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景名胜 》 萬裏長城縱橫談 》
第四編 民族融合(3)
董耀會 Dong Yaohui
長城帶沿綫民族雜居區大致是這樣分佈的:北京沿長城地區有漢、滿、蒙古等民族雜居區;遼寧長城附近有漢、滿、回、蒙古等民族雜居區;河北長城沿綫分佈着漢、回、滿、蒙古等民族雜居區;內蒙古長城沿綫除了有蒙古族聚居區外,還有漢、回、滿等民族雜居區;寧夏除了有回族聚居區外,還有漢、蒙古、滿等民族雜居區;甘肅長城沿綫有漢、回、藏、東鄉、裕固、哈薩剋等民族的雜居區;新疆長城附近除了有維吾爾等民族聚居區外,還分佈着漢、哈薩剋、回、蒙古、柯爾剋孜、東鄉、錫伯、塔吉剋、烏孜別剋、塔塔爾、俄羅斯、達斡爾、滿等各民族雜居區。
長城沿綫民族遷徙方式是怎樣的?
長城沿綫民族遷徙活動的主要方式有:一種是集體遷徙,即某一民族由原居住地遷徙到另一已居住着其他民族的地區,新遷到某地的民族衹能夠與其民族雜居或在很小的範圍內聚居;另一種是個體遷徙,即某一民族的少數成員由於謀生、工作、婚姻等方面的原因而舉傢遷移、背井離鄉、雲遊天下而遷居到另外一些民族聚居或雜居的地區,這是近代和當代民族變動的主要方式。
什麽是“羈縻政策”?
羈縻政策指統治者對少數民族實行間接管轄的一種政策,即衹要首領稱藩,不改變其原有的制度及統治者的權威。這種政策於周代原則上已確定下來,如西周的臣服製,是周朝對國內諸侯及邊疆民族方國所規定的朝貢制度,它允許邊疆少數民族進行有限度的自治,其首領也擁有對本民族內部事務的處理權。此項政策在以後各朝代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如唐代在周邊少數民族內附部落中設置的羈縻州,明代主要設在東北、西北和四川西部、青海、西藏地區的羈縻都司衛所等,都屬羈縻政策的範圍。
歷史上的“和親”是怎麽回事?
在古代,漢族統治者與少數民族首領之間,有時為着一定政治目的需要,通過聯姻締結和好關係,被稱為“和親”。和親作為統治者的一項政策,則始於西漢初。公元前200年,劉邦率軍北擊匈奴,冒頓用計誘使漢兵深入,圍漢高祖於白登。7日後冒頓疑韓王信部將與漢有謀,開圍一角,漢高祖遂突圍。此事件後,漢邊將經常有降匈奴的人,而冒頓也常藉機襲擾漢之雁門、雲中等地。漢高祖無力還擊匈奴,遂采納婁敬建議,以宗室女出嫁給冒頓為閼氏(匈奴單於的妻子或妾稱閼氏),並每年給匈奴貢品絮繒、酒米食物,與冒頓結為兄弟。這是中國歷史上中原王朝與邊疆少數民族政權建立和親關係的開始。後為各王朝所效法,如隋唐時,曾與突厥、回鶻、吐蕃、吐𠔌渾等和親;遼朝與西夏、回鶻喀剌汗王朝均采用過和親政策。該政策終於清代。
張騫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麽?
