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秋类 》 性情解读:刘绪义读春秋 》
第45节:逍遥东海,尊王攘夷成霸业(9)
刘绪义 Liu Xuyi
宁戚,卫国人,自小聪慧好学,且怀有远大的抱负。因为卫国在当时局势不稳,内乱外患接连不断,宁戚家破人亡,无所归依,空有满腹才华却苦于无处施展。他听说齐桓公好贤纳士,就决定前去相投,赶着牛车来到齐国,夜宿于临淄城门之外。恰逢齐桓公有事要出城,正在车下喂牛的宁戚击牛角而歌。桓公十分惊奇,听了他的唱词,觉得这是个人才,于是留下并起用宁戚。"宁戚饭牛"的典故为后人津津乐道,成为齐桓公礼贤下士、选贤任能的范例。齐国背靠大海,土质盐碱重,也就是《史记》所说的"地泻卤"。所以齐国的农业素来是一大薄弱环节。齐太公时就采取通鱼盐之利的方法将鱼盐等齐国富有的资源输往内地,换回粮食。但是粮食生产毕竟是一国经济的头等大事,不能实现自给自足终究是个麻烦事。正好宁戚熟知农桑之事,齐桓公就任命他为大司田,掌管农业生产。在宁戚的管理下,齐国的农业发展迅速,很快就取得了大丰收,为齐国的霸业奠定了物资基础。
东郭牙就是鲍叔牙。鲍叔牙是齐桓公的老师,当年与桓公共同出亡避难。齐国发生内乱,鲍叔牙又辅佐桓公抢在公子纠之前回到齐国,捷足先登,继承了君位。后来,他又调兵遣将,周密部署,打败了护送纠回国的鲁国军队,还迫使鲁国杀了公子纠。他文武兼备,而且为齐桓公夺得君位立下了头功。但鲍叔牙却拥功不恃,当桓公想拜他为相时,固辞不受,极力推荐公子纠的老师管仲,从鲁国将其要回。
鲍叔牙的职务是大谏,因为他是一个性情耿直,敢于犯言直谏的人。他能识君臣之有善与不善,对桓公之治多所匡正。当齐国的霸业蒸蒸日上,桓公、管仲都有骄傲自满的情绪。鲍叔牙总是善意的及时提醒。《吕氏春秋·直谏》载,有一次,齐国君臣在一起饮酒,致酒酣之时,桓公对鲍叔牙说:"为什么不起来为我祝酒呢?"鲍叔牙端起酒杯向桓公敬酒说:"祝您不要忘记逃亡在莒国时提心吊胆、愁困落魄的那段日子。"又向管仲敬酒说:"祝您不要忘记了在鲁国做囚徒的时侯。"几句话,使齐桓公和管仲感悟颇深,猛然警醒。宁戚治理农桑有功,日久生娇,鲍叔牙为宁戚祝酒道:"使宁戚勿忘饭牛车下也。"提醒他要谦逊,不能居功自傲。
天时、地利与人和三者集于齐桓公,焉有不成功之理?
特别是有了人和,上下团结,直接关系到齐桓公一系列政策措施得以顺利实施。
那么,齐桓公到底采取了哪些政策措施呢?
第一,尊王攘夷。
"尊王"就是推尊周天子,重新恢复周天子的权威和"天下共主"的名位;"攘夷"就是打击夷狄的势力。这是齐桓公执政的重要指导思想和战略方针。
这个时候的周天子(周庄王)虽然其势力差强于一个诸侯,其管辖的范围大约只剩下一二百里,军力更无法与往日相提并论,不仅经济上有求于诸侯,而且在政治上,周天子也形成虚设。然而,几百年形成的周天子为天下宗主的传统观念仍然深入人心,无法改变。天不可一日无主,这个主就是周天子。一方面,各诸侯国都希望自己的国家越来越强大,但另一方面他们也不愿意看到这种大吞小、强凌弱的局面持续下去,希望有一个强大的人物来改变这一局面,这个人物当然最好就是周天子。但是,天子很不争气,令人大失所望,又令人同情。与此同时,被称为蛮、夷、戎、狄的周边少数民族,乘着中原诸侯纷争政局动荡的局面,向一些诸侯国发动进攻,威胁着他们的安全。如僖公十一年,"扬拒、泉皋、伊、洛之戎同伐京师,入王城,焚东门","逼我诸姬,入我郊甸",因而在"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夷夏观念支配下,在对待这些少数民族问题上,各大诸侯国都始终是一致的,谁能制止少数民族的进攻,谁就能受到拥戴,就可能成为霸主。
由此可见,实行"尊王攘夷"的政策,既可以减少争霸的阻力,又可以增加争霸的政治资本。因而,颇具战略眼光和政治智慧的齐桓公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在管仲等人的支持下,提出了"尊王攘夷"的口号,并在行动上得以落实。一是坚决扶助周天子,二是坚决打击夷狄侵夏。具体的行动有:
公元前664年,山戎进攻燕国。燕国向齐国求救,齐桓公亲率大军北征,击败山戎,维护了燕国的安全,阻了北方"戎狄"的南下。燕庄公为感谢齐桓公,礼送至境,桓公说:"诸侯相送不出境,吾不可无礼于燕。"并把燕君所到之地给予燕国,又劝其修召公之政,纳贡于周天子。"老马识途"这个著名的典故就发生在这里。说明管仲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划地送燕的故事,说明齐桓公"尊王攘夷"的手段运用得极为成功。(链接:老马识途)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1) | 第2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2) | 第3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3) | 第4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4) | 第5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5) | 第6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6) | 第7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7) | 第8节:一个谣言,一个女人,一台烽火(1) | 第9节:一个谣言,一个女人,一台烽火(2) | 第10节:一个谣言,一个女人,一台烽火(3) | 第11节:一个谣言,一个女人,一台烽火(4) | 第12节:一个谣言,一个女人,一台烽火(5) | 第13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1) | 第14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2) | 第15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3) | 第16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4) | 第17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5) | 第18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6) | 第19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7) | 第20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8) | 第21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9) | 第22节:莽夫当国,历史不可承受之累(1) | 第23节:莽夫当国,历史不可承受之累(2) | 第24节:莽夫当国,历史不可承受之累(3) | |
| 第 I [II] [III] [IV] [V]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