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义说部 萬花樓   》 第四十五回畲太君金殿說理 包待製烏臺審冤      李雨堂 Li Yutang

  卻說畲太君進至金鑾殿中俯伏見駕,天子即命內侍扶起,賜坐錦墩。太君開言道:“未知陛下因何處斬這焦廷貴?他乃邊關效力之將,又是忠良之後,即便有罪,聖上亦須念他祖焦贊有血戰大功,略寬恕幾分,免得斷了忠良後裔,方見陛下仁慈。”天子聽了,覺得難將此事原委說出,國丈暗道:君王不善言辭,何不說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我亦不敢多言辯駁,衹因這位畲太君不是好惹的。當下天子不言,太君又道:“陛下,臣妾夫兒都是為國捐軀,苗裔止存一脈。即我孫兒領守邊關,亦將卅載,盡心報國,並無差處,乃陛下所深知。這焦廷貴隨守邊關,也有戰功,未知犯了何罪,要處斬他?”天子見太君又問,衹得說道:“朕差孫武往邊關查庫,焦廷貴不該毆辱欽差,毆辱欽差,正如毆辱朕身。如此目無王法,理該處决。”太君道:“孫武既奉旨盤查倉庫,乃倉庫不查,反詐取贓銀七萬五千兩,欽差詐贓,猶如陛下詐贓,也應該將這孫武執法懲處為是。”天子又道:“孫武並未詐贓,處决他豈不枉屈?”太君道:“焦廷貴毆辱欽差,並無此事,殺之無辜。”天子聽了,微曬道:“焦廷貴毆辱欽差,已經明白招供,豈是枉屈斬他!”太君道:“既重辦焦廷貴,孫武何得並不追究?毆辱欽差,理該罪究楊宗保,如何獨執焦廷貴?如此豈非陛下立法不當麽?”天子聽了太君之言,略一點頭道:“你孫兒果也有罪,難以姑寬。朕念他是功臣之後,守關二十餘年,不忍身首兩分,已特贈三般法典,全其身首了。”太君聽了大怒,道:“臣妾夫兒,十人死其七八,俱乃為國身亡,不得命終。即我孫兒楊宗保,守關有年,辛勤為國,陛下輕聽讒言,一朝賜死,其心何忍!即如民間訟案,也須詢詰分明,兩造誰是誰非,方能定斷,何況如此大事。不究孫武,不問宗保、狄青親供,衹據焦廷貴狂妄之言,便殺的殺,賜死的賜死。倘果是姦臣作祟,一死固不足惜,但忠良受此冤屈,一生忠義之名化作萬年遺臭,豈不冤哉!瀋御史與龐國丈是師生之誼,孫武是孫兵部手足,內中豈無委麯情弊?伏祈陛下暫免焦廷貴典刑,且將楊、狄二臣取到,陛下親自審訊。如果是實情,非但宗保之罪難免,臣妾滿門亦甘願受戮。如若陛下不分明四人罪端,先將焦廷貴處斬,是立志存私,非立法之公,何能服衆臣之心!”
