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释家类 》 寶島佛教六十日參學記:僧眼看臺灣 Taiwan Buddhist sixty days participating school in mind: Taiwan sight monk 》
第45節:僧眼看臺灣(44)
體恆 Ti Heng
第二次是在新竹的福嚴佛學院。福嚴建在一座小山邊,左右及背後都是茂密的山林,郁郁葱葱,景色極好。長老做過福嚴的院長,就在這風景秀麗的福嚴佛學院,長老多年親執教鞭。今天的福嚴,是臺灣重要的男衆佛學院之一,也是臺灣佛學研究的重鎮之一。福嚴就是在長老的帶領下,一路成長起來的。
福嚴的印順長老紀念堂在大殿右側的二樓上,地方比弘誓稍大,長老遺物的展示也較多些。除了捨利、書籍、墨跡外,還有他穿過多年的衣袍、大褂及挂過的珠子等。雖然長老離世不久,可它們卻已非常陳舊,從中可見長老的簡樸生活與節儉精神。
這兩次拜謁印象深刻,雖然無緣親聆老人的教導,可是那種精神的感召力依然震撼心靈。長老的行誼,似一種無形的力量,催促着我在弘法利生的菩提大道上永不駐停!
遺憾的是,本來與昭慧法師商議好,要請一份長老的捨利回大陸供養,可是由於後來一直抽不出時間再去弘誓,也就沒能達成。相信,我還會有機會再來"拜謁"長老,機會留待那時也好!
2007年12月3日星期一
法鼓山的居士培訓體係
果鍵法師在法鼓山高雄道場紫雲寺聖嚴書院教課,他說那裏的居士班辦得不錯,可以去看一看。於是,就讓他找人開車載我去參觀了一下。從這裏,我看到了法鼓山居士教育的體係與特徵。
法鼓山的居士培訓分為兩個大的階段:一是入門教育,二是福慧教育。
入門教育包括佛教基本知識、佛門基本禮儀與認識法鼓山等內容,這是進入法鼓山體係的入門訓練。
福慧教育含攝福門與慧門二門。福門有義工培訓、行政培訓、餐飲培訓、募捐培訓等課程。法鼓山的居士,凡是入門之後,都要擇其一種或幾種進行培訓學習,以便具有為教團服務的專長。
慧門教育有初階與高階兩個階段,解門與行門兩個版塊。兩個階段的每個階段都用法鼓山編寫的、有次第的教材,由法鼓山的法師講授。一個階段三年,初階完成後再進高階,高階完成之後還可以繼續讀專科班。紫雲寺聖嚴書院所負責的就是初階部分的居士教育,目前有兩個班,分別是二年級與三年級。解門就是課堂上的聽聞佛法,行門就是禪坐、念佛、拜懺等佛法實踐活動。它們互相結合,每樣都安排有一定的時間來訓練。
紫雲寺的初階居士班,每班之中都有幾個小組長,每個小組長負責十個學生。小組長由高階畢業的學生擔任,與初階的學生一起上課,帶動初階的學生學習。法師每講完一節課都會佈置一些作業,學生的作業完成後先交小組長評閱,小組長評閱之後,再交法師過目。法師看後,挑選出其中比較優異的張貼出來讓大傢欣賞。凡是公佈出來的文章,事後都由學長再次修改,發表於法鼓山的報刊或雜志上。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自序 | 第2節:僧眼看臺灣(1) | 第3節:僧眼看臺灣(2) | 第4節:僧眼看臺灣(3) | 第5節:僧眼看臺灣(4) | 第6節:僧眼看臺灣(5) | 第7節:僧眼看臺灣(6) | 第8節:僧眼看臺灣(7) | 第9節:僧眼看臺灣(8) | 第10節:僧眼看臺灣(9) | 第11節:僧眼看臺灣(10) | 第12節:僧眼看臺灣(11) | 第13節:僧眼看臺灣(12) | 第14節:僧眼看臺灣(13) | 第15節:僧眼看臺灣(14) | 第16節:僧眼看臺灣(15) | 第17節:僧眼看臺灣(16) | 第18節:僧眼看臺灣(17) | 第19節:僧眼看臺灣(18) | 第20節:僧眼看臺灣(19) | 第21節:僧眼看臺灣(20) | 第22節:僧眼看臺灣(21) | 第23節:僧眼看臺灣(22) | 第24節:僧眼看臺灣(23)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