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集 浮光掠影看平生   》 第45節:論書札記(2)      啓功 Qi Gong

  凡人作書時,胸中各有其欲學之古帖,亦有其自己欲成之風格。所書既畢,自觀每恨不足。即偶有愜意處,亦僅是在此數幅之間,或一幅之內,略成體段者耳。距其初衷,固不能達三四焉。他人學之,藉使是其愜心處,亦每是其三四之三四,況誤得其七六處耶。
  學書所以宜臨古碑帖,而不宜但學時人者,以碑帖距我遠。古代紙筆,及其運用之法,俱有不同。學之不能及,乃各有自傢設法了事處,於此遂成另一面目。名傢之書,皆古人妙處與自傢病處相結合之産物耳。
  風氣囿人,不易轉也。一鄉一地一時一代,其書格必有其同處。故古人筆跡,為唐為宋為明為清,入目可辨。性分互別,亦不可強也。"雖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故獻不同義,轍不同軾,而又不能絶異也,以此。
  或問臨帖苦不似,奈何?告之曰:永不能似,且無人能似也。即有似處,亦衹為略似、貌似、局部似,而非真似。苟臨之即得真似,則法律必不以簽押為依據矣。
  古人席地而坐,左執紙捲,右操筆管,肘與腕俱無着處。故筆在空中,可作六面行動。即前後左右,以及提按也。逮宋世既有高桌椅,肘腕貼案,不復空靈,乃有懸肘懸腕之說。肘腕平懸,則肩臂俱僵矣。如知此理,縱自貼案,而指腕不死,亦足得佳書。
  趙鬆雪雲,"書法以用筆為上,而結字亦須用工",竊謂其不然。試從法帖中剪某字,如八字、人字、二字、三字等,復分剪其點畫。信手擲於案上,觀之寧復成字。又取薄紙覆於帖上,以鉛筆劃出某字每筆中心一綫,仍能不失字勢,其理詎不昭昭然哉。
  每筆起止,軌道準確,如走熟路。雖舉步如飛,不憂蹉跌。路不熟而急奔,能免磕撞者幸矣。此義可通書法。
  軌道準確,行筆時理直氣壯。觀者常覺其有力,此非真用膂力也。執筆運筆,全部過程中,有一着意用力處,即有一僵死處。此僕自傢之體驗也。每有相難者,敬以對曰,拳技之功,有軟硬之別,何可強求一律。餘之不能用力,以體弱多病耳。難者大悅。
  運筆要看墨跡,結字要看碑志。不見運筆之結字,無從知其來去呼應之致。結字不嚴之運筆,則見筆而不見字。無恰當位置之筆,自覺其竜飛鳳舞,人見其雜亂無章。
  碑版法帖,俱出刊刻。即使絶精之刻技,碑如溫泉銘,帖如大觀帖,幾如白粉寫黑紙,殆無餘憾矣。而筆之幹濕濃淡,仍不可見。學書如不知刀毫之別,夜半深池,其途可念也。
  行書宜當楷書寫,其位置聚散始不失度。楷書宜當行書寫,其點劃顧盼始不呆板。
  所謂工夫,非時間久數量多之謂也。任筆為字,無理無趣!愈多愈久,謬習成痼。惟落筆總求在法度中,雖少必準。準中之熟,從心所欲,是為工夫之效。
  又有人任筆為書,自謂不求形似,此無異瘦乙冒稱肥甲。人識其詐,則曰不在形似,你但認我為甲可也。見者如仍不認,則曰你不懂。千翻百刻之《黃庭經》。最開詐人之路。
  僕於法書,臨習賞玩,尤好墨跡。或問其放,應之曰:君不見青蛙乎?人捉蚊虻置其前,不顧也。飛者掠過,一吸而入口。此無他,以其活耳。
  人以佳紙囑餘書,無一愜意者。有所珍惜,且有心求好耳。拙筆如斯,想高手或不例外。眼前無精粗紙,手下無乖合字,胸中無得失念,難矣哉。
  或問學書宜讀古人何種論書著作,答以有錢可買帖,有暇可看帖,有紙筆可臨帖。欲撰文時,再看論書著作,文稿中始不憂貧乏耳。
  筆不論鋼與毛,腕不論低與高。行筆如"亂水通人過",結字如"懸崖置屋牢"。
  主鋒長,副毫勻。管要輕,不在紋。所謂長鋒,非指毫身。金杖係井繩,難用徒嚇人。
  筆箴一首贈筆工友人。
  鋒發墨,不傷筆。篋中硯,此第一。得寶年,六十七。一片石,幾兩屐。
  粗硯貧交,艱難所共。當欲黑時識其用。
  硯銘二首舊作也。
  一九八六年夏日,心肺膽血,一一有病。閉戶待之,居然無恙。中夜失眠,隨筆拈此。檢其略整齊者,集為小册。留示同病,以代醫方。
  堅淨翁啓功時年周七十四歲矣。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代序 笑對風雨人生(1)第2節:代序 笑對風雨人生(2)
第3節:代序 笑對風雨人生(3)第4節:我心目中的鄭板橋(1)
第5節:我心目中的鄭板橋(2)第6節:記齊白石先生軼事(1)
第7節:記齊白石先生軼事(2)第8節:記齊白石先生軼事(3)
第9節:記我的幾位恩師第10節:夫子循循然善誘人(1)
第11節:夫子循循然善誘人(2)第12節:夫子循循然善誘人(3)
第13節:夫子循循然善誘人(4)第14節:夫子循循然善誘人(5)
第15節:夫子循循然善誘人(6)第16節:夫子循循然善誘人(7)
第17節: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藝術生涯(1)第18節: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藝術生涯(2)
第19節: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藝術生涯(3)第20節: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藝術生涯(4)
第21節: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藝術生涯(5)第22節: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藝術生涯(6)
第23節: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藝術生涯(7)第24節: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藝術生涯(8)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