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评传 百年巴金   》 第七章 我相信正义的胜利(4)      陈琼芝 Chen Qiongzhi

  文章结尾表示了他的信心:“我们用这个精神和这个信念跟敌人搏斗,我们一定会得到胜利。”  战争影响了巴金的事业。1937年11月12日,日军占领上海,只有几处租界像海中孤岛似的,还不在日军的统治下。可是租界当局也不愿开罪日本军方。像巴金参与编辑的抗日刊物,由《呐喊》改刊的《烽火》,也因租界当局的阻挠而停刊。文化生活出版社的业务也无法开展。1938年3月,巴金同友人靳以经由香港到广州,设立了文化生活出版社广州分社,在广州复刊了《烽火》,到广州沦陷的前一天才离开。后来他又到桂林,到昆明,到重庆,一面把文化生活出版社的分社办起来,一面写自己的文章。  在广州,巴金开始写一部直接反映这一场战争的长篇小说:《火》。他说:“我写这小说,不仅想发散我的热情,宣泄我的悲愤,并且想鼓舞别人的勇气,巩固别人的信仰。我还想使人从一些简单的年青人的活动里看出黎明中国的希望。老实说,我想写一本宣传的东西。”  《火》第一部描写“八·一三”上海战争爆发以后,到中国军队全部撤出上海,上海成为孤岛这两三个月中的一些事情。像伤兵医院、青年救亡团、战地服务团等等的活动,以及一些流亡中国的朝鲜爱国者的抗日活动等等。小说主人公冯文淑的原型是萧珊,小说中写的正是她在伤兵医院做护士,在青年救亡团做宣传工作的经历。  这部书是在颠沛流离中写成的。1938年5月在广州开了个头,写了头三章,敌机连续的大轰炸中断了这工作。后来在桂林,在上海,在昆明,断断续续地接着写,到1940年9月才在昆明写成。  《火》第二部(一名《冯文淑》),是1941年四五月间在重庆写成的。写的是冯文淑所在的战地工作团在安徽战地的活动。第三部(一名《田惠世》)是1943年4月到9月在桂林写的。主人公田惠世原型是巴金的老友林憾庐,一个虔诚的基督徒,一个老好人。小说中既写了抗战时期后方普通百姓的生活,写了他们在敌机狂轰滥炸中遭受的惨祸,也间接反映了前线的战斗,沦陷区人民的抗日行动。  在写作《火》的时候,巴金想起了海涅在《夜思》中的诗句:“祖国永不会灭亡。”后来他回忆到《火》的创作的时候说:“贯串着全书的思想就是海涅的这个名句。”  在桂林,巴金住在东江路福隆街一座新的木板搭成的楼房里,与鲁彦做邻居。鲁彦正在筹办《文艺杂志》,他要巴金为创刊号写一篇小说。这时巴金的心里正满贮着战争中民众的苦难,他亲眼看见侵略者燃起的战火烧毁了一切:生命,心血,财富和希望。他借用赫尔岑的话表达了自己对此的反应:“这样的几分钟会激起十年的憎恨,一生的复仇。”他正要写。于是提起笔来,写了中篇小说《还魂草》。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鹭江出版社
第一章 一位作家的诞生(1)第一章 一位作家的诞生(2)第一章 一位作家的诞生(3)
第二章 在死胡同里看见了一线亮光(1)第二章 在死胡同里看见了一线亮光(2)第二章 在死胡同里看见了一线亮光(3)
第二章 在死胡同里看见了一线亮光(4)第二章 在死胡同里看见了一线亮光(5)第二章 在死胡同里看见了一线亮光(6)
第二章 在死胡同里看见了一线亮光(7)第三章 美丽的梦(1)第三章 美丽的梦(3)
第三章 美丽的梦(4)第三章 美丽的梦(5)第三章 美丽的梦(6)
第三章 美丽的梦(7)第三章 美丽的梦(8)第三章 美丽的梦(9)
第三章 美丽的梦(10)第三章 美丽的梦(11)第四章 爱情的三部曲(1)
第四章 爱情的三部曲(2)第四章 爱情的三部曲(3)第四章 爱情的三部曲(4)
第   I   [II]   [I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