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笔 》 人生不過如此 》
第45節:第三篇 當時衹道是尋常(8)
林語堂 Lin Yutang
論樹與石
我不知道我們現在又要做什麽事情了。我們把房屋造成四方形的,造成一列一列的;我們建築一些沒有樹木的直路。再也沒有彎麯的街道了,再也沒有古舊的房屋了,花園中再也沒有井了,城市裏如果有私人花園的話,常常好象是一幅諷刺畫。我們把大自然完全排除在我們的生活之外了,我們居住在沒有屋頂的房屋,屋頂是一座建築物中被忽略的部分;當實利的目的已經達到的時候,當建築師有點疲倦,想快點結束工作的時候,屋頂成個什麽樣子,便沒有人去管了。一般的房屋看起來好象是一個乖張的、易變的孩子所造的四方木頭,這個孩子還沒有把木頭造好時,對這種工作已經感到厭倦,終於把沒有造好的木頭棄置在一邊了。大自然的精神已經離開了現代的文明人;在我看來,我們正在企圖使樹木本身也開化了。如果我們記得把樹木種在大街兩旁,我們常常用數字把它們編列號碼,把它們消毒,把它們修割剪裁,使它們成為我們人類認為美麗的形狀。
我們常常把花兒種在一塊土地上,使它們看來好象是一個圓圈,一顆星,或幾個英文字母。當我們看見這樣種起來的花兒生長到旁邊去時,我們惶駭了,象看見一個美國西點軍官學校的學生走出隊伍外時那樣地惶駭,我們開始拿剪刀去剪裁它們了。在凡爾賽,我們把這些剪成圓錐形的樹木一對一對很整齊地種成一個圓圈,或種成直行,象一排排的軍隊那樣。這就是人類的光榮和力量,這就是我們訓練樹木的能力,象我們訓練穿製服的兵士那樣。如果一對樹木中有一棵長得比另一棵更高,那麽,我們的手便癢起來,把樹頂剪平,使它不至破壞我們的均稱的感覺,不至破壞人類的力量和光榮。
所以,我們有一個重大的問題,就是恢復了大自然,把大自然帶回家庭裏來。這是一個棘手的難題。當一個人居住在公寓裏,離開了土地的時候,最優越的藝術脾性又有什麽用處呢?縱使他有錢租得起摩天樓上的廂房,他怎麽能夠得到一片草地,一口井,或一個竹叢呢?什麽都錯了,絶對地,無可輓回地錯了。除了高大的摩天樓和夜間的一列有燈光的窗戶之外,一個人還有什麽可以歡賞的呢?一個人看見這些摩天樓和夜間的一列有燈光的窗戶時,對於人類文明的力量越發感到驕傲而自負,而忘記人類是多麽孱弱而渺小的動物。
所以,我衹好放棄這個問題,認為無解决之望了。
所以,我們第一步必須給人類很多的土地。不管藉口多麽有道理,文明如果使人類失掉了土地,便是一種不好的文明,假使在未來的文明中,每個人都能夠擁有一英畝的土地,那麽,他便有一點東西可以開始發展了。他可以有樹木,他自己的樹木,他可以有石頭,他自己的石頭。他會小心謹慎的選擇一塊已有長成的樹木的土地;如果那邊還沒有長成的樹木,他會種植一些可以長得很快的樹木,如竹和柳之類。這麽一來,他可就不必再把鳥兒關在籠裏了,因為鳥兒會飛來找他;他也曾想法子使附近的地方有些青娃,如果同時也有一些蜥蜴和蜘蛛,那就更好了。他的孩子便可以在大自然的環境中研究自然的現象,而不必在玻璃匣中研究自然的現象了。至少他孩子可以看得見小雞怎樣由卵中孵出來,他們對於性和生殖的問題,也不必象“優秀”的波斯頓家庭(good-Boston families)的孩子那樣地絲毫不懂。同時,他們將有欣賞蜥蜴和蜘蛛打架的樂趣。他們也將有把身體弄得相當骯髒的樂趣。
關於中國人對石頭的感情,我在前一節裏已經說明過,或已經暗示過。這個說明可以使我們瞭解中國風景畫傢為什麽那麽喜歡多石的山峰。這個說明是根本的說明,所以還不能充分解釋中國人的石花園和一般人對石頭的愛好。根本的觀念是:石頭是偉大的,堅固的,而且具有永久性。它們是靜默的,不可移動的,而且象大英雄那樣,具有性格上的力量;它們象隱居的學者那樣,是獨立的,出塵超俗的。它們總是古老的,而中國人是愛好任何古老的東西的。不但如此,由藝術的觀點上說起來,它們是宏偉的,莊嚴崢嶸的,古雅的。此外更使人有“危”的感覺。一個三百尺高直聳雲霄的懸崖,看起來始終是有魔力的,因為它使人有“危”的感覺。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第一篇 我生之初尚無為(1) | 第2節:第一篇 我生之初尚無為(2) | 第3節:第一篇 我生之初尚無為(3) | 第4節:第一篇 我生之初尚無為(4) | 第5節:第一篇 我生之初尚無為(5) | 第6節:第一篇 我生之初尚無為(6) | 第7節:第一篇 我生之初尚無為(7) | 第8節:第一篇 我生之初尚無為(8) | 第9節:第一篇 我生之初尚無為(9) | 第10節:第一篇 我生之初尚無為(10) | 第11節:第一篇 我生之初尚無為(11) | 第12節:第一篇 我生之初尚無為(12) | 第13節:第一篇 我生之初尚無為(13) | 第14節:第一篇 我生之初尚無為(14) | 第15節:第一篇 我生之初尚無為(15) | 第16節:第一篇 我生之初尚無為(16) | 第17節:第一篇 我生之初尚無為(17) | 第18節:第二篇 人生若衹如初見(1) | 第19節:第二篇 人生若衹如初見(2) | 第20節:第二篇 人生若衹如初見(3) | 第21節:第二篇 人生若衹如初見(4) | 第22節:第二篇 人生若衹如初見(5) | 第23節:第二篇 人生若衹如初見(6) | 第24節:第二篇 人生若衹如初見(7)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