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家评传 》 百傢講壇這張“魔鬼的床” 》
入另册的孩子(2)
馬瑞芳 Ma Ruifang
王立群很快成了熟練的鋼廠砸石工和蓋樓建築小工。這兩樣活兒很苦,但他樂在其中。因為,他不得不幹一件他希望最好不幹的活兒:通宵不睡,給磚廠運磚。
開封北郊有個磚廠,離城十裏。新新中學攬到了替磚廠拉磚的活兒,但是必須晚上幹。為什麽得晚上幹?因為新新中學沒有車,到某工廠藉馬車。馬白天拉車,初中生晚上代替馬拉車。
王立群是班長,每到拉磚的傍晚,先要和幾個班幹部從城東跑到城西,把帶着馬的氣息、馬的汗水的繮繩,揹到自己肩上,把車拉回來。第二天一早,再把車準時送回去。也就是說,在“正式”拉車前後,王立群要比同學多付出兩、三小時的勞動。那個時期,幹部要身先士卒,吃苦在前,享受在後,哪怕僅是初中班長,也得這樣辦。
王立群已長到一米七以上,在班裏得算是“姚明”了。他又是班長,他就得駕轅。於是,本來擔在馬肩上的皮帶擔在了王立群稚嫩的肩上。王立群雖然個兒高,卻衹有十三歲,根本駕馭不住滿滿一車磚。於是,初中生群策群力想了個辦法:在車轅上橫着綁上一條大扛,兩頭由高個男生扶着,這叫作“幫轅”。其他同學呢?把繩子拴在車的各個部位上,衆擎群舉地嚮前拉,這叫作“拉邊套”。
十幾歲的初中生,用自己創造的拉車方式,跟高頭大馬較起了高低。這真是那個非常時代的非常事兒。
眼下,咱們那些用自己造的遙控玩具車、航模取得科技發明奬的初中生,怎會想到,當年的中學生會有王立群駕轅、同學幫轅的“發明創造”?這可真是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化啊。
更令人驚心動魄的是,小小年紀的王立群經常“深夜驚魂”!
運磚運到後半夜,孩子們又纍又睏。拉邊套的同學肩扛着繩子睡着了,一邊似睡非睡地隨車走,一邊似拉非拉的扯着繩子。王立群是駕轅的,他一秒鐘也不敢睡。因為,他如果睡上一眨眼功夫,就可能丟了命!一旦車子遇到土坎,下坎時,車頭如果往下一裁,駕轅的王立群根本撐不住滿滿一車磚的重量,肯定會被壓趴下,這輛滿載磚塊的車就會從他身上輾過去,駕轅人豈不變成肉餅,化為齏粉?於是,當拉邊套的同學睡得迷迷糊糊、東搖西晃不起作用時,幫轅的兩位同學就一邊大喊大叫,一邊拼死嚮上擡橫綁在車轅上的扛子,於是,所有進入夢鄉的同學驚醒過來,齊心協力幫王立群把車嚮後掀,車後幫落地,班長又躲過一劫!……
每當遇到這種情形,王立群雙腿發軟,渾身冒冷汗。
但是,車不能停,磚還得拉,王立群駕轅的活兒還得幹。學校等着用錢哪。王立群和他的同學們明白:不管活兒多重,多艱苦,必須咬牙堅持,因為,無論如何,我們不能失學!
王立群在講經典初稿裏這樣描繪當年做農民工:“每天幹完八小時活,我們還得拖着沉重的腳步,步行十幾裏地回傢。第二天,另一個班接替我們幹活,我們可以在校上一天課了;但是,第一天幹完‘農民工’的活兒,第二天上課,渾身都疼,有時連筆都拿不住。第三天一早,我們又上路了,風雨無阻。”
王立群駕轅的那個時段,正是我在青州雲門山挖魚鱗坑的時段。當時我在益都一中念高中一年級,挖魚鱗坑種樹是我們主要的勞動科目。勤工儉學是那個時期的教育方針。但我們這些縣中學的高中生,挖坑種樹不過偶而為之,主要是“勞動課”挖。像王立群他們這些初中生,怎麽能幹這麽重的活兒,而且一周幹三天呢?真是匪夷所思!所以,我聽到王立群對我講他這做建築小工、當駕轅“大馬”,“夜半驚魂”的遭遇,震驚異常:這樣的事兒,怎能攤到十三四歲孩子身上?太殘酷、太不可想象了!
易中天訪談王立群時,王立群講到當年拉車的經歷,現場好幾位觀衆潸然淚下。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百傢講壇 |
|
|
| 一 誰是最受歡迎的主講人(1) | 一 誰是最受歡迎的主講人(2) | | 二 為什麽必須觀衆喜歡(1) | 二 為什麽必須觀衆喜歡(2) | | 三 《百傢講壇》是不是“魔鬼的床”(1) | 三 《百傢講壇》是不是“魔鬼的床”(2) | | 四 學術為什麽要嚮大衆傳播(1) | 四 學術為什麽要嚮大衆傳播(2) | | 五 我們應該怎樣走上講壇(1) | 五 我們應該怎樣走上講壇(2) | | 六 觀衆想在《百傢講壇》那裏看到什麽(1) | 六 觀衆想在《百傢講壇》那裏看到什麽(2) | | “開壇元勳”和“一千零一人”(1) | “開壇元勳”和“一千零一人”(2) | | 公路鐵路飯店通票(1) | 公路鐵路飯店通票(2) | | “我很高興做學術明星” | “兩大好處”和“一個觀衆” | | 於丹“酷評”和“捧哏” | 性情中人易中天 | | 易中天神猴也?(1) | 易中天神猴也?(2) | | 不給你這個雞場下蛋了(1) | 不給你這個雞場下蛋了(2) | |
| 第 I [II] [III] 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