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评传 哈利·波特的“母亲”:J.K.罗琳传   》 哈利与外面的世界(1)      康尼·安·柯克 Connie Ann Kirk

  罗琳坐在爱丁堡中央图书馆里,信手翻阅着《作家与艺术家年鉴》。此前她已经把一份手稿寄到了伦敦的一家出版代理那里,但是被退了回来,那些人在退回她的原稿的时候没有把她寄信时包装书稿的黑色文件夹一并寄回来,这让她非常恼火。所以为了让书能按照她自己喜欢的方式呈现出来,就又买了一个新文件夹。这次她试着把书寄给一家出版社,同样被对方拒绝了。于是,罗琳不得不扫了一下年鉴上列出的各家代理商,找到了克里斯托弗·雷特尔(又称“克里斯”)这么个名字。她很喜欢这个名字,于是立刻抄下了他的地址。
  1996年2月,布里昂尼·埃文斯在克里斯托弗·雷特尔的文学作品代理公司位于伦敦的办公室工作。那时她刚从专科学院毕业,不过是个25岁、欲在出版业谋求发展的英语专业毕业生。她那时刚好在办公室里。布里昂尼打开了信封,其中包括那些罗琳随信寄来的手稿。她打开信封,很快地扫了一眼,随手就把它扔到了退稿箱里。一开始她以为这是一本儿童读物,而克里斯托弗·雷特尔对为一些太专业的书,比如儿童读物或者诗歌做代理不太有兴趣,所以也就没有太在意这份稿子。
  这之后,出于习惯,布里昂尼在寄出退稿通知之前又整理了一遍那些要退回原作者的稿件。这时,罗琳手稿的黑色文件夹和手绘草图吸引了布里昂尼的注意力,于是她又仔细地把这份稿子读了一遍。罗琳的稿子有点与众不同,不仅是因为它的简单装潢很独特,更因为作者的手绘插图,为这份稿子增添了一些不同于目前出版业常规的、与专业包装略显不同的味道。但是,罗琳只按通常的要求寄来了稿子的一部分:小说大纲和故事的三章。这一次,布里昂尼一口气把第一章读完了,感觉很不错。她把它放到了一旁,于是这封凝聚着罗琳心血的稿子就免于与其他稿子一同被退回的厄运。
  之后,布里昂尼向一位办公室里的自由撰稿人芙洛尔·哈勒提到了这份稿子。如果罗琳知道这两位姑娘为了使哈利·波特问世而做出了怎样的努力的话,她一定会把芙洛尔和布里昂尼认作是恩人。芙洛尔有幸成为第一个读到哈利·波特第二、三章的人,她一口气读完了三个章节的所有内容。随即,布里昂尼也读完了这部分手稿,她们一致认为应该征求老板克里斯托弗·雷特尔的意见,看有没有必要让作者把其余的手稿也寄过来。在没有和助手深入交流甚至连稿子都没有完整地看过的情况下,克里斯托弗·雷特尔对两位助手说了一句“好吧”,就转头继续自己的工作了。于是,布里昂尼代表她的老板克里斯托弗给住在爱丁堡的罗琳寄出了一封代理公司的标准信函,要求她把余下的稿件寄过来。信中并无确定代理之意,但却不难看出他们对哈利·波特故事颇感兴趣。
  罗琳在收到这封信后欣喜异常,在黑黢黢的小屋里,她在餐桌前手舞足蹈,足足把这封信又读了7遍之多。她立刻把余下的稿子寄了出去,这部稿子有9万多字,名叫《哈利·波特与智慧石》,一个星期之内这份稿子就寄到了克里斯托弗的公司那里。对于一般4万字左右的中级儿童(9到12岁)读物的标准篇幅来说,这篇稿子有点长了。罗琳说她把其中的一版手稿特意用单行距打出来,但还是在交稿的时候不得不又用两行间距逐字地打了出来。因为她买不起电脑,罗琳就利用在学校的时间把手稿打完,每当这时女儿杰西卡就伏在她的脚边玩拼图游戏。
  布里昂尼·埃文思一口气把全部稿子读了一遍。就在她向克里斯·雷特尔鼎力推荐之后,这位老板把它带回了家,连夜读完。第二天他一上班,就对这部书提出了一些建议,连同布里昂尼的评论一起寄给罗琳。当时布里昂尼对初稿里的纳威·隆巴顿这个形象觉得还应该在现有基础上更丰满一些。克里斯·雷特尔建议罗琳把书中的魁地奇游戏写得更为重要一些,因为这本书将会面向很多男孩子,要想吸引他们的注意就应该让他们能读懂其中的规则。这些规则被罗琳详细地记录在她的“研究”里,当然,只要罗琳有需要,随时可以把这些规则放入书里相应的情节中。随处适用的说法也许有点夸张,然而,我们要知道,罗琳要靠打字机把稿子重新打一遍,而不能依赖电脑的便利,这确实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九州出版社
前言(1)前言(2)哈利·波特狂潮(1)(图)哈利·波特狂潮(2)(图)
哈利·波特狂潮(3)(图)哈利·波特狂潮(4)孩提时代的足迹(1)(图)孩提时代的足迹(2)(图)
孩提时代的足迹(3)(图)孩提时代的足迹(4)(图)孩提时代的足迹(5)(图)孩提时代的足迹(6)
孩提时代的足迹(7)孩提时代的足迹(8)孩提时代的足迹(9)学生时代
小学(1)小学(2)小学(3)中学(1)
中学(2)中学(3)中学(4)中学(5)
第   I   [II]   [I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