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家类 宝岛佛教六十日参学记:僧眼看台湾 Taiwan Buddhist sixty days participating school in mind: Taiwan sight monk   》 第44节:僧眼看台湾(43)      体恒 Ti Heng

  他们说,由于出生人口的减少与大学数量的过多,台湾不少大学招不到学生,近几年不断有大学倒闭或合并,就是很好的大学有时也会招生不足。为此,各大学不得不使出一切文宣手段(广告)来招揽学生,甚至招生触角都延伸到了域外,台湾外籍学生较多也与此有关。
  这导致台湾的高中几乎达到满额的大学录取率。也就是说,台湾高中毕业的学生,只要愿意读大学,报了名就一定有一所大学可以读。满额录取的后果是竞争力的严重丧失,部分学生读书没有压力,也不思上进--他们觉得无论怎样,都会有大学可读,担什么心呢?台湾教育界人士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现象,长此以往,必将导致台湾大学质量的严重下降和台湾青年人素质的降低;而大学质量下降与青年人素质的降低,又会导致台湾未来整体竞争力的丧失。
  台湾高等教育的困境,不是没有人想到去化解。记得有个大学行政副校长开玩笑地对我说:"大陆每年上千万的学生高考,而录取的才不过几百万,剩下几百万孩子就没有了书读。把其中的一百万拨给台湾,台湾的大学就挤爆了,根本不用再担心招不到学生的问题!"虽是玩笑,何尝没有道理!大陆与台湾同文同种,语言与生活习惯完全相同,台湾的高等教育质量又非常不错,若真是能够开放两岸的教育资源,大陆可以减轻不少高考的压力,台湾可以减少很多教育资源的浪费,岂不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吗?更何况,大陆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学生出国留学,与其把大量的金钱送与其它国家,何如留给自己人呢?
  两岸的闭塞,堵住的不仅只是一道海峡,还有大中华的民族兴盛之路!
  "拜谒"印顺长老
  印顺长老以其出色的治学成就、出众的道德楷模和大量的学术著述,誉满海峡两岸的学、教二界,几十年来无人出其右。虽然他已经离我们而去,但是他的精神、思想,还一直滋润着我们的菩提法苗。
  作为后来学子,长期蒙受法乳之恩,来台湾能朝拜一下长老所生活、执教过的地方,不啻一件无上欢欣的事情。幸运的是,我不但得如所愿,而且接连"拜谒"两次。
  第一次是在弘誓佛学院,弘誓是长老的弟子昭慧法师所创办的,长老在世时,曾应邀到这里为学生们讲学。他不在之后,弘誓佛学院也依然使用他的著作作为教材。因为这些因缘,长老圆寂之后,昭慧法师就在弘誓设立了长老的纪念堂。
  印顺长老的纪念堂在佛学院的二楼,地方不大,只有一间,但是颇整洁,也有几件值得一看的"圣物"。纪念堂左边的过道边,是一尊长老的仿旧铜铸像,神态惟妙惟肖。纪念堂的正中是一张供桌,上方悬挂着长老的大幅照片,桌面上供奉着长老的另一尊雕像与舍利、遗骨。舍利与遗骨色泽鲜明,晶莹剔透,让人敬仰。纪念堂左右两侧是长老的遗墨与著作展示区,兼有一些大德高僧的题词。这是首次见到长老的毛笔书法真迹,叹为稀有。长老不但著述丰富,书法也写得极好,沉着、稳重而且洒脱,既有文人学者的儒雅之气,又有高僧大德的出世精神。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第1节:自序第2节:僧眼看台湾(1)第3节:僧眼看台湾(2)第4节:僧眼看台湾(3)
第5节:僧眼看台湾(4)第6节:僧眼看台湾(5)第7节:僧眼看台湾(6)第8节:僧眼看台湾(7)
第9节:僧眼看台湾(8)第10节:僧眼看台湾(9)第11节:僧眼看台湾(10)第12节:僧眼看台湾(11)
第13节:僧眼看台湾(12)第14节:僧眼看台湾(13)第15节:僧眼看台湾(14)第16节:僧眼看台湾(15)
第17节:僧眼看台湾(16)第18节:僧眼看台湾(17)第19节:僧眼看台湾(18)第20节:僧眼看台湾(19)
第21节:僧眼看台湾(20)第22节:僧眼看台湾(21)第23节:僧眼看台湾(22)第24节:僧眼看台湾(23)
第   I   [II]   [I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