近侍苟以為然亦豈容有異便可如請遂勒銘於射所。
後周太祖每諸將出徵授以方略無不製勝。
唐高祖初為山西河東道撫慰大使行至太平關遇賊數千人時所將兵少左右皆懼高祖謂之曰:此烏合之賊易與耳因率精騎一十人出擊之所嚮皆靡衆情始定並力奮遂大破之後至竜門縣有賊母端兒衆數千人奄至城下時諸軍無備為賊所乘高祖親率十餘騎橫出擊之所射應弘而倒賊大潰逐北數十裏伏屍相繼於道時高祖射七十發明日斬首築為京觀於屍上盡得所射箭其妙如此。
太宗初從高祖破突厥於馬邑帝手射殺特勒一人繇是賊退高祖拒歷山飛也。深入賊軍重圍數匝帝望見之將輕騎突圍而進弓矢亂發殪數千人既接短兵所嚮必潰救高祖於萬衆之中時騎兵已散高祖氣憤將戰帝苦諫乃止會步兵至帝奮擊大破之及舉義師西上遲明至霍邑城下恐宋老生不出戰遂大言激怒之及兵至高祖曰:兵疲未食恐不可戰。且欲停營帝曰:機不可失當破趙會食豈得下營先食乎!高祖乃與公子建成當東面令帝當南面部分纔定老生出兵交戰左軍遂敗帝與軍頭段志玄躍馬先登深入賊陣敵人矢下如雨帝為流矢所中收而復戰衝突出其陣後憤氣彌厲手殺數十人二刀盡缺血流入袖灑而復戰老生遂大敗。
武德三年討王世充於雒邑帝選精銳千餘騎為奇兵皆皂衣玄甲分為左右隊建大旗令騎將秦叔寶程<齒堯>金尉遲敬德翟長孫等分統之每臨寇帝躬被玄甲先鋒率之候機而進所嚮摧弭嘗以少擊衆賊徒氣懾四年二月。又進屯青城宮壘未立王世充率衆二萬自方諸門於故馬坊憑垣塹之險臨水以禦大軍諸將甚懼帝以精騎陳於北芒親登魏宣武陵以望賊陣謂左右曰:賊勢迫矣。悉衆而出利在一戰今日破之其後不能出矣。乃令屈突通率步兵而進曰:兵交即放煙吾當率馬軍南下兵纔接帝以騎衝之挺身先進與通表裏合勢賊衆殊死戰散而復合者數焉帝所乘之馬中箭而死易馬。又戰地既險隘賊多牌槊騎戰稍難帝親自射之莫不人牌俱徹應弘而倒自辰及午賊衆始退縱兵乘之迫於城塹俘斬七千人,於是進營城下布長圍以逼之及竇建德舊將劉黑闥舉兵反於相州帝總戎東討每令遊騎擊挫之闥嘗於肥鄉列陣帝親率左右擊之有一突厥勇壯絶人直衝帝刃將接帝以天策上將大箭射之中心洞背應弘而斃遂傳此箭於北蕃突厥見而驚嘆。又嘗輕騎近山遇三騎皆賊中之驍勇有名者舉槍而進左右請避之帝不從待其將至連發三矢相次皆斃敵人懾氣焉。
武德九年八月帝即位是月癸未突厥遣其腹心執失思力入朝為覘自張形勢雲:可汗總兵百萬今已至矣。乃請反命帝誚之曰:我與突厥面自和親汝則背之我無所愧。又義軍入京之初爾父子並親從我賜爾玉帛前後極多何輒將兵入我畿縣爾雖突厥亦須頗有人心何得全忘大恩自誇強盛我當先戮爾矣。思力懼而請命蕭封德彝等請禮遣之帝曰:不然今。若放還當謂我懼遂縶思力於門下省於時兵馬大集遣德彝分出慰勞帝出自玄武門與侍中高士兼中書令房玄齡將軍周範馳六騎幸渭水之上與可汗隔津而語責以負約其首帥大驚皆下馬羅拜俄而衆軍繼至精甲曜日連旗蔽野頡利見軍容大盛。又知思力就拘相顧色動繇是大懼太宗獨與頡利臨水交言麾諸軍卻而陣焉蕭。又以輕敵固諫於馬前帝曰:吾已籌之非卿所知也。突厥所以掃其境內直入渭濱蓋以我國傢初有內難朕。又新登九五將謂不敢拒之朕。若閉門虜必大掠強弱之勢在今一策朕故獨出以示輕之。又耀軍容使知必戰事出不意乖其本圖虜入既深理當自懼與戰則必剋與和則必固製服匈奴自茲始矣。公等宜記之是日頡利請和詔許焉等方嘆曰:非可測也。車駕即日還宮。
