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类 孟子與百姓生活   》 第44節:穩健:“中道而立”(7)      田玉川 Tian Yuchuan

  據落網的犯罪者交待,他們之所以要害人謀財,就是因為自己太窮了。貧窮難道真的是罪惡之源嗎?
  對此流弊,孟子他老人傢早就提出了診治之法:“故士窮不失義,達不離道。窮不失義,故士得已焉;達不離道,故民不失望焉。”(盡心章句上)貧窮時,能信守做人的道義;發達時,不違背做人的原則,有知識、有文化的人能做到,他們纔自得其樂,不負衆望。普通老百姓難道就做不到嗎?
  如果做不到,那還能算人嗎?
  像那些自甘墮落的吸毒者、賭博者、打悶棍者、賣淫者,他們貧窮的,不僅僅是物質,還有比物質更為重要的精神。
  連基本做人的道義都喪失了,還不和行屍走肉一樣嗎?
  當務之為急
  隨着現代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社會分工越來越細,現代人的生活以忙為特徵,奔忙、急忙中有慌忙,大忙中有小忙,正忙中有瞎忙,活忙中有死忙,富忙中有窮忙,拼命忙中有空忙,忙中加亂,亂中更忙,不知如何應對這些忙和亂?
  孟子對此早有教誨:“知者無不知也,當務之為急。”(盡心章句上)縱是無所不知的智者,也不是不分主次地忙,而是選擇其中首要的,全力去做。普通的凡人,那就更要去全力做好當務之急的事情。
  孟子時代的智者懂得這樣做,當代人難道不懂得這樣做嗎?
  這裏有兩點必須明確:一是在很多需要做的事情中,哪一件是當務之急需要做的。這一件事,在時間上已沒有延緩的可能,不立即去做,就做不成了;這一件事,在性質上已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若有延誤,那性質就可能發生質變;這一件事,在影響和作用上,絶對是別的事情所不能替代和彌補的。這一件事之所以是當務之急,就在於它具有以上三方特徵,因為衹是單項選擇;第二點是,這件作為當務之急的事情,一旦選定,就應全力以赴,聚精會神去做。絶對不能受任何別的什麽影響。尤其是要斷然拒絶那些不是作為當務之急的衆多事情的紛擾。若經不起這樣的考驗,放棄去做當務之急的事情,那就會陷入種種事務的忙亂之中。往往不知“整天在忙什麽”“抓了芝麻,丟了西瓜”,往往是“大事做不來,小事做不好”,往往衹“當了閑事主任”,到頭來一事無成,白白浪費了不可再有的機會和時間,造成了人生無法彌補的遺憾。
  因此,成功的人生要抓大事,抓當前必須要做的第一件大事,全力以赴去做好,有始有終,有聲有色。那就不會陷入事務的忙亂之中忙亂不休了。
  大事不失時機地做好了,很多小事也隨之就好辦了。
  不成章不達
  人生有限,沒有堅強的毅力是什麽也做不成的。
  對此,孟子的主張是:“君子之志於道也,不成章不達。”(盡心章句上)首先要目標明確,沒有明確的人生目標,猶如大海行沒有方向,那是絶對不行的。但有了明確的目標,僅僅衹是有了一個理想,要想取得人生成功,還必須要有實現這個理想的堅強意志和精神。否則,那任何美好的理想,最終都是難以實現的。
  人生的目標,需要一生去為之奮鬥。不可能短期內就能實現。因此,孟子又強調了實現人生大目標與實現人生階段性目標之間的漸進關係。“不成章不達”,就是要求在人生的某一個階段要達到一定的目標,即算人生成功。猶如演奏樂麯,演完一章,即為成章,就可贏得一次掌聲,就算達到了一定的演出成功的目的。接下來,再接再厲,繼續悉心演奏下一個樂章,直到演奏完所有的樂章,即是整個演出完全成功。
  在這裏,孟子把人生目標分成一個階段又一個階段分別去實現,很有針對性和實際可操作性,具有極強的現實意義。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關鍵的時候往往衹有幾步,尤其是在人年輕的時候。”(現代作傢柳青語)關鍵的幾步,就是孟子老人傢所說的幾個“成章”。一個人的人生成功與否,完全取决於他關鍵的幾步走得如何,關鍵的幾個“成章”演奏是否成功。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序 孟子思想與我們的生活第2節:生於亂世
第3節:師於儒門第4節:遊於列國
第5節:授於故裏 聖於著作第6節:獨尊儒術:三角版塊中的一角(1)
第7節:獨尊儒術:三角版塊中的一角(2)第8節:獨尊儒術:三角版塊中的一角(3)
第9節:獨尊儒術:三角版塊中的一角(4)第10節:獨尊儒術:三角版塊中的一角(5)
第11節:“親親”:孝為德之本(1)第12節:“親親”:孝為德之本(2)
第13節:“親親”:孝為德之本(3)第14節:“仁民”:博施愛於衆 “愛物”:“無物不長”(1)
第15節:“仁民”:博施愛於衆 “愛物”:“無物不長”(2)第16節:“仁民”:博施愛於衆 “愛物”:“無物不長”(3)
第17節:“仁民”:博施愛於衆 “愛物”:“無物不長”(4)第18節:養欲:即養禮
第19節:養心寡欲:心理減負(1)第20節:養心寡欲:心理減負(2)
第21節:養心寡欲:心理減負(3)第22節:良心:中國人特有的品性(1)
第23節:良心:中國人特有的品性(2)第24節:從小抓起:“易子而教”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