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攻心
魅力提示:讲话之道,“攻心”为上。洞悉人心、抓住人心,讲话就基本成功。否则,“瞎子点灯白费蜡”。?
讲话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听众接受某种观点,形成某种思想,进而按照讲话者的意图行事。说白了,就是要说服人,影响人。实现这个目的,就必须拿出一套真功夫来。
学会攻心术,并不是古时的尔虞我诈,而是从积极的角度,研究人的心理,找出最有效的方法,说服听众、打动听众,使其不仅“口服”,而且还要“心服”。
这里,笔者就近年来成功人士的讲话作以简要总结分析,以期探寻个中奥秘。
1.洞悉人心
古人讲,“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想说服听众,必先了解听众,把握其心理活动。要在讲话前摸清他们的心理现状是什么?兴奋点是什么?心理疑点是什么?有哪些心理需求?等等。尤其要了解其心理特点和弱点,进而抓住要害,一语中的,使其产生心理震撼。这是攻心的关键之关键。如深圳市委书记李鸿忠同志的讲话:
但实事求是地讲,无心、一心二用、心有旁鹜、不负责任、不想事的问题,在少部分领导干部身上确有所表现。有的同志主业余业不分,玩物丧志。他们本来身处疾风暴雨的环境,工作任务相当繁重,问题迭出不止,但本人爱好不减,玩兴不减,热衷古玩鉴赏之类,不务正业、不务政业,或者工作中频频出事、问题不断时,心不焦、气不急,不着急、不上火。
……
第二种表现,不尽心。比如,当前有一种叫80/20规律的说法,就是用20%的精力就可以实现80%的工作效果;而另外的20%的工作效果,特别是难事、历史遗留问题,硬事、需付出很大投入的事,则需要付出另外80%的精力。个别同志应用80/20规律只求前者,不为后者,不尽心,不敬业。
李鸿忠书记针对干部作风中存在的问题,一语中的,切中关键,给人震撼力。《三国演义》中的刘备,文不过诸葛,武不过关张,但他却成为蜀汉开国君王,有人分析说,他特别善于攻心。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白门楼劝曹操杀吕布。
吕布被五花大绑押上白门楼,对曹操说:“以明公之雄才伟略,若能让吕布为将,辅佐明公,定能横行天下。”
此时,曹操犹豫不决,转身问一旁的刘备有何高见。
刘备稍加思索,说:“公独不见丁原、董卓之事乎?”
一句话,提醒了曹操:吕布是只虎,此人只能除之而不能养之。于是便下令将吕布缢死。这里,刘备引用吕布杀害两位义父的事例,告诉曹操吕布是个不可信之人,留在身边必成祸患,不如早杀之。曹操生性多疑,刘备正是抓住了他这个心理弱点,一语中的,切中要害,使之处死吕布。
2.抓住人心
说服听众,必先让听众对你关注,愿意听你的讲话。否则,只能是“瞎子点灯白费蜡”吸引听众的注意力,需要从讲话者自身和听众的心理两个方面来把握。
一是就自身来说,讲话者必须表现出一定的“特质”,而且这种“特质”应被听众所喜好的,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听者的注意。在这方面,领导者的“权”和“威”在讲话中起到重要作用,尤其是“威”,领导者特有的人格魅力是增强讲话效果的一个关键。
二是就听众心理的把握来说,要预防注意力不集中、思想偏离讲话主题等倾向,想办法牢牢把听众的心抓住。不成功的讲话,往往是因为听众不能专注于一个话题,不时分心于其他事情。在讲话中我们应注意这一点,善于用适当的话语时刻抓住听众的心,使其对讲话持久关注。
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1.讲一些容易让人思考的问题。一个善于讲话的人,不会独自滔滔不绝“满堂灌”,而是想方设法地让听众与自己一起思考,一起讨论,持久关注。“自拉自唱”独角戏式的讲话注定不受欢迎,如果听众始终处于“懒惰”状态,不利于讲话的成效,我们必须善于调动听众思考的积极性。比如,不断提问、旁敲侧击、一语双关等等,都是很好的方法。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是世界公认的口才大师,他的每一次讲话都深受青年人的欢迎,而苏格拉底讲话方式的最大特点,就是引导性的问题特别多,并且设计巧妙,不由得听众不去想,不由得听众不关注话题。在《理想国》一书中,每一个话题的对话中,苏格拉底的智慧不是体现在说教与解释方面,而是体现在提问上,各个角度各种奇怪的问题,在苏格拉底的组织下,成为引人思考的粘结剂,只要参与对话的人都无法不被吸引。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