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景名胜 》 万里长城纵横谈 》
第四编 民族融合(3)
董耀会 Dong Yaohui
长城带沿线民族杂居区大致是这样分布的:北京沿长城地区有汉、满、蒙古等民族杂居区;辽宁长城附近有汉、满、回、蒙古等民族杂居区;河北长城沿线分布着汉、回、满、蒙古等民族杂居区;内蒙古长城沿线除了有蒙古族聚居区外,还有汉、回、满等民族杂居区;宁夏除了有回族聚居区外,还有汉、蒙古、满等民族杂居区;甘肃长城沿线有汉、回、藏、东乡、裕固、哈萨克等民族的杂居区;新疆长城附近除了有维吾尔等民族聚居区外,还分布着汉、哈萨克、回、蒙古、柯尔克孜、东乡、锡伯、塔吉克、乌孜别克、塔塔尔、俄罗斯、达斡尔、满等各民族杂居区。
长城沿线民族迁徙方式是怎样的?
长城沿线民族迁徙活动的主要方式有:一种是集体迁徙,即某一民族由原居住地迁徙到另一已居住着其他民族的地区,新迁到某地的民族只能够与其民族杂居或在很小的范围内聚居;另一种是个体迁徙,即某一民族的少数成员由于谋生、工作、婚姻等方面的原因而举家迁移、背井离乡、云游天下而迁居到另外一些民族聚居或杂居的地区,这是近代和当代民族变动的主要方式。
什么是“羁縻政策”?
羁縻政策指统治者对少数民族实行间接管辖的一种政策,即只要首领称藩,不改变其原有的制度及统治者的权威。这种政策于周代原则上已确定下来,如西周的臣服制,是周朝对国内诸侯及边疆民族方国所规定的朝贡制度,它允许边疆少数民族进行有限度的自治,其首领也拥有对本民族内部事务的处理权。此项政策在以后各朝代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如唐代在周边少数民族内附部落中设置的羁縻州,明代主要设在东北、西北和四川西部、青海、西藏地区的羁縻都司卫所等,都属羁縻政策的范围。
历史上的“和亲”是怎么回事?
在古代,汉族统治者与少数民族首领之间,有时为着一定政治目的需要,通过联姻缔结和好关系,被称为“和亲”。和亲作为统治者的一项政策,则始于西汉初。公元前200年,刘邦率军北击匈奴,冒顿用计诱使汉兵深入,围汉高祖于白登。7日后冒顿疑韩王信部将与汉有谋,开围一角,汉高祖遂突围。此事件后,汉边将经常有降匈奴的人,而冒顿也常借机袭扰汉之雁门、云中等地。汉高祖无力还击匈奴,遂采纳娄敬建议,以宗室女出嫁给冒顿为阏氏(匈奴单于的妻子或妾称阏氏),并每年给匈奴贡品絮缯、酒米食物,与冒顿结为兄弟。这是中国历史上中原王朝与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建立和亲关系的开始。后为各王朝所效法,如隋唐时,曾与突厥、回鹘、吐蕃、吐谷浑等和亲;辽朝与西夏、回鹘喀剌汗王朝均采用过和亲政策。该政策终于清代。
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
张骞是西汉外交家。汉中城固(今陕西城固)人。奉汉武帝之命出使大月氏,目的是相约攻打匈奴。他出陇西,经匈奴,被俘。在匈奴10余年,娶妻生子,但始终秉持汉节,不忘使命。后逃脱,越葱岭,西行至大宛(今吉尔吉斯费尔干纳盆地),经康居(今巴尔喀什湖和咸海之间),抵达大月氏。大月氏先为匈奴所迫,故而西迁,此时已定居妫水(今阿姆河)北岸,又统领了大夏,无意报复匈奴。张骞在大夏停留一年多返国,途中又被匈奴拘留一年多。公元前126年匈奴内乱,张骞乘机逃回汉朝。他向武帝详细汇报了西域情况,被授予太中大夫。张骞在大夏时,得知由蜀(今四川盆地)西南取道身毒(今印度)可逼大夏,建议武帝开西南夷道。后因昆明夷所阻,未能通。公元前123年,张骞以校尉随大将军卫青征匈奴,以功封博望侯。公元前121年以卫尉随李广出右北平(今河北东北部)击匈奴,因误军期,用侯爵赎罪,免为庶人。后张骞劝武帝联合乌孙(今伊犁河流域),武帝拜其为中郎将。公元前119年,他奉命出使乌孙,率300人组成的使团带牛羊金帛上万。至乌孙后,又分遣副使赴大宛、康居、月氏、大夏等邻国,与中亚各国正式通好。乌孙遣使送张骞归汉,并献马报谢。从此,汉与西域的交通建立起来。
什么是丝绸之路?
早在两千年以前,我国内地就发展蚕桑业和丝绸生产,而且产品远销中亚、欧州各地。中西陆路贸易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开始,到西汉时,我国内地与西域建立了密切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与西亚、欧州等地也有往来,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先后在两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同西域各国进行外交和贸易活动,从而正式开辟了我国与西方各国的陆路交通。从此,中西之间官吏使者、商贾贩客络绎不绝,这条横贯亚洲的古代中西陆路通道主要以运销我国的丝织品而著称于世,所以历史上称之为“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历代在路线上时有变化,但其基本走向是:东起长安,经渭河流域,穿过河西走廊和塔里木盆地,跨越帕米尔高原行经今天的俄罗斯中亚和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而通向地中海东岸,全长7000公里。
西汉之所以多次修缮长城,保护丝绸之路是其目的之一。根据《史记》、《汉书》的有关记载,当时的丝绸之路基本上就是有长城的地方或有关亭障修筑处。例如大旅行家斯坦因在考察酒泉至盐泽一段的西汉亭障后感到,西汉王朝修筑过这些亭障的用途就在于“保护政府使节以及商队的安全和供给他们沿线的给养”。在长城的保护下,通过丝绸之路,西汉王朝与西域的来往不断,西汉前往西域的使者、官吏、屯田士卒,商队及和亲公主等相望于道;而从西域出发前往西汉王朝的各国国王、王子、王室子弟、使者、商队等亦络绎不绝。可见西汉长城的修筑,不仅抵御了匈奴等的掠扰,而且为中西来往的使者、商人提供了粮食供应和人身财产安全,为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起了重要作用。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资料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 |
|
|
第一编 历史沿革(1) | 第一编 历史沿革(2) | 第一编 历史沿革(3) | 第一编 历史沿革(4) | 第一编 历史沿革(5) | 第一编 历史沿革(6) | 第一编 历史沿革(7) | 第一编 历史沿革(8) | 第一编 历史沿革(9) | 第一编 历史沿革(10) | 第一编 历史沿革(11) | 第一编 历史沿革(12) | 第一编 历史沿革(13) | 第二编 建筑遗存(1) | 第二编 建筑遗存(2) | 第二编 建筑遗存(3) | 第二编 建筑遗存(4) | 第二编 建筑遗存(5) | 第二编 建筑遗存(6) | 第二编 建筑遗存(7) | 第二编 建筑遗存(8) | 第二编 建筑遗存(9) | 第二编 建筑遗存(10) | 第二编 建筑遗存(11) | |
| 第 I [II] [III] [IV]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