貞觀十四年四月帝謂朝臣曰:朕少時為公子未遭陣敵義旗之始乃平寇亂每執金鼓必自指揮習觀其陣即知強弱當取吾弱對其強取吾強對其弱敵犯吾弱奔命不逾百數十步吾擊其弱必突過其陣自背而反擊之無不大潰多用此而製勝思得其理深也。
十九年二月行幸次武德將飛騎歷北山行遇猛虎引弓射之應弘而殂。又在雒陽苑射猛虎民部尚書唐儉見群豕突出林中帝引弓四發殪四豕有一雄彘突及馬鐙儉投馬搏之帝拔劍斷豕顧笑曰:天策長史不見上將擊賊耶何懼之甚對曰:漢高以馬上得之不以馬上治之陛下以神武定四方豈復逞雄心於一獸帝納之因為罷獵。
六月帝徵遼東駕次安市城進兵攻之高麗北部耨薩高延壽南部耨薩高惠真率高麗之衆十五萬來援安市城帝自將步騎四千潛鼓角偃旌幟趨賊營北峰之上令諸軍聞鼓角聲而進賊衆大懼帝入自山下引軍臨之賊因大潰斬首萬餘級延壽等率其餘寇依山自保,於是命長孫無忌李等引兵圍之撤東川梁以斷其歸路帝按轡徐行觀賊營壘謂侍臣曰:高麗傾國而來所擊一麾而敗天我也。因下馬再拜以謝天延壽惠真等十五萬六千八百人請降。
肅宗初為忠王嘗與諸王及廢太子射於苑中矢三發連中的觀者鹹以為神。
後唐武皇始言喜軍中語齠齔善騎射與儕類馳騁嬉戲必出其右年十三見雙鳧翔於空射之連中衆皆神伏。又嘗於達靼部人角勝達靼指零雕於空曰:公能一發中否武皇即彎弓發矢連貫{霍攵}雕邊人拜伏年十五從獻祖討龐勳摧鋒陷陣出諸軍之右軍中目為飛虎子及為河東節度使與汴軍戰於洹水之上帝長子鐵林指揮使落落既戰馬踣帝馳騎以救之其馬亦踣汴之追兵將及帝背射一發而斃乃退。
莊宗初為晉王嘗勞軍於魏縣因率百姓輕騎循河而上將覘梁軍時陰晦未霽劉潯率群賊五千伏於河麯叢木間伺帝已過群賊大訁圍帝數十重戈槊如林帝以百騎馳穿其間左右奮擊賊槊皆萃於帝帝躍馬大呼而乘之梁軍闢易四處斬十餘級决圍而出會援軍至梁軍遂退帝顧軍士曰:幾為寇嗤軍士鹹曰:大王神武應天英才間世故非殘孽敢犯軍塵今日之事令賊見大王之威略耳。又嘗與梁軍對壘於濮州北王彥章夜率精甲五千餘衆伏堤塢之下帝嘗觀兵於塢上俄以十餘騎輕行登塢梁軍竊發圍帝數十重我後騎繼至攻於圍外帝於圍中躍馬斬擊觸鋒冒刃决圍而出合外騎接戰俄而李存審至賊遂退走斬首數百級時嘗銳於接戰每馳出營嘗身先士卒存審叩馬上諫請無輕行帝伺存審有間即策馬而出顧近臣曰:《老子》妨吾戲其英才如是王王虎直亦遣使致書請帝不躬禦士卒曰:天下元元係於王本朝中興係於王王無自輕言甚切至帝笑謂其使者曰:漢高祖馬上得天下身百餘戰然後成帝功予不敢希慕前人安能局促於床簀以肥其軀耶及進軍鬍柳堤梁軍亦至帝親率軍出視諸軍從之梁軍已成陣橫亙數十裏帝亦以橫陣抗之時帝與李存審總河東魏博之衆居其中周德威以幽薊之衆當其西鎮定之師當其東梁將賀環王彥章居中軍兩軍接戰帝以銀搶軍突入梁軍陣中斬擊十餘裏賀環王彥章皆單騎而走(周太祖嘗謂侍臣曰:朕五六歲時每聞莊宗破夾寨與梁太祖爭天下自是十五年終滅梁朝中興唐室夾河戰陣朕預其間。若神武英豪近古無此人主)。
明宗初在太祖左右凡出略遊仰視飛鳥命帝射之控弘必中景福初黑山戍將王弁謀叛據神武武皇命李存信誘而襲之弁嬰城固守士乘城多為所傷軍衆沮撓帝率其屬登梯奮擊士衆退者目叱之夷傷復起人百其勇弁勢危蹙遲明遁走帝單騎追禽獻於軍門太祖尤所嘉奬。
晉高祖初事後唐明宗領親騎左射軍莊宗以天十二年後有河北之地開霸府於鄴梁祖遣上將劉以兵五萬營於莘。
