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志 》 追憶繁華京城過往煙雲:圖說北京三千年 》
老北京的婚姻習俗
葛忠雨 Ge Zhongyu
北京自元、明建都以來,已成為五方雜處之地。蒙古入主中原後,蒙古族的風俗也隨之傳到北京,元大都中的蒙古人的婚俗,與中原地區相比,有相同之處,也有他們自己的特色。
至元八年(1271年),忽必烈頒布的聖旨確定了元朝的婚姻禮製:“諸色人同類自相婚姻者,各從本俗法;遞相婚姻者以男為主,蒙古人不在此限。”這裏包括了三項準則:第一,尊重各族的婚俗,各族的人自相婚姻,各從本俗法:第二,以男子為中心,各族的人遞相婚姻者,以男方婚俗為主;第三,以蒙古人為上,他族男子與蒙古女子為婚,不必以男方婚俗為主。
元大都中蒙古人的婚俗也實行一夫多妻製,在男人所娶妻妾數量方面沒有限製,蒙古男人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决定,但是蒙古族傳統的習慣,對於兩性之間的關係限製得非常嚴厲。如果發現通姦現象,不論女方是否成婚,通姦者都將被處死。意大利人馬可·波羅在其遊記中就記載說:“(蒙古族婦女)她們不但把不貞看成一種最可恥的罪惡,而且認為這是最不名譽的。”
元大都作為元朝的首都,聚集了大量仕宦之傢,這些傢族相互攀比,婚事辦得越來越奢華,不但聘金越來越高,而且酒席越擺越大,這造成了嚴重的社會問題。對此,元朝統治者在大德八年(1304年)頒布詔令,規定了聘禮和喜筵的最高限額。一般根據財力多寡分為上、中、下三等戶。上等戶的聘金為“金一兩、銀五兩、彩緞六表裏、雜用絹四十匹”。中、下戶依次遞減。喜筵的規格為“品官:不過四味;庶人:上戶、中戶不過三味,下戶不過二味”。
元大都地區的漢族民衆對結婚的禮俗也十分重視。男女雙方訂婚之後,男方要給女方一筆錢財,作為聘金。辦喜事的前一天,新娘還要沐浴、剃面等,一切費用均由男方支付。成親之日,雙方還要大辦筵席,廣宴賓朋好友。
明代,北京地區的婚嫁禮儀更為隆重、繁雜。當時,北京人訂親要合禮,算男女年齡生肖是否相配,如果相配,就正式定親,雙方確定嫁娶的日子。到了正式娶親前一天,男傢嚮女方送席一張,公雞二衹,以及其他雜物,俗稱“催妝禮”。在明代,男子娶妻俗稱“小登科”,是可以穿九品官服的,新娘則必須用鳳冠霞帔,以象徵吉祥。據《清稗類抄》記載:“明時,皇妃常服,花釵鳳冠。其平民嫁女,亦有假用鳳冠者,相傳謂出於明初馬後之特典。”可見,當時新娘穿鳳冠霞帔,一是圖吉利,二是證明自己是嫡妻。新郎將新娘接回傢後,會將馬鞍放在地上,讓新娘跨鞍而過,稱作“平安”。進洞房之前,男方還會請陰陽先生以五穀雜糧在洞房內“撒帳”。結婚三天後,女方娘傢給女兒送衣服和食品,並且走訪男方的親戚,稱作“三朝”。從明代北京婚俗看,較遼、金、元諸代有所不同,更多地吸收了南方地區婚嫁的因素,沒有太多陳規陋俗,顯得喜慶、大方。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黃山書社 |
|
|
繁華有因:“漂”來的北京 | 虎踞竜盤:棋盤結構的北京城 | 缺憾之惑:北京古城墻缺個角 | 中軸傾斜:京城中軸綫之謎 | 皇傢寺院:先有潭柘寺,後有北京城 | 古城的“雙竜”佈局 | 中南海的歷史滄桑 | 北海九竜壁的傳說 | 什剎海的由來之謎 | 正陽門箭樓千斤閘探秘 | 天安門城樓設計者之謎 | 前門大柵欄之謎 | 太廟被李自成燒毀了嗎 | 社稷壇的五色土 | 景山坐像之謎 | 北京城的“後門” | 故宮又稱紫禁城之謎 | 宮門:解讀故宮之謎的鑰匙 | 揭秘皇城三大殿 | 故宮房間為何是九千九百九十九間半 | 故宮三大殿院內為何不種樹 | 東華門門釘也有謎團 | 元代皇帝為何沒有陵墓 | 神秘的明代皇帝葬儀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