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 流动的光影声色:罗展凤映画音乐随笔   》 第44节:醉生梦死:贝拉·塔尔的长镜头音符(6)      罗展凤 Luo Zhanfeng

  单纯的人有福了,大抵,只发生在单纯的生命里;反过来,当残酷的真实偶尔造访单纯的人,叫人当头棒喝,清醒,却疯癫。华诺斯加最终成了疯子,不言不语,只会哼着乐音,也许,那是另一种"幸福"。
  电影中另一单纯角色是音乐教授艾斯德(Peter Fitz饰),他一生只追求完美和声,他批评管风琴家和理论家魏克迈斯特(Andreas Werckmeister,1645-1706)所提出的"十二平均律",并认为17世纪以来遵守"十二平均律"的一些经典名曲都走错了路,深信这些理论、这些音乐都不完美,都伤害了音乐。关于这点,米夏伊·维格也认同他的说法:"以钢琴来说,我同意'十二平均律',但是在吹奏乐器,还有弦乐器以及人声方面我不同意。另外我认同这位教授的看法……所以魏克迈斯特的和声是错误的和声。"本文有关米夏伊·维格的访谈文字可参见《我希望我们远比电影更接近生命:访贝拉·塔尔配乐师米夏伊·维格》,林则良访问,黄绢绮整理,台北:《电影欣赏》第二十三卷第四期总号第117期,2005年。
  《残缺的和声》是一部以音乐为名的电影,贝拉·塔尔无疑喜欢将音乐与片名在一起。另一部,就是同样改编自László Krasznahorkai同名小说的《撒旦探戈》,探戈固然是片中重要舞曲,但音乐在这里,除却节奏,更有叙事作用,亦不乏电影里的形式结构,相当重要,至于"醉生梦死"这个贝拉·塔尔式的独特笔触,继续在此片中如繁花盛放。
  《撒旦探戈》
  影片结构来自小说。我们忠于那个结构。我们没去改变小说。作者写了十二章,六章写前,六章写后,一如探戈的结构。音乐因此亦很重要。我们跟这个作曲家一起合作了超过十五年。他是我们好友,开镜前我常恳求他:"请创作出一些东西。"他就会走到录音室去创作。这部电影我只用了两个主旋律,拍摄时我们便放出来。音乐像主角,总是存在。
  --贝拉·塔尔李焯桃编,摘自《大地孤影:风格大师贝拉·塔尔》,香港国际电影节协会场刊,2005年9月。
  长达七个半小时的《撒旦探戈》,被视为贝拉·塔尔对荷里活电影王国的挑衅之作,开场时八分钟的推轨镜头,见牛群从牛棚涌出、活动,笨笨的、木木的,好些牛像咀嚼着什么似的,好些牛则向着摄影机张望。有趣的是接着看见牛群盲生生地冲到牛棚的另一处,一路上又有牛在试图交配,那是一个集体农场如何走向灭亡的预告,教人屏息以待的典型塔尔笔触,只此一家。摄影机隔着一列破旧的农居缓缓追踪,观众对着牛群,却俨如偷窥者,那八分钟,就是一趟叫人没齿难忘的观影经验。这里没有音乐,隐约听到教堂的钟声,微弱得可以,就这样,展开了《撒旦探戈》这样一部充满史诗气魄的电影,冷峻、酷寒。
  教堂钟声是电影中一个重要的声音,米夏伊·维格曾在访谈中说,在《撒旦探戈》中,教堂钟声的音效设计跟电影音乐同样重要:
  它与宗教有特别的关系。《撒旦探戈》的原著小说作者László Krasznahorkai和贝拉·塔尔导演都相信"启示录","启示录"出自圣经,钟声与它有关。在《撒旦探戈》最后,有一个人疯了,他跑去敲钟。这个钟可以把它单纯只看成是一个钟,另一方面也可以把它当成是一种隐喻……因为人们在政府的极权统治与控制下,受到了压迫与压抑,这里想表达这个意念。本文有关米夏伊·维格的访谈文字可参见《我希望我们远比电影更接近生命:访贝拉·塔尔配乐师米夏伊·维格》,林则良访问,黄绢绮整理,台北:《电影欣赏》第二十三卷第四期总号第117期,2005年。
  于是,在《撒旦探戈》一片中,除却不时出现的手风琴和酒馆里的探戈外,教堂钟声成了另一声音主角,片中时有教堂钟声出现在背景中,电影愈到后面愈加清晰,成为鲜明的曲子似的。此外,还有环境噪音、风声等不同声音的注入,关于这点,米夏伊·维格曾说,他们在片中大概收录了十种不同的声音,其中包括五到六种不同的钟声、两三种不同的雨声,还有两三种风声,在录音室工作时,他就把这些素材全部一起混音,最后,就在电影中挑合适的场景,把以上音效配上音轨,并调整合适音量。在米夏伊·维格的《贝拉·塔尔电影原声专集》(Mihal Vig:From the Films of Bela Tarr)中,事实上也收入了两首有关教堂钟声的曲子:《Bell Ⅰ》与《BellⅡ》,沉郁、神秘,宗教味道浓郁。Mihaly Vig,Mihal Vig: From the Films of Bela Tarr,Hungary: Gergrly Boszormenyi/ Periferic Records,2001。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第1节:声画联姻 文/周黎明第2节: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十诫》及其音乐里的终极关怀(1)
第3节: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十诫》及其音乐里的终极关怀(2)第4节: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十诫》及其音乐里的终极关怀(3)
第5节: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十诫》及其音乐里的终极关怀(4)第6节: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十诫》及其音乐里的终极关怀(5)
第7节: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十诫》及其音乐里的终极关怀(6)第8节: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十诫》及其音乐里的终极关怀(7)
第9节: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十诫》及其音乐里的终极关怀(8)第10节: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十诫》及其音乐里的终极关怀(9)
第11节:流动的光影声色:塔可夫斯基的音乐色彩与本质(1)第12节:流动的光影声色:塔可夫斯基的音乐色彩与本质(2)
第13节:流动的光影声色:塔可夫斯基的音乐色彩与本质(3)第14节:流动的光影声色:塔可夫斯基的音乐色彩与本质(4)
第15节:流动的光影声色:塔可夫斯基的音乐色彩与本质(5)第16节:流动的光影声色:塔可夫斯基的音乐色彩与本质(6)
第17节:流动的光影声色:塔可夫斯基的音乐色彩与本质(7)第18节:流动的光影声色:塔可夫斯基的音乐色彩与本质(8)
第19节:流动的光影声色:塔可夫斯基的音乐色彩与本质(9)第20节:流动的光影声色:塔可夫斯基的音乐色彩与本质(10)
第21节:流动的光影声色:塔可夫斯基的音乐色彩与本质(11)第22节:流动的光影声色:塔可夫斯基的音乐色彩与本质(12)
第23节:以音乐装饰长镜头的梦:安哲罗普洛斯映画音乐史诗(1)第24节:以音乐装饰长镜头的梦:安哲罗普洛斯映画音乐史诗(2)
第   I   [II]   [I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