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 从数据看水浒   》 第45节:高俅为何一直反对招安梁山?      He Shan

  高俅为何一直反对招安梁山?
  听单田芳老师的评书,听着梁山三败高俅,真是大快人心。不过我心里突然有个疑问,可能大家之前都忽视了,就是高俅那厮为何一直反对招安梁山呢?因为从《水浒》的结局来看,招安之后,高俅借方腊之刀杀梁山之人,一百单八将最后仅剩二十七人,势力大为削弱。而我们从《水浒》中的描述也可以看出,宋江同学能三败高俅,并非没有能力杀上东京,砍了皇帝那鸟头的。
  那么,我们来理一理逻辑关系:
  A. 宋江若不招安→梁山武装抗拒政府→至少也可以偏安一隅→高俅无可奈何。
  B. 宋江若招安→梁山被派去当炮灰→死了大半→最后回来,高俅下药分别害死。
  难道施老爷子这么聪明,通过这一整部书目,绕了个大弯,就描述了高俅的愚蠢?
  很显然不是。
  我们先来看看高俅这厮是什么人物。
  高俅同志出身根红苗正的无产阶级(浮浪破落户子弟)家庭,依靠个人努力,最后做到了殿帅府太尉(北宋国防部长)①,是平民进仕的杰出代表。
  高俅同学在参加工作之后,本着"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信条,先把王进给办了,得罪了史进,才引出了鲁智深、林冲等日后梁山革命集团中高层管理人员,而他亲自提拔的呼延灼同学又被梁山给招安了。他本人是八帝徽宗朝中的四个奸臣(高俅、蔡京、童贯、杨戬)中,唯一一个与梁山好汉有过直接接触的人物。用现代的语言说,高俅、童贯等主张围剿梁山的就是大宋王朝的"鹰派",宿元景、崔靖等主张招安的就是"鸽派"。
  高俅这厮难道和梁山有什么深仇大恨,非得平了梁山不可?据《水浒传》记载,高俅曾经被史进的师傅王进打过,他干儿子被鲁智深揍过,他的叔伯兄弟高廉被雷横一刀砍死了,这些似乎都构成不了他公报私仇的原因。高俅位高权重,肯定深知小不忍则乱大谋,不然怎么能号称"老贼"呢,反对招安,三番五次阻挠招安,肯定必有深意。
  我翻看了《水浒》中高俅反对招安的理由,一般都认为对方是贼寇、草寇,所以高俅们才不同意招安;而蔡京毕竟是读书人,将高俅的意见总结为"不可失了国体",也就是说,表面上高俅反对招安,是为了大宋的"面子问题"。
  另外一种看法,是招安后梁山集团对高俅在政治上将构成威胁。我看未必。宋江最后也就只封了个武德大夫、楚州安抚使兼兵马都总管,充其量是个军分区司令员,比高俅这个国防部长,差了十万八千里。
  实际上,我认为这两种看法都不成立。从招安的结果来看,宋江等人,确实最后大部分都被高俅直接或间接地害死了,而如果不招安的话,高俅那厮还可以一而再、再而三地打梁山,直到国库耗尽。现代战争理论认为,战争打的就是后勤,而中国古代兵法也说得很清楚,"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也就说,在这个过程中,高俅这厮作为国防部长,利用军费开支,可以大肆贪污(如军饷、军事敲诈、交通工具等),也可以大肆受贿(如某人不想派儿子上前线了,送钱来),等等。《鹿鼎记》中多隆就告诉过我们,京官在京城,是没有多少好处捞的,只有外派才可以变着花样捞钱。我看这才是真正的理由。
  不过,我也不否认有部分人有着严重的心理缺陷,比如说高俅就看着梁山不顺眼,死活要搞垮梁山革命集团。如果把人只分好人坏人,那么看事情就简单多了:好人放的屁都是香的,坏人做的事都是绞尽脑汁把人往死里整的。大家看看高俅,也便知道坏人是什么样的了。
  高俅为何一直反对招安梁山?
  前面分析了高俅这厮反对招安梁山的原因,有点意犹未尽。这篇,我们就来分析分析高俅的人品。
  再说高俅的个人综合能力
  高俅在出场之时,施老爷子是这么写的(重要的地方我用下划线标注):
  且说东京开封府汴梁宣武军,一个浮浪破落户子弟,姓高,排行第二。自小不成家业,只好刺枪使棒。最是踢得好脚气毬。京师人口顺,不叫高二,却都叫他做高毬。后来发迹,便将气毬那字去了毛傍,添作立人,便改作姓高名俅。这人吹弹歌舞,刺枪使棒,相扑顽耍,颇能诗书词赋。若论仁义礼智,信行忠良,却是不会,只在东京城里城外帮闲。因帮了一个生铁王员外儿子使钱,每日三瓦两舍,风花雪月,被他父亲开封府里告了一纸文状。府尹把高俅断了四十脊杖,迭配出界发放。东京城里人民,不许容他在家宿食。高俅无计奈何,只得来淮西临淮州,投奔一个开赌坊的闲汉柳大郎,名唤柳世权。他平生专好惜客养闲人,招纳四方干隔涝汉子。高俅投托得柳大郎家,一住三年。后来哲宗天子因拜南郊,感得风调雨顺,放宽恩大赦天下。那高俅住在临淮州因得了赦宥罪犯,思乡要回东京。这柳世权却和东京城里金梁桥下开生药铺的董将士是亲戚,写了一封书札,收拾些人事盘缠,赍发高俅回东京,投奔董将士家过活。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选集】梁山好汉
第1节:水浒传究竟是一部什么书(1)第2节:水浒传究竟是一部什么书(2)
第3节:水浒传之初体验(1)第4节:水浒传之初体验(2)
第5节:他们,为什么上梁山?(1)第6节:他们,为什么上梁山?(2)
第7节:他们,为什么上梁山?(3)第8节:他们,为什么上梁山?(4)
第9节:他们,为什么上梁山?(5)第10节:说说梁山众将的革命领路人(1)
第11节:说说梁山众将的革命领路人(2)第12节:说说梁山众将的革命领路人(3)
第13节:说说梁山众将的革命领路人(4)第14节:说说梁山众将的革命领路人(5)
第15节:细数梁山好汉的阶级成分(1)第16节:细数梁山好汉的阶级成分(2)
第17节:细数梁山好汉的阶级成分(3)第18节:细数梁山好汉的阶级成分(4)
第19节:细数梁山好汉的阶级成分(5)第20节:梁山众将的学历兼革命意志(1)
第21节:梁山众将的学历兼革命意志(2)第22节:梁山众将的学历兼革命意志(3)
第23节:梁山众将的学历兼革命意志(4)第24节:梁山众将的学历兼革命意志(5)
No.   I   [II]   [III]   [IV]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