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杂史 》 中國盜墓傳奇 》
曹操七十二疑塚之謎(1)
許志竜 Xu Zhilong
嶽南 Yue Na
曹操,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提出“薄葬”的帝王。
218年,曹操頒布了一道《終令》,其中說:
“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規西門祠西原上為壽陵,因高為基,不封不樹。《周禮》塚人掌公墓之地,凡諸侯居左右以前,卿大夫居後,漢製亦謂之陪陵。其公卿大臣列將有功者,宜陪壽陵,其廣為兆域,使足相容。”
《終令》明確提出,死後不要厚葬,要將自己埋葬在瘠薄的土地上,依照原有的高度作為壙墓,陵上不堆土,也不植樹。
一年後,曹操為自己準備了送終的四季衣服,分別盛放在四個箱子中,上面寫明春夏秋鼕,並留下一個遺囑:“有不諱,隨時以殮,金珥珠寶之物,一不得送。”意思是說,我如死了,請按當時季節所穿的衣服入殮。金玉珠寶銅器等物,一概不要隨葬。在上一節引述的《遺令》中,曹操又一次重申了死後“薄葬”的要求,即“吾死之後,持大服如存者,勿遺。”及“斂以時服,葬之於鄴之西岡上”。
歷代帝王都把陵寢作為社稷江山的象徵,他們大多從登基日起,便下令建造陵墓,而且這些陵墓大多耗費驚人。為什麽曹操卻反其道而行之,力主“薄葬”呢?若稍加考證,不外乎出於以下幾方面考慮。
擺在最前面和分量最重的一部分,當是與其一生崇尚節儉分不開的。
217年歲末,天氣寒冷。一天,曹操登上銅雀臺,環顧四周。突然,一個青年女子出現於他的視綫。該婦女頭戴飾物,身著綾羅,十分華麗。曹操看後,勃然大怒,立即派士兵前去盤問。士兵報告說,此女乃曹操之子曹植的妻子。曹操聽後沒有言語。第二日,一道詔令送到曹植府上,內容是說其妻違反傢規,不事節儉,專好華麗,請其自裁。曹植之妻無奈,衹好自縊身亡。原來,一生節儉的曹操曾製定了傢規,規定後宮的妃嬪衣服上不得織錦飾綉,侍女的衣裙不準超過鞋幫。宮廷裏的帷帳和屏風,破舊之後縫補一下繼續使用,所有人員所蓋的棉被和墊褥,一律不準織有花紋。
曹操不僅對傢人和官吏要求極嚴,自己的生活也十分儉樸。據《曹瞞傳》記載:“太祖為人佻易天威重,好音樂,偶優在側,常以日達夕。被服輕綃,身自佩小磐囊,以盛手中細物,時或冠恰帽以見賓客。每與人談論,戲弄言誦,盡無所隱,及歡悅大笑,至以頭沒杯案中,餚膳皆治汗巾幘,其輕易如此。”當時,天下鬧災荒,中原常發生人吃人的事情。軍中無糧,靠采桑椹、摸河蚌充饑。曹操頒發了《屯田令》,動員士兵種田,解决了糧食問題。由於資財匱乏,曹操帶頭不穿皮革製作的衣服。曹操患頭風病,官員們勸他做一頂皮帽,以禦風寒。但他戴了一頂絹帛做的帽子,不破先例。在他的影響下,官員們都不戴皮帽子了。
當然,曹操畢竟是曹操,不是李操、王操、朱操、毛操和什麽亂七八糟不靠譜的操。曹氏力主薄葬,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為了防盜。雖說中國歷史上盜墓之盛始於春秋,但無論是先行一步的秦人,還是懷着復仇心理後發製人的項羽,都沒有明目張膽地設置刨墳掘墓的官吏,衹是趁兵荒馬亂之機劫掠一番。但自董卓之亂後,卻大不一樣了,蜂起爭雄的各路軍隊經費嚴重不足,紛紛幹起了盜墓的勾當。曹操也不例外。魯迅在《清明時節》一文中提到的曹操設置“摸金校尉”,專門做盜墓勾當之事,最早見於《討曹檄文》。200年,袁紹發兵進攻許昌,討伐曹操,“建安七子”之一的陳琳代袁紹所作討伐曹操的《檄文》,其中有一段指責這位老姦巨滑的曹阿瞞,除設立“摸金校尉”之類的官職外,還創立了同一類型的“發丘中郎將”官職。
顧名思義,發丘就是盜墓,衹是這種行當是以官傢的身份出面而已,這種公開的盜掘,當是不折不扣的官盜。為了對這一行業表示重視,曹操於日理萬機中,曾親自指揮發掘古代帝王陵墓,用出土金寶換取世俗的錢財,以養活自己日漸龐大的軍隊。《檄文》曾言及:“梁孝王,先帝母弟,墳陵尊顯,鬆柏桑梓,猶宜恭肅。操率將吏士,親臨發掘,破棺裸屍,掠取金寶,至今聖朝流涕,士民傷懷。又署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所過毀突,無骸不露。”(《後漢書·袁紹傳》)儘管此事是曹操的敵人以叫駡的形式出現,自有誇大的成分,但曹氏所設立的盜墓官職當不是空穴來風。據說曹操見到此《檄文》驚出一身冷汗,頭痛病已頓有好轉,遂大笑道:“陳琳文事雖佳,其如袁紹武略之不足何?”曹操雖未把儒生陳琳與匹夫袁紹放在眼裏,但對說他設官盜墓之事沒有辯解,這在看客眼裏,似乎不值一哂,又似乎是默認了。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中國畫報出版社 |
|
|
僵屍復活(1) | 僵屍復活(2) | 僵屍復活(3) | 僵屍復活(4) | 僵屍復活(5) | 僵屍復活(6) | 墳包突起人世間(1) | 墳包突起人世間(2) | 墳包突起人世間(3) | 令人驚嘆的地下寶庫(1) | 令人驚嘆的地下寶庫(2) | 盜賊如狐(1) | 盜賊如狐(2) | 盜賊如狐(3) | 盜賊如狐(4) | 伍子胥掘墓鞭屍(1) | 伍子胥掘墓鞭屍(2) | 伍子胥掘墓鞭屍(3) | 先秦被盜名墓備忘(1) | 先秦被盜名墓備忘(2) | 先秦被盜名墓備忘(3) | 盜洞中發現人頭骨(1) | 盜洞中發現人頭骨(2) | 盜洞中發現人頭骨(3)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