  這時龐國文一旁暗暗想道:今天穩穩的殺了焦廷貴,以假作真,死無對證,那邊關上兩名奴才易於收拾。不知那個畜生大膽,往天波府通知消息,這老婆兒來到朝堂,說出一段狠言惡語。可笑昏君,猶如木偶一般,老夫這一段計謀又枉用了!當下又有文閣老。韓吏部、富太師等聽了老太君之言,理明而公,道破姦黨心腸,無不大快。那天子聞太君之言,想來有理,衹得傳旨道:“焦廷貴暫免開刀,仍禁天牢;孫武免賁朝廷刑典,另頒旨意,召取楊宗保、狄青回朝,詢明定奪。”太君又奏道:“懇陛下將焦廷貴賜於臣妾收管,决不有礙。”天子準奏,又着太監四名送老太君回歸天波府內。
  當時聖旨一到法場,焦廷貴不用開刀,旨上又着令孫兵部送回天波府,有杜夫人、穆桂英冷笑駡道:“姦臣佞賊,你敢嚮老虎頭上捉虱麽?”孫秀被駡得默默無言。當日焦廷貴到府,拜見老太君並列位夫人,太君道:“邊關之事,實乃如何?”焦廷貴道:“狄青失徵衣、立戰功是實,李成父子冒功是真。孫賊一到,即詐贓數萬,是以小將將他毆打。”太君道:“都是你打了孫武,中了龐洪之計。”焦廷貴道:“太君不妨。龐洪這姦賊斷斷容他不得,待小將往取他首級,方消此恨!”太君喝道:“休得闖禍,誰是誰非,且待元帥回朝,再行定奪。”當日,太君猶恐焦廷貴出府招災闖禍,故意將他款留在府中,不許私出。又差人往天牢吩咐獄官,待瀋達細心供給,此話不表。
  話說尹氏夫人死去,壽算未終,嚮閻君哭訴慘死之由。閻君查閱夫人年壽有八旬以外,目下雖亡,實屬屈死,應得還陽。瀋國清註壽三十六,本年三月初八,應死於刀下。閻君開言道:“尹氏夫人雖冤屈了,但你丈夫本年該兇死於朝廷法律,夫人可速回陽世,到包待製那邊告訴,他自有救你還陽之法。”夫人上稟閻君道:“包大人往陳州賑饑未回,尹乃一亡女,如何越境遠奔,豈無神人阻隔?”閻君聽言,即備碟文,差鬼卒二名,吩咐送夫人往陳州城隍司管收留,好待夫人告訴冤狀回陽。鬼卒領旨,送護尹氏夫人到陳州城隍那邊交代。
  卻說包拯上年奉旨賑饑,尚未回朝,前書說陳州地面,連饑數載,衆民度日維艱,歲歲粟價倍增。衹因蝗蟲大盛,稻麥被食,十不存一。有産業之民,稍可苦度,更有貧乏之傢,老弱之輩死於溝壑之中,實為可們,故本府官員,是年申詳上完,督撫文武拜本回朝,聖上恤民,敕旨包公調取別省米糧,到陳州低價而糶,濟活多少生命,人人感沾皇恩,個個愛戴包公大德。包公又命不許強橫土豪積聚,倘查出有囤糧擡售的,即要拿究,施與貧民。是以惡棍土豪不敢積聚圖利;官吏糧差不敢作弄賣法,人人懼怕着包拯厲害。
  當日乃三月初三日,包公督理饑民糧粟,正在轉回來,三十六對排軍,前呼後擁。包爺身坐金裝八擡大轎,凜凜威嚴,令人驚懼。其時日落西山,天色昏暮,忽一陣狂風,風聲響過,包爺身坐轎中,眼前烏黑了,衆排軍也被怪風吹得汗毛直竪。包公想道:此風吹得怪異,難道又有什麽冤屈情事不成?想罷,即吩咐住轎,開言喝問:“何方鬼魂作祟。倘有冤屈,容你今夜在荒地上臺前訴告。果有冤情,本官自然與你力辦。如今不須攔阻,去吧。”言未了,又聞呼一聲,狂風捲起沙石,漸就靜了。包公吩咐打道回衙,用過夜膳,即命張竜、趙虎道:“今夜可於荒郊之外,略築一臺,列公位於臺下,不得延遲!”兩名排軍領命去訖。是晚立刻在北關外尋了一所空閑荒地,周圍四野空虛,邀齊三十餘人,搭了竹棚,中央排列公案。
