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年 》 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楚漢相爭 》
公元前二○一年 庚子(2)
柏楊 Bai Yang
3 西漢王朝政權剛剛建立,劉邦兒子們的年齡都還太小,弟兄又少。而秦王朝政府,就正是因為這個緣故,孤立無援,纔被消滅。劉邦遂决定擴大皇族範圍,把姓劉的傢人(十年前還是一群被政府取締的地痞流氓),分封到全國各地,作為鎮壓安撫力量。
春季,正月二十一日,劉邦把楚國(韓信)分割為二:淮河東南五十三縣稱荊國(首府吳縣【江蘇省蘇州市】),封堂兄劉賈當荊王。薛郡(山東省麯阜市)、東海(山東省郯城
縣)、彭城(江蘇省徐州市)等三十六縣稱楚國(首府彭城),封老弟文信君劉交當楚王。
正月二十七日,劃雲中(內蒙古托剋托縣)、雁門(山西省右玉縣)、代郡(河北省蔚縣)等五十三縣稱代國(首府代縣),封老哥宜信侯劉喜當代王。劃膠東(山東省平度市)、膠西(山東省壽光市南)、臨淄(山東省淄博市東臨淄鎮)、濟北(山東省長清縣)、博陽(山東省泰安市)、城陽(山東省莒縣)等七十三縣稱齊國(首府臨淄),封劉邦當平民時跟情婦生的兒子劉肥當齊王,凡是講齊國話的地方,都並入管轄。
4 韓王韓信雄纔大略,而韓國領土,北方跟鞏縣(河南省鞏縣)、洛陽相鄰,南方緊接宛縣(河南省南陽市)、葉縣(河南省葉縣),東方則擁有淮陽(河南省淮陽縣),都是駐紮重兵的重鎮,劉邦不能安心。於是,劃太原郡(山西省太原市)三十一縣,成立韓國,把韓王韓信遷到新土,監視匈奴,首府設在晉陽(山西省太原市)。韓王韓信上書說:“韓國位於北方邊陲,匈奴部落不斷入侵,晉陽距邊界太遠,請准許把首府北遷到馬邑(山西省朔州市)。”劉邦批準。
5 劉邦大封功臣,已封了二十餘人,其他有功的將領,日夜都在爭論誰的功勞最大?得不到結論。因之,沒有繼續封下去。有一天,劉邦在洛陽南宮,從雙層道(復道)經常遙遙望見將領們三五成群,在洛水沙灘上聚會。劉邦問張良說:“他們談些什麽?”張良說:“難道你不知道?他們正在謀反。”劉邦說:“天下已經安定,為什麽還要反?”張良說:“陛下原來不過一介平民,靠着他們的效忠,纔取得天下。而今,你當了皇帝天子,封的全是你的親屬和老友,殺的全是你的仇傢。那些辦公桌上的政府官員,查考他們的功勞,認為就是把全國都劃成封國,也封不完。這些將領恐怕你從此不再封賞,又恐怕久而久之,你想起他們過去偶然犯的錯誤,會興起殺機。軍心不穩,所以纔聚在一起,密謀叛變。”劉邦憂愁說:“那怎麽辦?”張良說:“你平生最憎恨、最厭惡,而大傢又都知道的,有誰?”劉邦說:“雍齒!他跟我有舊怨,又不斷欺負侮辱我,我早就想把他殺掉,衹因他立下不少功勞,於心不忍。”(參考前二○八年十二月。這些舊怨,應在雍齒終於又投降劉邦之前。)張良說:“請立刻先封雍齒,其他人異謀自然平息。”劉邦遂擺下筵席,封雍齒當什方侯。然後下令,催促宰相、監察官(御史),迅速評估各將領的功勞,用來作為分封的根據。筵席之後,將領們皆大歡喜,互相說:“雍齒都封了侯爵,我們還有什麽問題。”
司馬光曰:
張良是劉邦的智囊,劉邦對他,推心置腹,信任有加,他當然會知無不言。豈有早知道將領們正進行謀反,卻緊閉着口,直等到劉邦有所發現,然後纔透露消息?衹因劉邦剛剛當上皇帝,屢次以他的愛恨作為標準,施行賞罰,因私害公,將領們當然有一種抱怨和驚懼的心情。所以張良趁着詢問的機會,使劉邦檢討反省,改變心意。希望在上位的沒有循私的過失,在下屬的沒有猜疑的驚懼。國傢平安,才能延到後世。像張良這樣的人,可稱之為最善於規勸。
