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类 論語講義   》 八佾第三(10)      李裏 Li Li

  子語魯大師樂。曰:“樂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從之,純如也,皦如也,繹如也,以成。”
  這段話很關鍵,講的是孔子對音樂的深刻理解。孔子在音樂方面有很深的造詣。“語”,去聲,告訴的意思。孔子告訴魯國的太師,太師是指樂師之長。孔子的外公就是一個樂師。在那時,樂師大多是瞎子。瞎眼的人他的聽力往往很好。上天不會什麽都給你,不會讓你圓滿的,天地間沒有圓滿的事情。瞎了,損失了一樣,那麽就在另一樣上給你補上——聽力就比較好。口吃,說話結巴,往往文字表達能力就強,韓非子就是這方面的例子。孔子和魯國的樂師談論音樂。音樂,是我們可以知道的嗎?是可以描述的嗎?“始作,翕如也”,“翕”音xī,合的意思,就是各種樂器同時開始演奏;“從之”,“從”讀zòng,展開之意;“純如也”,“純”就是和,和諧美好;“皦如也”,“皦”就是明亮;“繹如也”,“繹”就是連續不斷;“以成”就是樂麯終了。孔子說音樂的道理是可以知道的:開始的時候各種樂器熱烈地演奏起來,然後鋪展開來,悠揚悅耳,音節明快,到結尾的時候又迴旋往復,餘音繞梁,不絶如縷。這是孔子對音樂的理解。我們看演奏樂器的人,彈鋼琴也好,彈古箏、古琴也好,表面上好像很隨意,很陶醉,可是“不踰矩”,他每演奏一個音符都是符合音樂自身的規律的,他不能超越規律。孔子說“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最開始的教育從詩歌開始,以詩來引起興趣,詩歌喚起人的興趣以後,人的情感就隨之生發出來了,這時要用禮來約束人的情感,最後成於樂,樂就是情與理的和諧統一,一個人就在音樂當中完成自己。
  樂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從之純如也,曒如也,繹如也,以成。共和國五十八年春暮李裏繪於川師東園東籬居午後。
  儀封人請見。曰:“君子之至於斯也,吾未嘗不得見也。”從者見之。出,曰:“二三子何患於喪乎?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
  “儀”是衛國的一個城市,“封人”是封疆之人,“儀封人”就是衛國儀這個地方的長官,管理儀這個地方的人。儀封人求見孔子,說:“君子之至於斯也,吾未嘗不得見也。”凡是到這裏來的君子,沒有我不得見的。“從者見之”,“從者”就是跟從孔子的人,也就是孔子身邊的弟子;“見之”就是使之現,跟從孔子的人讓儀封人見到了孔子。“出,曰”,沒有寫見的情況,弟子在外面守候,衹是記錄了儀封人出來以後說的話,儀封人說:“二三子何患於喪乎?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這句話是有深意的,在第三篇裏為什麽說這樣的話?儀封人請見一事發生在孔子周遊列國期間,當時孔子在魯國不見用,而到其他諸侯國也沒有人用他。“二三子”就是孔子身邊的弟子,“喪”,就是喪失地位,儀封人對這些人說,你們不要擔心你們老師的大道會喪失。“天下無道也久矣”,天下沒有秩序、沒有光明已經很久很久了。“天將以夫子為木鐸”,木鐸是一種木舌銅鈴,是施行政教時所用的一種鈴鐺。還有金鐸,金鐸的鈴舌是金屬做的,金鐸是打仗的時候搖的,“武事振金鐸,文事振木鐸”。儀封人說天要派孔子做木鐸,就是天要讓孔子以聖人之道來引導天下的人。古人說望氣,望氣而知人,一看人的氣息、氣象就知道他是一個什麽樣的人。這個儀封人了不起,是個賢人,因為他一眼就把聖人給看出來了。
  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
  《韶》指韶樂,要講韶樂就必須講到舜,五帝裏邊的舜帝。舜是了不起的,《二十四孝》裏的第一孝就是講舜以孝感動天的故事。舜的父親叫瞽(音gǔ),是一個脾氣很暴躁的人。瞽娶的繼室叫嚚(音yín)。舜的這個後媽是一個很姦邪的人,她生了一個兒子,叫象。象也是一個刁鑽古怪的人。這三個人都恨舜,想盡各種辦法去折磨他。他們派舜修屋頂,舜剛一上去,他們就把梯子給拆了,想讓舜跌下來摔死,結果舜安然無恙。他的後母又想出一個辦法來,讓舜去開種南畝之山。南畝之山上全部是大石頭,根本沒有土地,沒有辦法種田。雖然父母親、弟弟這樣對待他,可是舜沒有一點怨言,一點不抱怨,還是很孝敬地對待父母親。然後自己就去南畝之山躬耕。沒有工具,就用手指頭挖那個大石頭,挖得手鮮血直流,但他還是沒有怨言,默默地做。他的這種行為感動了上天,上天派了很多小鳥來幫他鋤草,還派了一頭大象來幫他耕地,於是莊稼很快就長了起來。關於舜的賢能的故事傳到了堯那裏,堯就準備把天下讓給舜。當然,衹是耳聞其德還不行,還要實際的考察。堯怎麽考察呢?堯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同時嫁給了舜——看他家庭關係處理得怎麽樣,看他是不是可以治國。中國人講齊傢治國,你傢都不齊,談何治國平天下呢?結果舜和娥皇、女英恩愛和睦,十八年如一日。堯考察了舜十八年,纔把天下讓給了舜。此後舜勵精圖治,在晚年南巡到了梧州,就是今天湖南的九嶷山,結果因積勞成疾,死在了蒼梧。娥皇、女英看到舜一去不復返,就一路追尋,從北到南,在湖南湘水之濱聽到了舜去世的消息,她們非常傷心,在湘水之濱哭泣,眼淚沾到竹子上,形成斑紋,因此斑竹又叫湘妃竹。毛主席有一句詩“斑竹一枝千滴淚”,講的就是這個故事。舜帝創製了《韶》樂,南巡到蒼梧的時候曾命人演奏《韶》樂,韶山便因此而得名。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序一序二 深入淺出 微言大義(1)序二 深入淺出 微言大義(2)序三 讀《〈論語〉講義》
序論(1)序論(2)序論(3)學而第一(1)
學而第一(2)學而第一(3)學而第一(4)學而第一(5)
學而第一(6)學而第一(7)學而第一(8)學而第一(9)
學而第一(10)學而第一(11)學而第一(12)學而第一(13)
學而第一(14)為政第二(1)為政第二(2)為政第二(3)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