  其時初更將盡,二人回稟包大人。包公賞了衆人,衹攜兩對排軍,董超、薛霸,合了張、趙二人,提燈引導。街衢中寂靜無聲,衹聞犬吠嗥嗥。鈎月早收,止有一天星鬥。約行二裏到了北關,包公停了坐轎,但見周圍多是青青的草,又是亂叢叢的磚瓦,坍棺古塚,破骨骷髏,東一段,西一段,包爺見了,倒覺觸目驚心。包爺上了臺,焚香叩祝一番,然後嚮當中坐下,默默不言。四名排軍,遵包爺命,立俟臺下。包爺昂昂然坐定,聽候告冤。其時遠遠忽有一陣怪風吹來,寒侵肌膚。四排軍早已毛骨驚然,昏昏睡去。當下包爺也在半睡半醒,朦朧中衹見一女鬼,麯腰跪下,呼道:“大人聽稟,妾乃尹氏名貞娘,西臺瀋御史發妻。”包爺道:“你既雲瀋御史妻,乃是一位夫人了,且請立起。”當下包爺道:“夫人,你有甚冤屈之情,在本官跟前不妨直說。”尹氏道:“丈夫瀋國清與國丈衆姦臣欺君,審歪了楊元帥、狄青,要為瀋氏翻冤,要沫殺楊元帥三人。衹為妾一心勸諫丈夫不要人姦臣黨羽,須要盡忠報國,方是臣子之職。不料丈夫不聽,反是重重發怒,詭駡毆辱妾身。心想丈夫既歸姦臣黨中,日後豈無報應?倘纍及妻孥,出乖露醜,不如早死以了終身。妾身自願歸陰,亦別無所怨,惟有丈夫不仁,妾雖死有不甘心之處,今已哭訴閻君,言妾陽壽未終,故求大人起屍,倘可再生,感恩非淺。”包公道:“夫人,你卻差了。古有三從之道:出嫁從夫,理之當然。你因丈夫不良,不依勸諫,忿恨而死,不該首告夫君,既告證丈夫,豈得無罪?”夫人道:“大人,妾自求身死,有何怨恨丈夫?但妾身冒叨聖上之恩,敕贈誥命之榮,丈夫即不念夫妻之情,亦該備棺人殮,人土方安,何以暴露屍骸,僅蓋泥土,辱沒朝廷命婦,豈無欺君之罪?妾若不伸訴明白,則世代忠良將士危矣。如今有欽差往邊關調楊、狄二臣回朝。一衆姦臣究問二臣,二臣猶比釜中之魚,若非大人回朝,擎天棟柱登時倒,宋室江山一旦傾。妾今告訴,一來為國,二來訴明委屈。但大人須速回朝,方能搭救二位功臣。遲了二臣危矣。”
  包爺聽了,不勝贊嘆道:“你一婦人,尚知忠君愛國,兼有惜將之心,真乃一位賢哲夫人了。”轉聲又問道:“你今玉體現在瀋御史衙署中麽?”夫人道:“現在府中後庭內東首桂樹旁邊,掘下泥土數尺,便見屍骸了。”包爺聽罷怒道:“果有此事,可惱瀋御史糊塗,不通情理。你妻乃一誥命夫人,緣何暴露便埋土中,欺天昧法,莫大於此!更兼行私刑,做假狀,欺瞞聖上,陷害忠良,以假作真,實在死有餘辜。夫人且請退下,待本官星夜趕回朝便了。”夫人拜謝,冉冉而去。這時包公已悠悠蘇醒,耳邊仍覺陰風冷冷,想來似夢非夢,十分詫異。
  不知後事如何,巳看下回分解。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一回選秀女內監出京 赴皇都嬌娥灑淚第二回八王爺蒙恩獲美 狄千金慰母修書
第三回寇公駕幸澶州 劉後陰謀換太子第四回遭洪水狄青遇救 犯中原西夏興兵
第五回小英雄受睏求簽 兩好漢憐貧結義第六回較技英雄分上下 閑遊酒肆惹災殃
第七回打死兇頑除衆害 開脫豪傑順民情第八回說人情忠姦辯駁 演武藝英傑縱橫
第九回急求名題詩得禍 報私怨越律傷人第十回受傷豪傑求醫急 濟世高僧贈藥良
第十一回愛英雄勸還故裏 恨姦佞賜贈金刀第十二回伏猛駒誤入牢籠 救故主脫離羅網
第十三回脫圈套英雄避難 逢世誼吏部扶危第十四回感義俠同伴離姦 圓奇夢賢王慰母
第十五回團圓夢力薦英雄 奉懿旨勇擒竜馬第十六回感知遇少年訴身世 證鴛鴦太後認親人
第十七回狄公子乘醉尋姦 包大人夜巡衡事第十八回狄皇親索馬比武 龐國丈妒賢生心
第十九回禦教場俊傑揚威 彩山殿姦徒就戮第二十回將英雄實至名歸 會俠烈情投意合
第二十一回薦解徵衣施毒計 喜承王命出牢籠第二十二回離牢獄三傑談情 解徵衣二雄立志
第二十三回現金軀玄武賜寶 臨凡界王禪收徒第二十四回出潼關劉慶追蹤 入酒肆狄青遇母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