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歌评论 》 紅袖添香婉約詞 》
第45節:紅袖添香婉約詞(43)
周篤文 Zhou Duwen
是歲陂荷俱並蒂。為多情、和天也老,不應情遽如許。請君試聽雙蕖怨②,方見此情真處。誰點註③?香瀲灧④、銀塘⑤對抹胭脂露⑥。藕絲幾縷?絆玉骨春心⑦,金沙曉淚⑧,漠漠瑞紅吐。 連理樹⑨,一樣驪山懷古⑩。古今朝暮雲雨。六郎夫婦三生夢⑾,腸斷目成眉語⑿。須喚取,共鴛鴦翡翠,照影長相聚。秋風不住。悵寂寞芳魂,輕煙北渚,涼月又南浦。
[註釋]
①大名:原府名,今河北省大名縣。
②雙蕖怨:詞調名,賦並蒂荷花。
③點註:上色。
④瀲灧:水紋波動的樣子。
⑤銀塘:形容塘水如銀色。
⑥胭脂露:形容紅蓮承露。
⑦玉骨春心:指藕。藕莖中多孔,故以春心喻之。
⑧金沙曉淚:金沙,對塘底沙泥的美稱。《普曜經》:"樹間有一浴池,池底金沙中生青蓮芙蓉。"曉淚指早晨的露珠。
⑨連理樹:又名相思樹,枝幹相纏,故名連理。傳說戰國時宋康王的捨人韓憑,其妻何氏貌美,康王欲奪之,罰韓憑築城。憑自殺,何氏不屈於強暴,作《烏鵲歌》以見志,投臺而死。死後,衣化為蝶,夫婦兩塚相望,一夜之間,有大梓樹生於兩塚之端,根交於下,枝錯於上,宋人遂稱其樹為"相思樹"。樹上又有狀如鴛鴦之鳥,晨夕不離,交頸悲鳴,南人稱此鳥為"韓憑鳥"。見晉幹寶《搜神記》。
⑩驪山:在陝西臨潼,唐貞觀十八年置驪山宮,後改名華清宮。宮內有蓮花湯池,為楊貴妃澡沐之所。
⑾六郎:武則天所幸張昌宗,人謂其貌似蓮花,故後世以六郎指代蓮花。
⑿目成眉語:指二人化作蓮花後,眼睛互相註盼,眉毛相對舒斂,像是在互通言語,這種情形讓他們傷心欲絶。
這是對元好問《雁邱詞》的和詞。詞一開篇,即化用唐人李賀"天若有情天亦老"詩句,點明題旨。而承以"請君試聽雙蕖怨,方見此情真處"一句,翻進一層,更覺深刻。以下刻畫荷花的情態,哀怨可憐之致,躍然紙上。下闋以韓憑連理樹、唐明皇楊貴妃的愛情與大名癡男女相提並論,意謂自古動人的愛情,多是悲劇。"須喚取"以下則融入作者的感喟。與元詞"待千古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邱處"一凄婉,一痛快,各擅勝場。
朱晞顔
朱晞顔(1221-1279),字景淵(或曰名景淵字顔),浙江長興人。與鮮於樞、揭傒斯、楊載諸人時相酬贈。曾為江西瑞州監稅。有《瓢泉吟稿》。
一萼紅
盆梅
玉堂深。正重簾護暝①,窗色試新晴。苔暖鱗生②,泥融脈起③,春意初破瓊英④。夜深後、寒消絳蠟⑤,誤碎月、和露落空庭。暖吹調香⑥,冷芳侵夢,一晌消凝。 長恨年華晚⑦,被柔情數麯,抵死牽縈。何事東君,解將芳思⑧,巧綴一斛春冰⑨。那得似、空山靜夜,傍疏籬、清淺小溪橫⑩。莫問調羹心事⑾,且論笛裏平生。
[註釋]
①暝:黃昏。
②苔暖鱗生:是說梅枝嚮陽有苔痕如魚鱗。
③泥融脈起:是說盆內新泥融化涌起脈紋。
④瓊英:瓊:一種美玉。英:花。這裏指梅花。
⑤寒消絳蠟:紅色的蠟燭燃起時,驅走了寒意。絳:深紅色。
⑥暖吹(chuì):暖風。
⑦晚:暮晚。
⑧芳思(sì):賞花的意緒。
⑨一斛春冰:形容盆梅潔白如冰。
⑩"那得似"三句:宋林逋詠梅詩:"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⑾調羹:古時以梅子作為烹飪的調料。《尚書》雲:"若作和羹,爾惟????梅"。這是殷高宗任傅說為相說的話。所以後人都以調羹(和羹)心事喻指宰相治理天下。
這是一首詠梅詞。然而所詠並非野生之梅樹,而是長於洞房深室的盆栽梅花。詞的上片,寫盆梅雖植於玉堂之深,而自有一段天然風流,帶給人清幽高潔的美好享受。"暖吹調香,冷芳侵夢,一晌消凝"十二字具見主人對盆梅之愛。下闋的盆梅,已投射了作者的形象。"長恨"以下暗喻自身遭際,"那得似"三字意思一轉,寫出盆梅雖是"東君巧綴",終究不如空山靜夜、籬邊溪畔的野生之梅來得自由。結句點明題旨,抒發不願為官,衹望歸隱的願望。缺點是說得太白,反無餘緻。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序(1) | 第2節:序(2) | 第3節:紅袖添香婉約詞(1) | 第4節:紅袖添香婉約詞(2) | 第5節:紅袖添香婉約詞(3) | 第6節:紅袖添香婉約詞(4) | 第7節:紅袖添香婉約詞(5) | 第8節:紅袖添香婉約詞(6) | 第9節:紅袖添香婉約詞(7) | 第10節:紅袖添香婉約詞(8) | 第11節:紅袖添香婉約詞(9) | 第12節:紅袖添香婉約詞(10) | 第13節:紅袖添香婉約詞(11) | 第14節:紅袖添香婉約詞(12) | 第15節:紅袖添香婉約詞(13) | 第16節:紅袖添香婉約詞(14) | 第17節:紅袖添香婉約詞(15) | 第18節:紅袖添香婉約詞(16) | 第19節:紅袖添香婉約詞(17) | 第20節:紅袖添香婉約詞(18) | 第21節:紅袖添香婉約詞(19) | 第22節:紅袖添香婉約詞(20) | 第23節:紅袖添香婉約詞(21) | 第24節:紅袖添香婉約詞(22)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