張騫是西漢外交傢。漢中城固(今陝西城固)人。奉漢武帝之命出使大月氏,目的是相約攻打匈奴。他出隴西,經匈奴,被俘。在匈奴10餘年,娶妻生子,但始終秉持漢節,不忘使命。後逃脫,越蔥嶺,西行至大宛(今吉爾吉斯費爾幹納盆地),經康居(今巴爾喀什湖和鹹海之間),抵達大月氏。大月氏先為匈奴所迫,故而西遷,此時已定居媯水(今阿姆河)北岸,又統領了大夏,無意報復匈奴。張騫在大夏停留一年多返國,途中又被匈奴拘留一年多。公元前126年匈奴內亂,張騫乘機逃回漢朝。他嚮武帝詳細匯報了西域情況,被授予太中大夫。張騫在大夏時,得知由蜀(今四川盆地)西南取道身毒(今印度)可逼大夏,建議武帝開西南夷道。後因昆明夷所阻,未能通。公元前123年,張騫以校尉隨大將軍衛青徵匈奴,以功封博望侯。公元前121年以衛尉隨李廣出右北平(今河北東北部)擊匈奴,因誤軍期,用侯爵贖罪,免為庶人。後張騫勸武帝聯合烏孫(今伊犁河流域),武帝拜其為中郎將。公元前119年,他奉命出使烏孫,率300人組成的使團帶牛羊金帛上萬。至烏孫後,又分遣副使赴大宛、康居、月氏、大夏等鄰國,與中亞各國正式通好。烏孫遣使送張騫歸漢,並獻馬報謝。從此,漢與西域的交通建立起來。
什麽是絲綢之路?
早在兩千年以前,我國內地就發展蠶桑業和絲綢生産,而且産品遠銷中亞、歐州各地。中西陸路貿易早在先秦時期就已開始,到西漢時,我國內地與西域建立了密切的政治、經濟和文化聯繫,與西亞、歐州等地也有往來,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漢武帝先後在兩次派遣張騫出使西域,同西域各國進行外交和貿易活動,從而正式開闢了我國與西方各國的陸路交通。從此,中西之間官吏使者、商賈販客絡繹不絶,這條橫貫亞洲的古代中西陸路通道主要以運銷我國的絲織品而著稱於世,所以歷史上稱之為“絲綢之路”。“絲綢之路”歷代在路綫上時有變化,但其基本走嚮是:東起長安,經渭河流域,穿過河西走廊和塔裏木盆地,跨越帕米爾高原行經今天的俄羅斯中亞和阿富汗、伊朗、伊拉剋、敘利亞而通嚮地中海東岸,全長7000公裏。
西漢之所以多次修繕長城,保護絲綢之路是其目的之一。根據《史記》、《漢書》的有關記載,當時的絲綢之路基本上就是有長城的地方或有關亭障修築處。例如大旅行傢斯坦因在考察酒泉至????澤一段的西漢亭障後感到,西漢王朝修築過這些亭障的用途就在於“保護政府使節以及商隊的安全和供給他們沿綫的給養”。在長城的保護下,通過絲綢之路,西漢王朝與西域的來往不斷,西漢前往西域的使者、官吏、屯田士卒,商隊及和親公主等相望於道;而從西域出發前往西漢王朝的各國國王、王子、王室子弟、使者、商隊等亦絡繹不絶。可見西漢長城的修築,不僅抵禦了匈奴等的掠擾,而且為中西來往的使者、商人提供了糧食供應和人身財産安全,為保障絲綢之路的暢通起了重要作用。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人民教育出版社 |
|
|
第一編 歷史沿革(1) | 第一編 歷史沿革(2) | 第一編 歷史沿革(3) | 第一編 歷史沿革(4) | 第一編 歷史沿革(5) | 第一編 歷史沿革(6) | 第一編 歷史沿革(7) | 第一編 歷史沿革(8) | 第一編 歷史沿革(9) | 第一編 歷史沿革(10) | 第一編 歷史沿革(11) | 第一編 歷史沿革(12) | 第一編 歷史沿革(13) | 第二編 建築遺存(1) | 第二編 建築遺存(2) | 第二編 建築遺存(3) | 第二編 建築遺存(4) | 第二編 建築遺存(5) | 第二編 建築遺存(6) | 第二編 建築遺存(7) | 第二編 建築遺存(8) | 第二編 建築遺存(9) | 第二編 建築遺存(10) | 第二編 建築遺存(11)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