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类 国学基本教材·孟子大学中庸卷   》 孟子卷·论政治(9)      李鍌 Li Xian

  孟子在自陈王道始末之后,还是要对梁惠王讽谏一番。他以“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为例,说明如果人主以为老百姓饿死了,都是凶岁的缘故,不是自己的责任,这种没有反躬自省能力的人主,又如何能期待百姓来归附呢?这也回应了梁惠王一开始就提出“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的问题。最后表面上是告诉梁惠王,只要他不再归罪于凶岁,天底下的人民自然会来归附;实际上是希望梁惠王懂得内省,力行王道仁政,以民为主,富民教民,如此方能成就王业。
  (七)
  邹①与鲁哄②。穆公③问曰:“吾有司④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⑤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则可也?”
  孟子对曰:“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⑥,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⑦实,府库⑧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⑨而残下也。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⑩。’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无尤焉。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梁惠王》下·一二)
  章旨
  孟子认为,在上位者要施行仁政,善待人民,人民才愿意为他赴难。
  注释
  ①邹国名,位于今山东邹县一带。
  ②哄音hòng,交兵相斗。
  ③穆公邹国国君。
  ④有司古代官吏的通称。
  ⑤疾视怒目而视。
  ⑥老弱转乎沟壑年老和体弱的人民饿死,尸体被丢弃在田沟山涧中。转,弃。沟,田中沟。壑,音hè,山中涧。
  ⑦仓廪储藏谷物的地方。
  ⑧府库藏财货、兵甲的地方。
  ⑨慢轻忽政事。
  ⑩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从你身上做出来的,最后都会回报到你身上。
  尤责怪。
  析论
  在上位者要施行仁政,人民才愿意为他效命尽忠。穆公问孟子,对于那些眼见有司为国捐躯,却冷眼旁观的人民,究竟杀还是不杀时,心里不解的是:有这批死命报效国家的忠臣,为什么没有人民愿意为国家赴死尽节呢?显然穆公并没有体悟其间的缘由。
  孟子的回答,可以分解为三组相对关系:穆公与有司、穆公与人民、有司与人民。在古代,一般人民是无法直接上达天听的,下情想要上达,必须以官员为桥梁,如果官员存心欺瞒,又不幸遇到昏君,那么基层民间的疾苦真相,就难见天日了。孟子看出问题的症结,关键就在于有司与人民这层关系。当遇到凶年饥岁的时候,国家明明是仓廪丰足,府库充实,但是官吏却瞒上欺下,任那抵不住天灾的人民挨饿受冻,老弱饿死,填于沟壑,不得善终;四体健全的,流散四方以求生。这种无法以“人饥己饥,人溺己溺”的关怀,体恤人民的官员,怎么可能得到人民的信任,甚至愿意为他们牺牲生命呢?
  在点出这段社会真相之后,孟子引述曾子的话“出乎尔者,反乎尔者”,就是要让穆公知道,事出必有因,今日收成之果,无论善恶,必定根植于昔日栽种之因。若真要论罪的话,那么弃人民于不顾的官员,才是造成恶果的主因。官先不仁,民才不义,人民只是一面镜子,明白地反映出官员当初的恶行、恶状罢了。
  但是,再进一步看,有司不仁,又是谁造成的呢?当然是任命有司的国君了。国君如果能以爱民之心,推行仁政,必然会任用廉能勤政的官吏,对国家尽忠效命,对人民勤勉任事,人民有灾难,一定会赴汤蹈火,以“人饥己饥、人溺己溺”之心去救灾,并且及时反映给国君,让国君做出最适当的决策。相反地,如果官员不能勇于任事,欺上瞒下,最根本的原因,不是国君昏庸无能,就是国君的人格有问题。明朝末年“职方贱如狗,都督满街走”(见明谈迁《枣林杂俎·仁集》),但是却没有几个能为国效命的,结果盗匪横行,外敌入侵,国破君亡,人民横死。其真正的原因是明朝神宗以后的皇帝人格行事都有问题啊!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新华出版社
目录孟子卷·论性善(1)孟子卷·论性善(2)
孟子卷·论性善(3)孟子卷·论性善(4)孟子卷·论性善(5)孟子卷·论性善(6)
孟子卷·论性善(7)孟子卷·论性善(8)孟子卷·论性善(9)孟子卷·论性善(10)
孟子卷·论性善(11)孟子卷·论性善(12)孟子卷·论行为(1)孟子卷·论行为(2)
孟子卷·论行为(3)孟子卷·论行为(4)孟子卷·论行为(5)孟子卷·论行为(6)
孟子卷·论行为(7)孟子卷·论行为(8)孟子卷·论行为(9)孟子卷·论行为(10)
第   I   [II]   [I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