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家类 》 莊周的歡樂生活禪:人間莊子 》
第44節:出頭鳥尤需低調(2)
吳建雄 Wu Jianxiong
"再給你舉個例子吧。我們乘船渡河,這時要是突然有條空船碰撞過來,即使心胸最狹窄、性子最急躁的人也不會發怒;倘若有一個人在那條船上,我們就會大聲呼喊喝斥來船後退,喊了一次沒有反應,喊了第二次也沒有反應,於是第三次就必定會駡聲不絶。剛纔不發脾氣而現在卻發起怒來,那是因為剛纔船是空的而今卻有人在船上。所以說,一個人如果能處世無心而自由自在地遨遊於世,就任誰都不能傷害他了!" 《山木》用這個事例告訴我們,沒有不吃苦就能獲得幸福的捷徑。君主要治理國傢,首先要勇於自我冒險,你不以身作則去吃苦,百姓會服你嗎?天下會順從你嗎? 等大業已成、國傢建立後,做君主的就應該註重個人修養了。在《山木》中莊子對"貧窮"與"疲睏"有個分辨。貧窮,是物質生活條件的匱乏,是清貧的意思。在西方哲學中,貧窮意味着修煉、禁欲與簡單生活。而疲睏則是心理的空虛,軟弱無力,既沒有特別想要的,又沒有特別不想要的。莊子為君主們敲響了一個警鐘,君主要貧窮,要磨煉自己,但不能疲睏,不能心無壯志。
有心有纔的君主經過不斷的努力,讓國傢繁榮富強了,這時就要提防了。莊子所說的"提防"是有深意的,你要提防別人,卻不要禍害別人。對一個國傢來說,必須要和周邊國傢保持良好的交流,同時又要提防他們圖謀不軌。
《山木》在最後大談特談友情。友情是一切情感的根本。同一社會契約下的兩個公民,因為有了友情,纔會産生好感,纔會共同去完成某件事。友情再進一步就是愛情,愛情有了結果,出現了生命的精彩,於是纔有了親情。
這裏有兩句話最讓人深思。第一句是:以利益為基礎而結合到一起的人,一遇到睏窮、災害或者危難就相互拋棄了;以天性為基礎走到一起的人,遭遇到睏窮、災害或者睏難卻依然可以相互幫助和取悅。第二句是:不接受別人對自己的好處是相當睏難的。
先說第一句,它出自一個典故。有一天孔子問桑說:"我兩次在魯國授課被人驅逐;在宋國的樹林裏休息又受到砍樹的驚辱;我在衛國被人拒絶接納;我流落到商、周之地,窮愁潦倒;在陳蔡間還受到了圍困與紛擾。天啊!為什麽我會遭到這麽多的災禍?現在我的親朋故交都疏遠我了,弟子友人也離散了,這到底是為什麽啊?" 桑說:"難道你沒有聽說過林回逃亡的故事嗎?林回逃亡的時候,不要價值千金的璧玉,而是背起嬰兒就跑。有人議論說:'林回是為了錢財嗎?可初生嬰兒的價值比起千金的璧玉來未免也太少了。他難道是為了怕拖纍嗎?可帶着初生的嬰兒就一定要負責照顧和看護,這樣說來嬰兒的拖纍又太多了。然而,林回竟然捨棄了價值千金的璧玉卻背起了嬰兒,到底為了什麽呢?'林回說:'價值千金的璧玉跟我衹有利益的關係,而這個孩子跟我卻是天命的關係。'因為利益關係而相合的,遇上睏厄、災禍、憂患與傷害就會相互拋棄;而以天命、天性相連的,遇上睏厄、災禍、憂患與傷害就會相互包容,相依為命。相互收容與相互拋棄差別太大了。君子們的交情看起來平淡得跟清水一樣,而小人們的交情卻甜得像甜酒一般;君子淡泊名利卻心地親近,小人表面甘甜卻利斷義絶。凡是無緣無故就能接近相合的,最後也一定會無緣無故地離散。"
孔子說:"我知道了,我由衷地感謝你的指教!"此後,孔子便終止了學生的學業,丟棄了書簡;學生也不必再嚮他行揖拜的禮節了,但學生們對老師的敬愛卻更加深厚了。
第二句話出自顔回與孔子的對話。
顔回問:"為什麽說不接收他人的利祿會比較睏難呢?"孔子說:"你新官上任時,會覺得辦什麽事都很順利。慢慢地,就得到了爵位和俸祿,接着你會發現奬賞會越來越多。其實這些外物帶來的好處本不屬於你,衹不過是你的機遇好,剛好趕上這些橫財。我們讀過書,都知道君子不會做強盜,賢人也不會去偷竊。如今我卻要如饑似渴地獲取外物的利益,這又是為了什麽呢?所以說,在鳥類裏,沒有比燕子更聰明的了,燕子目光敏銳,它們看到不適宜停歇的地方絶不會再看第二眼,即使食物掉了也會捨棄不顧决然飛走。燕子很怕人,卻能安全自如地進入到人的生活圈子中,那也衹不過是將它們的巢窠暫時寄於人的房捨中而已。"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江蘇文藝出版社 |
|
|
第1節:無挂無礙,自在而精彩(1) | 第2節:無挂無礙,自在而精彩(2) | 第3節:無挂無礙,自在而精彩(3) | 第4節:蝶舞翩躚幻亦真(1) | 第5節:蝶舞翩躚幻亦真(2) | 第6節:安時處順不為哀樂所睏(1) | 第7節:安時處順不為哀樂所睏(2) | 第8節:行器物之用必遭損殺(1) | 第9節:行器物之用必遭損殺(2) | 第10節:行器物之用必遭損殺(3) | 第11節:平常心是大智慧(1) | 第12節:平常心是大智慧(2) | 第13節:平常心是大智慧(3) | 第14節:精神充盈即可坐忘名利生死(1) | 第15節:精神充盈即可坐忘名利生死(2) | 第16節:精神充盈即可坐忘名利生死(3) | 第17節:不強加於人便是善待自己(1) | 第18節:不強加於人便是善待自己(2) | 第19節:不強加於人便是善待自己(3) | 第20節:不強加於人便是善待自己(4) | 第21節:修剪矯作易傷身害命 | 第22節:管教而不能施暴(1) | 第23節:管教而不能施暴(2) | 第24節:智慧在紂即為虐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