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 成都方式   》 第45節:第四章 不敗之地(4)      易中天 Yi Zhongtian

  於是又有了"三大重點工程",即農業産業化經營、農村扶貧開發工作和農村發展環境建設。很明顯,這三大工程全部都是針對農村、農民和農業的。"三個集中"也一樣。所謂"三個集中",即工業嚮集中發展區集中,農用耕地嚮規模經營集中,農民嚮城鎮集中。其基本思路,就是要把農民從土地上解放出來,通過集約經營和轉變身份幫助農民脫貧致富。惟其如此,纔要以縣城和有條件的區域中心鎮為重點,纔要以規劃為竜頭和基礎,纔要以産業發展為支撐,纔要以形成市場化配置資源的機製為關鍵,纔要以政策配套為保障。
  如此看來,這一套"劍法"可謂環環相扣步步為營,既有"防身術",又有"突破口"。開個玩笑,無妨藉用成都境內青城山,戲名之曰"青城訣"。
  二、 疑問與憂慮
  有缺陷的前進仍然是前進,再完美的停滯也是後退
  成都靠着"六句話"、"三大工程"和"三個集中"這套"劍法",一路舞將過去,雖非所嚮披靡,也是初見成效。不過實話實說,我可是自始至終也沒弄明白他們的"劍"是怎麽"舞"的。畢竟,我不是"武林中人",衹能鸚鵡學舌般將那"青城訣"念了一遍。除此之外,就是"眼花繚亂"。
  不過有一點總算是弄明白了,那就是推進城鄉一體化有兩大難題,一是"人往哪裏去",二是"錢從哪兒來"。我們知道,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直接的動因就是要解决"三農"問題。"三農"成為問題,原因是城鄉二元結構,癥結則是地少人多,因此必須"精簡農民"。這纔有了"三個集中",包括"農用耕地嚮規模經營集中",也叫"土地嚮業主集中"。土地嚮業主集中以後,由於是規模經營,農民就從土地上"解放"出來了,或者說,"富餘"出來了。這就有了第一個問題:"人往哪裏去?"這個問題解决得好,農民就是"解放"。解决得不好,弄出許多"務農無地,就業無崗,低保無份"的"三無農民",那就是"富餘",甚至是"多餘"。這就違背了推進城鄉一體化的初衷。
  於是就有了"農民嚮城鎮集中",有了"工業嚮集中發展區集中",有了"以産業發展為支撐",以及"以規劃為竜頭和基礎"和"以形成市場化配置資源的機製為關鍵",這些都是為瞭解决"人往哪裏去"的問題。人往哪裏去?不能留在農村,衹能"嚮城鎮集中"。集中以後,要有出路,要有就業機會,就必須發展二、三産業,因此要"以産業發展為支撐"。産業要發展,又有兩個條件,一是成本要降低,這就要"工業嚮集中發展區集中";二是競爭要公平,這就要"形成市場化配置資源的機製"。不過,農民嚮城鎮集中也好,工業嚮園區集中也好,都必須做好規劃,所以要"以規劃為竜頭和基礎"。
  但是說一千道一萬,做這些事都要錢,沒有錢那是萬萬不能。這就有了第二個問題:"錢從哪兒來?"這事我請教過許多人,包括曾任市委政策研究室主任、現任大邑縣委書記的蔡亦如。蔡亦如幫我算過一筆具體的小賬。他說雙流縣文新花園成本是每平方米700元,農民衹出500元,政府補貼200元。農民的錢從拆遷安置和青苗補償的費用裏來,問題不大。開發商也有10%的利潤,屬於微利,但是不打廣告,沒有風險,銷售成本和管理成本都低。這個方案的特點,是農民買得起,政府給得起,開發商也有利可圖。當然,一個縣政府,拿個幾千萬還是心痛。農民也可以請建築公司自己建,拿多少錢出來都是自己說了算,但規劃和監管是統一的。不過蔡亦如也承認,反正不管什麽模式都要錢。"錢從哪兒來"始終是個問題。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引言 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1)第2節:引言 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2)第3節:第一章 突出重圍(1)
第4節:第一章 突出重圍(2)第5節:第一章 突出重圍(3)第6節:第一章 突出重圍(4)
第7節:第一章 突出重圍(5)第8節:第一章 突出重圍(6)第9節:第一章 突出重圍(7)
第10節:第一章 突出重圍(8)第11節:第一章 突出重圍(9)第12節:第一章 突出重圍(10)
第13節:第一章 突出重圍(11)第14節:第一章 突出重圍(12)第15節:第一章 突出重圍(13)
第16節:第一章 突出重圍(14)第17節:第一章 突出重圍(15)第18節:第一章 突出重圍(16)
第19節:第一章 突出重圍(17)第20節:第一章 突出重圍(18)第21節:第一章 突出重圍(19)
第22節:第二章 夯實基礎(1)第23節:第二章 夯實基礎(2)第24節:第二章 夯實基礎(3)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