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书类 》 讀論語心得全集 》
第44節:論語心得(44)
劉廣宇 Liu Anyu
名正言則順
倡正名的智謀,在孔子以後數千年的封建社會中,成了歷代帝王實施統治的法寶,正因為此智謀如此有效,所以歷史中的權謀實踐傢們極盡所能,將這一智謀思想加以充分運用。
三國時期的曹操和劉備,其所以能在群雄紛爭、諸侯割據的局面下,迅速崛起,吞併其他政治、軍事集團,形成三國鼎立之勢,與他們靈活運用“名正則言順,言順則事成”的策略有着很大關係。
曹操當年矯詔聯絡的十幾路大軍討伐董卓不成,紛紛離去之後,各軍閥趁朝廷動亂、無暇多顧的機會,彼此爭城奪地混戰開來。別的地方不說,單就關東一帶的軍閥,幾天前還是盟軍,轉眼卻反目成仇,相互絞殺。今天袁紹打公孫瓚,明天是孫堅擊劉表,後天是曹操攻陶謙,然後袁術襲劉備,過後是呂布戰完曹操又攻劉備。你爭我奪,互不相讓。就在此時,長安又發生了更大的動亂。董卓發難之後,15歲的漢獻帝帶着一幫皇親國戚和一些老臣,離開長安前往弘農避難。經過半年折騰,好不容易到達目的地,後面追兵又到,衹好丟下所有的細軟及宮女,倉皇逃嚮洛陽。一路上輾轉流離,坐牛車,住窩棚,吃青菜,啃窩窩頭,又經半年纔到洛陽。可是洛陽經董卓焚燒之後,又幾經戰亂摧殘,幾十萬人口的大城市,現在衹剩下幾百傢。宮殿全毀,獻帝衹好居住在中常侍趙忠的傢裏“辦公”,唯一趕來“勤王”的外官衹有一個河內太守張揚。這時的曹操,正在許昌一帶發展勢力。他的謀士看到漢朝天子幾經輾轉,如今初定洛陽,正需要人扶持,儘管漢朝天子已無能行令天下,但這塊牌子有它特殊的作用,尤其是對曹操這樣想成大事而眼下勢力還不夠雄厚的人。處在群雄割據的局面下,擁有“天子”這張王牌,別人必當另眼相看,打着牌子也好做事。於是便極力建議曹操西進洛陽“護駕”。謀士對曹操說:“春秋時,晉文公迎周襄王,終於當上了霸主;秦朝末年,漢高祖為義帝發喪佩孝,爭得天下人心。近年來董卓作亂,皇上蒙難,是將軍你首先起義兵,衹是因為關東諸軍彼此兼併戰亂,您纔沒有能遠上關中去輔佐朝廷,但天下人還是知道您有效忠皇上的心。現在皇上已經到達洛陽,忠義之士思念漢朝,黎民百姓也懷念過去的日子,將軍若此時能去保駕,下可順從民衆的願望,上可以賓服四方的豪傑。至於皇上周圍那幾個武將不過是盜賊之流,不值得顧慮。如果萬一失去了這個機會,讓別人搶先把皇上接走,那就悔之晚矣!”曹操一聽十分有道理,就帶領本部人馬來洛陽“護駕”,並把漢獻帝“請”到許昌。
挾天子幸許昌,簡直令曹操喜出望外。他在許昌大興土木蓋起宮殿,請獻帝入宮,又修建宗廟,便於天子祭祀先皇,大有匡扶漢室之勢。獻帝感謝不盡,遂封曹操為大將軍,地位在三公之上。天子既已在自己手中,又是大權在握,曹操便想試試這張王牌的威力了。當時各地軍閥中,以袁紹為最強,曹操原來還是袁紹的屬下。他想試探一下,袁紹對他的所作所為服還是不服,也想試探一下漢獻帝這塊王牌的效用,便讓漢獻帝下一道詔書,責備袁紹地大兵多,卻不思朝廷,衹一心樹立私黨,擴充勢力,意欲何為?袁紹一見此詔書,果然不敢怠慢,連忙上書申辯並表示願意效忠朝廷。曹操牛刀小試即獲成功,深感挾天子以令諸侯,比自己東拼西殺省力得多,管用得多。從此,曹操奉天子以令諸侯的把戲越來越多,給他帶來的好處也越來越大。
為什麽奉天子就能懾服諸侯,發號施令?可以說正是“名正則言順,言順則事成”的結果。有了天子之名,則說話做事就有權威,自然能産生效果。可見“正名”是非常重要的。儘管自己無名或名不正,但可以藉,藉用別人而為自己“正名”,標示自己的“正統”,以擡高自己的身價。
身正令則行
孔子十分重視為政者個人的修養,這是很有道理的。因為,任何一種制度,說到底總是人為的。他認為,“政”者,“正也”。倘若為政者自己不能端正行為,做出榜樣,那是無從端正別人的;自身不正,僅以下達命令來要求別人,結果是收效不大的。相反,假如為政者本身端正(這個正字包括的意義很多,如思想的純正、行為的中正,等等),那就用不着嚴厲的法令,民衆也會很自然地按照法規做人辦事,社會風氣也很自然地隨之轉化而歸於端正。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論語心得(1) | 第2節:論語心得(2) | 第3節:論語心得(3) | 第4節:論語心得(4) | 第5節:論語心得(5) | 第6節:論語心得(6) | 第7節:論語心得(7) | 第8節:論語心得(8) | 第9節:論語心得(9) | 第10節:論語心得(10) | 第11節:論語心得(11) | 第12節:論語心得(12) | 第13節:論語心得(13) | 第14節:論語心得(14) | 第15節:論語心得(15) | 第16節:論語心得(16) | 第17節:論語心得(17) | 第18節:論語心得(18) | 第19節:論語心得(19) | 第20節:論語心得(20) | 第21節:論語心得(21) | 第22節:論語心得(22) | 第23節:論語心得(23) | 第24節:論語心得(24)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