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类 孟子他說   》 44、革命無罪,造反有理      熊逸 Xiong Yi

  齊宣王問曰:"湯放桀,武王伐紂,有諸?"
  孟子對曰:"於傳有之。"
  曰:"臣弒其君,可乎?"
  曰:"賊仁者謂之賊,賊義者謂之殘,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
  齊宣王問孟子:"聽說商湯王把夏桀王流放了,周武王討伐商紂王,有這回事麽?"
  孟子說:"書上倒是這麽說的。"
  齊宣王接着問:"這可是做臣子的弒君啊,有點兒白蠟桿結桂花--根子不正。"
  孟子說:"破壞仁的叫做'賊',破壞義的叫做'殘',又賊又殘的叫做'一夫'。我衹聽說過有個叫紂的一夫被人殺了,沒聽說什麽弒君。"
  中國人歷來重視名份,孔子就說過,把名份搞正了,說話才理直氣壯,然後才能把事情辦好,然後等等等等,還有一大套。前邊講梁惠王,一開始說過司馬光編《資治通鑒》,是以"三傢分晉"開始的,司馬光學人傢司馬遷,把事情講完了還要加上自己的評語。他評論"三傢分晉"的時候就說:這三傢幹壞事,周天子不但不治他們的罪,還居然認可了他們的諸侯地位,所以是周天子先把"名"這個環節給搞壞了,所以後來天下就越來越亂了。
  我們看現在孟子的話也是着重在這個"名"上面的,明明商湯王和周武王都是造反,可弒君不說弒君,偏要繞一大通來說這不是弒君,不過是殺了一個"一夫",殺了一個不仁不義的大壞蛋。
  這就是當時的語境,弒君到底是個大罪名,誰擔了也不好受。但是,孟子認為像周武王這樣的弒君是合理的,是天經地義的,像桀紂那樣的也活該被人殺,所以纔繞了這麽個大彎子說話。當然,孟子這麽說,可以有多種解釋。可以引申理解為:不仁不義的人沒資格做領導,無論他多麽根正苗紅;或者是點撥齊宣王:你小子別看現在是大王,你要是不仁不義了,也一樣有人可以理直氣壯地來殺你。
  在這個問題上,做領導的會很尷尬。比如,你的政權是推翻了前一個政權之後建立起來的,那麽,用武王伐紂這個例子就能夠證明自己武裝奪權的合法性,可問題是,如果過於強調這點的話,就等於在暗示別人:等我做得不好了你們也可以理直氣壯地來奪我的權。
  對商湯放桀和武王伐紂這兩件事,孟子後面還會不斷提起,又生出了一些新的很有趣的話題,這就等後面再說了。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1、自序梁惠王章句上 2、"禮儀之邦"其實是別的意思
3、河南人惹誰了?4、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
5、中國人也篡改過教科書6、封建社會是個好社會
7、拉大旗,做虎皮,打着紅旗反紅旗8、聖水、清水和髒水
9、人民是可以自由遷徙的10、別把政府失職說成自然災害
11、兩千年前的中國人妖12、孟大俠天下無敵
13、孟子要搞和平演變14、姓陳的沒一個好東西
15、自由主義在齊國16、詠春拳訣
17、孟子的生活作風問題·說實話騙人才是真功夫18、胸有成竹說錯話
19、人人成佛,人人成聖20、草民們的瞎激動
21、書生好談兵22、賣國、亡國全有理
23、親娘、後娘、別人的娘,有奶就是娘24、有奶就是娘,有槍也是娘,有奶有槍更是娘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