6 西漢政府封爵已畢,劉邦下詔,再定第一級功勳十八人的名次(名次順序:蕭何、曹參、張敖、周勃、樊噲、酈商、奚涓、夏侯嬰、灌嬰、傅寬、靳歙、王陵、陳武、王吸、薛歐、周昌、丁復、蟲達。鬍三省認為張敖有什麽大功?衹因他是劉邦的女婿。因此可以肯定這份名單,是劉邦妻子呂雉所定。可看出呂雉的影響力)。大傢嘩然說:“平陽侯曹參,身上受傷七十處,攻城奪地,功勞最多,應該列在第一。”禮賓官(謁者)、準侯爵(關內侯)鄂千秋說:“群臣的議論都不對。曹參雖然有攻城奪地的功勞,但那是發生在每一次的戰場上,為時短暫。而皇上(劉邦)跟西楚(項羽)打了五年拉鋸戰,不知道有過多少次,軍隊喪失,群衆星散,甚至衹身逃亡。蕭何不斷從關中補充兵源,用不着皇上特別下令徵召,經常的一來就是數萬人。皇上缺乏糧草,大營中經常有上一頓飯,沒有下一頓飯,全靠蕭何輾轉補給,使前方終不匱乏。皇上雖然在山東(崤山以東)一再潰敗,蕭何卻坐鎮關中,等待他隨時回來,這種功勞是萬世的。假如沒有曹參,甚至沒有幾百個曹參,西漢王朝仍是西漢王朝。而西漢王朝得到幾百個曹參,也並不能靠他們保護國傢安全!為什麽認為一時的功勞可以蓋過萬世的功勞?所以,蕭何第一,曹參第二。”劉邦說:“對極。”特別准許蕭何“劍履上殿,入朝不趨”——可以帶着佩劍,穿着木屐上金鑾寶殿,而且進得宮門,不必跑着細步,仍按照平常速度走路。(金殿之上,皇帝跟高級官員面對,為了安全,官員們不準攜帶任何武器。古代中國人不穿鞋子,衹穿木屐,一進殿門,就要脫下,一則保持清潔,一則保持莊嚴。至於細步奔跑,乃是軍營規矩,發展到皇宮之中,表示對皇帝的尊敬。特準蕭何免除這些限製,是一種殊榮。但以後的歷史顯示:凡是篡位奪權的巨頭們,在把舊皇帝趕下寶座之前,差不多都要玩一場這種“劍履上殿,入朝不趨”的八字遊戲,然後動手。當這八個字在政治舞臺演出時,人們就可肯定下一步將會發生什麽。)劉邦說:“我聽說:‘推薦賢能的,應接受上等賞賜。’蕭何功勞固大,經過鄂先生解釋,更為明顯。”於是就鄂千秋原來的采邑,擢封他當安平侯。當天,封蕭何的父親、兒子、兄弟十餘人,都有采邑,並增加蕭何兩千戶人傢。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楚漢相爭》導讀 | 公元前二一○年 辛卯(1) | 公元前二一○年 辛卯(2) | 公元前二○九年 壬辰(1) | 公元前二○九年 壬辰(2) | 公元前二○九年 壬辰(3) | 公元前二○九年 壬辰(4) | 公元前二○八年 癸巳(1) | 公元前二○八年 癸巳(2) | 公元前二○八年 癸巳(3) | 公元前二○八年 癸巳(4) | 公元前二○八年 癸巳(5) | 公元前二○八年 癸巳(6) | 公元前二○七年 甲午(1) | 公元前二○七年 甲午(2) | 公元前二○七年 甲午(3) | 公元前二○七年 甲午(4) | 公元前二○七年 甲午(5) | 公元前二○六年 乙未(1) | 公元前二○六年 乙未(2) | 公元前二○六年 乙未(3) | 公元前二○六年 乙未(4) | 公元前二○六年 乙未(5) | 公元前二○六年 乙未(6)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