十三年二月引兵突至清平薄我城下莊宗至自甘陵兵未陳多為所掩截帝領十餘騎橫槊深入東西馳突無敢當者竟收部伍而旋莊宗壯之拊其背曰:將門出將言不謬耶因頒以器帛復親為舀蘇舀蘇者當時以為異恩繇是知名。
漢高祖素有大志所至輒觀山川形勢心畫都邑營壘之宜同輩異之明宗嘗與梁人對柵澶州德勝口晉高祖以懿戚領親兵一日與帝俱行為敵人所襲晉高祖馬甲糞擔連革忽斷帝素勇捷輟騎以授取斷革者綴以自跨徐殿其後追者謂其有伏乃得解晉高祖壯而感之有明宗腹心王繼弘見之以事聞明宗明宗深加賞異謂晉高祖曰:此可任之及明宗即位晉高祖復領其軍帝。又事焉天成中晉高祖自六軍諸衛副使出為北京留守以帝有權略加疇昔獲援之力奏移麾下署為牙門都校。
周太祖廣順三年正月幸城南園臨水亭見雙鳧爭藻戲於池面引弓射之一發而疊貫從事官忄呼拜賀世宗朝命翰林繪工寫之縑素詔學士陶為之贊。
世宗顯德元年三月親徵河東時侍衛馬軍都指揮使樊愛能何徽之失律也。騎軍數千馳突南走控弘露刃劫掠輜重衆庶大擾驚走不可勝數帝遣近臣及親校宣諭止遏莫有從命者散卒兇勃頗害使臣皆遞相揚言契丹大至官軍大敗餘衆已解甲矣。至暮知官軍剋捷散卒稍稍而回亦有達曙而不至者是日危急之勢頃刻莫保賴帝英武果敢親破寇敵不。然則社稷亦綴旒矣。
六年帝幸滄州入瓦橋關五月侍衛使李重進已下諸將相次帥師而至偽瀛州刺史高彥暉上表歸順關南平凡得州五縣十七戶一萬八千三百六十一是行也。王師數萬不亡一矢而虜界城邑皆迎刃而下。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 《册府元龜》簡介 | 捲一◎帝王部·總序·帝係 | | 捲二◎帝王部·誕聖 | 捲三◎帝王部·名諱 | | 捲四◎帝王部·運歷 | 捲五◎帝王部·創業 | | 捲六◎帝王部·創業第二 | 捲七◎帝王部·創業第三 | | 捲八◎帝王部·創業第四 | 捲九◎帝王部·繼統第一 | | 捲十◎帝王部·繼統第二 | 捲十一◎帝王部·繼統部三 | | 捲十二◎帝王部·中興·告功 | 捲十三◎帝王部·都邑 | | 捲十四◎帝王部·都邑第二 | 捲十五◎帝王部·年號 | | 捲十六◎帝王部·尊號一 | 捲十七◎帝王部·尊號第二 | | 捲十八◎帝王部·帝德 | 捲十九◎帝王部·功業 | | 捲二十◎帝王部·功業 | 捲二十一◎帝王部·徵應 | | 捲二十二◎帝王部·符瑞 | 捲二十三◎帝王部·符瑞第二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10] [XI] [XII] [XIII] [XIV] [XV] [XVI] [XVII] [XVIII] [IXX] [20] [XXI] [XXII] [XXIII] [XXIV] [XXV] [XXVI] [XXVII] [XXVIII] [XXIX] [30] [XXXI] [XXXII] [XXXIII] [XXXIV] [XXXV] [XXXVI] [XXXVII] [XXXVIII] [XXXIX] [40] [XLI] [XLII] 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