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 隋唐五代的另類歷史:帝國的正午   》 英雄亂世爭從竜(18)      梅毅 Mei Yi

  貞觀十五年,太宗拜李勣為兵部尚書,還未赴京上任,薛延陀部又侵擾李思摩部落。李勣獲唐廷委任為朔州行軍總管,率輕騎三千追薛延陀於青山,大敗敵師,斬名王一人,俘五萬多人。(薛延陀部為匈奴別種,為鐵勒族,對唐朝時叛時附)。
  回朝後,李勣遇暴疾,藥方上講治此病鬍須灰可以做藥引。唐太宗聽說後,自剪鬍須,為李勣和藥。儒傢禮儀,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一般人都不會輕易損傷,何況九五天子,親剪“竜須”為臣子做藥引,誠為千古美談。(明太祖朱元璋把大便曬幹後也分賜臣下,還得讓臣下謝恩大贊這種烘幹的“黃竜湯”,顯然就是暴虐王八蛋所為,是朱傢天子的一貫作風,同唐太宗此舉相去十萬八千裏)。
  李勣叩首見血以謝,感動得一塌糊塗。太宗說:“吾為社稷計耳,不煩深謝1
  不久,君臣宴飲,太宗醺然對李勣講:“朕將以太子托付於您。您往年不負李密,今日必不會負朕。”
  李勣雪涕,誓以必死。俄而沉醉,太宗親解禦衣為這位勳臣蓋上以免着涼,如此寵遇,古今罕有。
  貞觀十八年,李勣跟從太宗伐高麗,攻破遼東、白崖等數城。貞觀二十年,又率軍大破薛延陀部,平定磧北。
  貞觀二十三年,太宗李世民病重,臨崩前對太子說:“汝於李勣無恩,我現在把他責出外貶。我死後,你再以新皇名義授他僕射(宰相)之職,受汝恩遇,李勣必致死力。”於是,詔出李密為疊州都督。
  其實,太宗大不可和李勣這樣重義氣的人玩這一手,有些人英明一世,卻糊塗一時。李密也是一樣,大敗於王世充後,如果去投李勣,說不定東山再起,江山姓“唐”姓“魏”還都不一定。他也和太宗一樣,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認為李勣會因殺翟讓時被砍重傷會懷恨在心,結果轉路歸唐,最後是竜虎入牢,再無出頭之日。
  高宗即位後,立拜李勣為尚書左僕射。永徽四年,册拜司空。李勣為人小心謹慎,對於皇帝傢事一概不過問。後世都因他不反對高宗立武後一事頗有微詞,筆者獨以為不然。皇帝椒房內事,外臣權位再高,血緣再親,摻和入宮闈之事無論成敗,最終難逃一戮。李勣又非皇親國戚,為人又深沉謹慎,加之太宗托負他的是社稷國事,所以他當時的表現實為中允,並非油滑臣下所為。因此,武後對他非常親切,對待李勣的老姐還親自臨問,賜以衣服,傢人一般。
  高宗乾封元年(公元666年),高麗權臣(官號莫離支)蓋蘇文病死,其子男生繼掌國事。蓋蘇文另外兩個兒子男建、男産發難,驅逐男生。
  男生逃奔唐朝,懇求唐朝發兵相助。高宗任李勣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率軍徵高麗。
  乾封二年二月,李勣大軍渡遼水,攻撥高麗重城新城。李勣一路連捷,直抵平壤城南紮下大營,男建不斷派兵迎戰,皆大敗而還。不久,城內人投降唐軍為內應,大開城門,唐兵四面縱火,燒毀城門,男建窘急,自殺未死。平壤城最終被攻下,唐朝共獲一百七十六城,六十九萬七千戶。至此高麗國滅,分其地置九個都督府,四十一州,一百縣,設安東都護府統管整個高麗舊地。自隋文帝以來,屢伐高麗,無一成功。隋煬帝四次伐遼,因此亡國。英明神武如唐太宗,御驾親徵,也因天寒少糧而無功罷兵。高宗繼位,前後派兵部尚書任雅相、左武衛大將軍蘇定方、左驍衛大將軍契必何力多次徵討,皆無功而返。直到李勣老將出馬,乘高麗內亂,加之指揮有方,一舉討滅東邊這個多年難拔的“釘子”,想必隋、唐幾位皇帝如果地下有知,肯定慚嘆不已。
  李勣回國後不久,因徵伐勞累而病重,卒,年七十六。高宗親為舉哀,輟朝七日,贈太尉,謚曰貞武,陪葬昭陵。
  李勣一生,經戰陣無數,所得賞物,大都分賜手下將士。大功成就,常推功於別人,故而人盡死力。重病後,衹服皇帝送來的御藥,傢裏人延請的的大夫一律不見。
  他說:“我山東一田夫耳,攀附明主,濫居富貴,位極三臺,年將八十,豈非命乎?修短必是有期,寧能就醫人求治1臨終之時,李勣忽然讓其弟李弼置酒宴樂,堂下子孫滿排而立。他對李弼說:“我自知必死,怕你悲哭,所以假裝病情轉好為此宴樂。你現在腦子清醒,聽我講話。我親見房玄齡、杜如晦、高士廉等人辛苦建立門戶,都被後輩破傢亡人。我這些不肖兒孫,現在都交付給你,應細加防察,如有操行不倫、結交非類,馬上打殺,然後奏之,以免傾覆傢族……”
  雖如此,李勣的憂恐最終成為現實。唐高宗崩後,武後臨朝,隨意廢殺兒皇帝,大戮李唐宗室,武氏傢族高官重權,天下人情怨憤。恰巧李勣孫子李敬業與兩個兄弟都因受贓貶官,在揚州又遇見同遭貶斥的唐之奇、駱賓王等人,幾個人趁機起事於揚州,旬日之間,竟有勝兵十多萬。
  然而,李敬業終屬志大才疏之輩,也並非真的想力復唐室,純屬有個人野心的半吊子陰謀傢。武則天派三十萬大軍,很快捕誅衆人。此次起事惟一能影響後世的,是大文豪駱賓王那篇千古流傳的《討武瞾檄》。武則天邊讀這篇大駡自己的文章,邊贊嘆不已,並講“宰相之過,安失此人?”由此,可見此女主對待文人倒有曹操之肚量。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序:黃金時代的凋零那個姓“普六茹”的漢人(1)
那個姓“普六茹”的漢人(2)那個姓“普六茹”的漢人(3)
那個姓“普六茹”的漢人(4)那個姓“普六茹”的漢人(5)
那個姓“普六茹”的漢人(6)那個姓“普六茹”的漢人(7)
那個姓“普六茹”的漢人(8)那個姓“普六茹”的漢人(9)
那個姓“普六茹”的漢人(10)那個姓“普六茹”的漢人(11)
寒鴉飛數點 流水繞孤村(1)寒鴉飛數點 流水繞孤村(2)
寒鴉飛數點 流水繞孤村(3)寒鴉飛數點 流水繞孤村(4)
寒鴉飛數點 流水繞孤村(5)寒鴉飛數點 流水繞孤村(6)
寒鴉飛數點 流水繞孤村(7)時來天地皆同力(1)
時來天地皆同力(2)時來天地皆同力(3)
時來天地皆同力(4)時來天地皆同力(5)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