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界精英 影響近代中國的十位商人:國商   》 第45節:榮氏:富過四代的傢族(3)      言夏 Yan Xia

  就在榮宗敬蹉跎彷徨時,他的父親和弟弟也從廣東卸職回傢了,原因也與甲午戰敗後洋務派受挫、商業蕭條有關。父子三人同時失業賦閑,難免睏頓。最後三人商議利用三人在金融業的共同經驗,自辦一個錢莊。1896年,父子三人集資3000兩銀子,自備1500兩,在上海鴻升碼頭租了間房,辦起了廣生錢莊。榮宗敬當經理,榮德生管賬。3個月後又在無錫設立了分莊。可惜半年未到,榮熙泰就病逝了。此時榮宗敬23歲,榮德生21歲。
  第二年,上海的金融業經歷了一場風波。廣生錢莊的幾位合夥人,唯恐賠去本錢,急急忙忙要抽回股本。榮氏兄弟衹得咬牙將別人的股金全數退回,獨資接辦了廣生錢莊。不久清政府改發行新銀元,廣生錢莊利用洋釐行市的漲落,逐漸獲取盈利。他們開始利用錢莊資金經營收蠶業務,由於經營穩妥,不搞投機,兩年以後,盈利就將近萬兩白銀,使當初撤股的合夥人後悔不迭。
  榮氏兄弟在中國早期企業傢的係譜中可算是承上啓下的一代。榮氏兄弟步入商界的時候,年近花甲的張謇正在愁雲慘淡地籌措南通的大生紗廠,平步青雲的盛宣懷正在江西經營萍鄉煤礦,而北方的周學熙此時正在開平礦務局當一個說不上話的總辦。至於後來的範旭東、劉鴻生、盧作孚此時都還在少年時代。
  靠四臺石磨起傢
  榮氏兄弟的事業真正壯大有一些運氣的成分,但是執著和善於用人總是經營成功最基本的因素。在取得第一個碩果時,兄弟兩人不分紅利,用於再投資,這是榮氏傢族經營從一開始就具備的雄心和熱情。
  1899年,榮德生應姑夫朱仲甫之邀再次南下廣東去管賬。廣東是晚清時期中國開放的窗口,此間的商業文明令榮德生大受啓發。當時,廣東有許多介紹西方科技和實業的書籍紛紛出版,也給榮德生許多啓發。第二年,榮德生回到上海,便和榮宗敬商量創辦實業的想法。兩人經過一番審視,認為面粉是一個大有利潤的行業。他們推論的依據是:外國進口物資中以面粉最為大宗,即便有戰亂時銷路也不受很大影響;而榮宗敬則在錢莊的業務中發現,用來買棉花和麥子的錢款數量最多。另外,清廷當時給予面粉免稅的待遇,因為據說面粉是"洋人的食糧"。
  當時中國境內已開辦的面粉廠衹有4傢:天津貽來牟、蕪湖益新、上海阜豐以及英商在上海經營的增裕。這4傢面粉廠各有特點。榮氏兄弟沒有經驗,也不懂技術,所以一傢一傢前去登門拜訪。但是各個廠傢都"技術保密"--阜豐面粉廠根本不讓外人進門;增裕面粉廠經朋友說情,同意榮氏兄弟進廠參觀,但衹許他們在樓下走馬觀花走一圈,不準參觀關鍵的軋粉車間;蕪湖益新面粉廠也一樣,衹看到一些無關緊要的部分,使人不得要領。榮氏兄弟衹得將各處看到的一鱗半爪、細枝末節慢慢地拼湊起來。為了節省資金,他們托瑞生洋行代買了四臺法國石磨,相應地配上英國的機器,采用60匹馬力引擎,作為一個性價比最佳組合的選擇。榮氏兄弟的姑夫朱仲甫早年在廣東擔任稅務官,由他幫助集資3.9萬元,並由他出面嚮兩江總督府申報,同時申請10年的專利權。兄弟二人的分工分別是:榮宗敬在上海訂購機器設備,同時主持廣生錢莊的業務;榮德生則去無錫徵購土地、建築廠房和安裝機器。1901年3月,榮氏的面粉廠在無錫西門外的太保墩破土動工,此處三面環水,原料可以從水路直接運進工廠,成品也可以順利運出。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張謇:註定失敗的理想主義者(1)第2節:張謇:註定失敗的理想主義者(2)
第3節:張謇:註定失敗的理想主義者(3)第4節:張謇:註定失敗的理想主義者(4)
第5節:張謇:註定失敗的理想主義者(5)第6節:張謇:註定失敗的理想主義者(6)
第7節:張謇:註定失敗的理想主義者(7)第8節:張謇:註定失敗的理想主義者(8)
第9節:張謇:註定失敗的理想主義者(9)第10節:張謇:註定失敗的理想主義者(10)
第11節:張謇:註定失敗的理想主義者(11)第12節:唐廷樞:從最早的"外企高管"到"國企經理人"(1)
第13節:唐廷樞:從最早的"外企高管"到"國企經理人"(2)第14節:唐廷樞:從最早的"外企高管"到"國企經理人"(3)
第15節:唐廷樞:從最早的"外企高管"到"國企經理人"(4)第16節:唐廷樞:從最早的"外企高管"到"國企經理人"(5)
第17節:唐廷樞:從最早的"外企高管"到"國企經理人"(6)第18節:唐廷樞:從最早的"外企高管"到"國企經理人"(7)
第19節:唐廷樞:從最早的"外企高管"到"國企經理人"(8)第20節:範旭東:耿介書生的事業(1)
第21節:範旭東:耿介書生的事業(2)第22節:範旭東:耿介書生的事業(3)
第23節:範旭東:耿介書生的事業(4)第24節:範旭東:耿介書生的事業(5)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