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记录 明報·出入山河   》 第45節:風雪兼程去"賣藝" 文/舒婷(3)      饒宗頤 Rao Zongyi

  晚上在一傢意大利餐廳聚會,認識幾位有意思的朋友。米夏是艾米的同學,研究臺灣高山族。我一開口,他就驚喜交集:你,你是臺灣口音!我解譯說,不,我是閩南口音,不過臺灣方言本來就是閩南語,因此他說的也對。米夏漢語流利,很豪爽且江湖氣,話一投機,他邀請我們明天去他山上的傢晚餐。上海外語大學來的賁愛俊還帶着一臉稚氣,她在漢學係教基礎語音。她性情柔和,大眼睛純淨無邪,叫人信賴。初來乍到,她有些寂寞,自告奮勇明天陪我遊覽市區。
  夜裏無眠,起來趴在艾米的書桌上寫"眺望,被掏空了眼眶,衹剩下眺望的姿勢,鈣化在最後的輓歌裏……"
  一月十八日,星期六 上午賁愛俊如約來帶我出門。我習慣叫她小賁,一不留神就諧音成小笨。
  我們先沿奈卡河漫步,白雪皚皚的河灘上,成群野禽就在腳邊摩頸展翅。經過斑駁古橋,小賁要帶我走走著名的"哲學家小路",可是積雪成冰,我們手腳並用,衹上了一二十米,一腳踩滑,哧溜又回到原地。如此再三,不覺氣餒,不斷有德國大漢從背後風一般超越,都同情地回頭用英語大喊:往前走吧,有大路通嚮山上古堡。罷罷,今生本就當不成哲學家了。
  改走寬闊大道上國王寶座山,紅褐色的古堡就在半山腰。從這裏可以俯瞰奈卡河和市區,對我最具神秘魅力的是銀裝素裹的北國風光。
  有一首民謠久久在海德堡流傳,印在紀念明信片上:我的心失落在海德堡,我的心,在奈卡河畔跳動……
  米夏的木屋在河那邊的山坡,回廊麯折,十分古樸雅緻。他做的飯中西合璧,有生菜沙拉、燉火雞肉和蒸米飯。我們在燭光下啜咖啡飲中國茶,窗外雪花翩翩起舞。
  一月十九日,星期天 時間飛快過去,我又得動身去圖林根了。圖林根(Tubingen)是著名的大學城,有"學者共和國"之稱,街上學生多於市民,因此與生人搭話問路甚至不必稱"您"。荷爾德林、黑格爾、謝林的學生時代是在這裏度過的,號稱圖林根三傑;就讀於拉丁語學校的烏蘭德,後來成了史瓦奔浪漫派的首領;一位基督教神學學生在這裏思考宇宙奧秘,推導出開普勒三大定律;一八六三年,這所大學首創了自然科學係,繼哲學從神學裏解放出來後,又把自然科學從哲學中分離出來,完成了德國大學的第二次革命;一八九五年培養出了德國第一位女博士,當時大多數德國大學還不錄取女生呢。
  下午由一位漢學家和他的臺灣妻子陪着逛市區,夕陽恍惚之際,踩着碎石斜徑上古堡。風撲面猶寒,路兩旁冰霜鏡面一樣反光,門樓邊,箭墻外,仍有三兩紅透的果子懸挂枝頭。德國這麽多城市,以圖林根的民俗風情、小街小店最令我神往。特別是奈卡河岸邊那一係列紅瓦民居,時光的剝蝕絲毫無損其浪漫和典雅,明媚得像是我的家乡鼓浪嶼,唯一不同的是屋頂上的積雪。
  一月二十日,星期一 去慕尼黑的火車是下午發出。但我堅持朗誦會一結束,就到火車站寄存好行李。我單獨悠悠步行,從火車站回到市區,不過二十分鐘。我在河心島的荷爾德林塔流連,盤桓於市政廣場,仔細閱讀美不勝收的房屋庭院,穿行幽靜小街攀上古堡,努力在記憶裏把圖林根烙得更深些。
  慕尼黑大學漢學係主任前一天突然因心髒病發作而逝。他是德國漢學界的老前輩,顧彬和馬漢茂等人都將專程趕來吊唁。整個漢學係都沒心沒緒,我來的可真不是時候。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旅遊寄簡--日本 文/金庸(1)第2節:旅遊寄簡--日本 文/金庸(2)
第3節:旅遊寄簡--日本 文/金庸(3)第4節:緬甸七日遊 文/施叔青(1)
第5節:緬甸七日遊 文/施叔青(2)第6節:緬甸七日遊 文/施叔青(3)
第7節:緬甸七日遊 文/施叔青(4)第8節:緬甸七日遊 文/施叔青(5)
第9節:緬甸七日遊 文/施叔青(6)第10節:禪窟:佛教聖地Banāras 文/饒宗頤
第11節:憂鬱的突厥武士們 文/金庸(1)第12節:憂鬱的突厥武士們 文/金庸(2)
第13節:憂鬱的突厥武士們 文/金庸(3)第14節:憂鬱的突厥武士們 文/金庸(4)
第15節:憂鬱的突厥武士們 文/金庸(5)第16節:重遊布拉格札記 文/李歐梵(1)
第17節:重遊布拉格札記 文/李歐梵(2)第18節:重遊布拉格札記 文/李歐梵(3)
第19節:重遊布拉格札記 文/李歐梵(4)第20節:重遊布拉格札記 文/李歐梵(5)
第21節:重遊布拉格札記 文/李歐梵(6)第22節:重遊布拉格札記 文/李歐梵(7)
第23節:以色列散記 文/舒婷(1)第24節:以色列散記 文/舒婷(2)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