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 流动的光影声色:罗展凤映画音乐随笔   》 第45节:醉生梦死:贝拉·塔尔的长镜头音符(7)      罗展凤 Luo Zhanfeng

  相对庄严的教堂钟声,世俗的探戈舞曲,自然成了强烈对比。这里延续了《炼狱人间》里醉生梦死的迷失舞曲;手风琴,像没完没了似的演奏下去……电影以音乐作片名,《撒旦探戈》,开宗明义,导演早说明了电影的结构跟随原著小说的结构,也跟探戈这种舞曲(舞步)的结构相若,此外,电影中校长(Gy?rgy Barkó饰)与史威特太太(éva Almássy Albert饰)跳的第一支舞,就是探戈,那场戏的音乐是现场演奏同步录音的。
  那是在小村落的简陋酒吧里,一干人等跳舞跳得很狂,是醉着跳或跳着醉,都说不清,画面里最清醒的大抵是拉手风琴的琴师,他目睹众人狂热的舞步,就像旁观的看客,不动声色,不加骚扰,只尽其本分的拉奏手风琴,一支接一支的曲子:《May I Have this Tango?》与《Circle DanceⅡ》。
  《May I Have this Tango?》是一支重复简单的曲子,剪不断,理还乱,重复的拉奏。人们在当中,交换着舞伴跳呀跳,有时生龙活虎,有时甩荡甩荡,或调笑或戏弄,男男女女,交替地谄媚、调情,难得荒唐。有人跳得累了,干脆倒在椅子上,像一团腐肉,谁也不能把他拉起来。相对下,《Circle DanceⅡ》(从名字看,可见跟《炼狱人间》的《Circle DanceⅠ》大抵有点关联吧!)则轻巧多了,曲子的旋律性较强,手风琴手拉这曲子的时候,酒吧里的人们大都醉醺醺了,只有零星的舞客,慢慢,更只余下手风琴手一个人拉着手风琴自娱,曲子叫《Pityi》,冷冷清清。那是一个寒冽的晚上,酒吧原来的热度多靠舞者们的舞动,只是曲子到这里,已有点意兴阑珊,酒吧温度大抵也就逐渐下降。如果手风琴手是舞者的看客,我想,那个向猫咪施虐的小女孩就是另一个更有距离的小看客,只见她孤身在酒吧外,呼吸着冷空气,看着成人世界的荒谬与迷失,是电影中一个叫人伤感的时刻。
  电影中的一支主旋律,叫《RainⅡ》(《RainⅠ》也来自《炼狱人间》),由电子合成器充当主要配器,乐曲带点迷幻,茫然若失,又有点像教堂里的管风琴,隐隐然渗透了宗教味道,乐曲每次出现,总伴随着不同的赶路人,或迎着风,或迎着雨,曲子贯穿了不同的人,却仿如共有的命运观照。不得不提的自然是配乐家米夏伊·维格在片中的演出,耶利米(Irimiás)是他的名字,电影中,他是传闻已死的骗子,这回重临村子,决心要骗走村民与农场的收入,然而却被村民认定是大救星,接着是一场悲剧,一个荒谬的讽刺故事。
  美国著名公共知识分子与作家苏珊·桑塔格(Susan Sontag)曾对此片有过这样的感受:"片长七小时却每一分钟皆雷霆万钧,引人入胜。但愿在我有生之年,年年都重看一遍。"没有故弄玄虚,贝拉·塔尔的《撒旦探戈》更大胆肆意地让演员在真实时间(Real time,不间断的一镜直落拍法)里表现,仿佛跟观影的观众同步呼吸。静止的镜头,如简单的白描,缓慢地进行着一种有机的内在节奏,毫无疑问,《撒旦探戈》是一生难逢的观影经验,一贯的贝拉·塔尔,一贯以光影记录着人们存在的孤绝。
  "劳工三部曲"
  有说,当贝拉·塔尔在匈牙利的影坛崛起之时,曾受到保守势力的批评,指责他总是将目光对准那些社会主流以外的边缘人,不拍一些"高雅"的影片。为此,塔尔曾作出这样的响应:"对于我们来说,你们这些有钱人才是边缘!"李焯桃编,《大地孤影:风格大师贝拉·塔尔》,香港国际电影节协会场刊,2005年9月。
  的确,贝拉·塔尔早年的电影,探讨的是匈牙利当下严峻的社会与家庭问题,大剌剌的、活生生的、血淋淋的,像纪实电影,强调爆炸性跟自然原始气息。对比下,后期的电影更重视文学意象与寓言性,长镜头下尽是冷峻、抽离的风格化表现,开展贝拉·塔尔式独有的艺术性取向。
  "劳工三部曲"(又称"社会写实三部曲")委实是贝拉·塔尔另一个真实的电影世界,他拍摄首作《居巢》(又名:《家庭公寓》,Family Nest,1977)时只有二十二岁,是年少气盛之作。影片大部分时间利用特写镜头,还有直接介入的纪录片拍法,风格化之强烈,叫人感同身受,喘不过气。故事背景是匈牙利居住空间匮乏的1970年代,小夫妻申请的房屋分配一等就是七年,七年过去了,二人和小女儿只得挤到丈夫父母亲的公屋单位,连同小叔小姨,三户共九口人如同困兽斗,影片里大部分是一家人的吵吵闹闹,充满压迫感,一触即发。音乐在电影里大都是噪音的一种,是内外场景的背景声音,以加重严峻的戏剧迫力与节奏。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第1节:声画联姻 文/周黎明第2节: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十诫》及其音乐里的终极关怀(1)
第3节: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十诫》及其音乐里的终极关怀(2)第4节: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十诫》及其音乐里的终极关怀(3)
第5节: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十诫》及其音乐里的终极关怀(4)第6节: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十诫》及其音乐里的终极关怀(5)
第7节: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十诫》及其音乐里的终极关怀(6)第8节: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十诫》及其音乐里的终极关怀(7)
第9节: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十诫》及其音乐里的终极关怀(8)第10节: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十诫》及其音乐里的终极关怀(9)
第11节:流动的光影声色:塔可夫斯基的音乐色彩与本质(1)第12节:流动的光影声色:塔可夫斯基的音乐色彩与本质(2)
第13节:流动的光影声色:塔可夫斯基的音乐色彩与本质(3)第14节:流动的光影声色:塔可夫斯基的音乐色彩与本质(4)
第15节:流动的光影声色:塔可夫斯基的音乐色彩与本质(5)第16节:流动的光影声色:塔可夫斯基的音乐色彩与本质(6)
第17节:流动的光影声色:塔可夫斯基的音乐色彩与本质(7)第18节:流动的光影声色:塔可夫斯基的音乐色彩与本质(8)
第19节:流动的光影声色:塔可夫斯基的音乐色彩与本质(9)第20节:流动的光影声色:塔可夫斯基的音乐色彩与本质(10)
第21节:流动的光影声色:塔可夫斯基的音乐色彩与本质(11)第22节:流动的光影声色:塔可夫斯基的音乐色彩与本质(12)
第23节:以音乐装饰长镜头的梦:安哲罗普洛斯映画音乐史诗(1)第24节:以音乐装饰长镜头的梦:安哲罗普洛斯映画音乐史诗(2)
第   I   [II]   [I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