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星荟萃 性感男主播胡一虎城事心路:我是谁   》 第44节:北上(3)      Hu Yihu

  回顾十几年间我采访过的无数两岸领导人,我最珍视的是在第一现场有幸亲眼目睹两岸风云变化间他们的所作所为。令我难忘的是自己参与的汪道涵先生会见辜振甫先生的报道。虽然和这两位互相不是很熟悉,但是他们常年在改善两岸关系中所付出的辛苦与努力,经常使我动容。在1998年上海的"汪辜会谈"中,我在现场领略了两位顶尖人物的风采,整个过程里二人的言语都浸透着儒雅的君子风度。之后我还准备以安徽同乡的名义采访汪道涵先生,可惜先生当时生病不适,我的采访也没有实现,这给我的职业生涯带来不小的遗憾。对于这次我至今仍然难忘的报道,父亲在剪报里为我批示:"使于四方,不辱使命"。如今汪、辜两位先生都已经作古,我只能在自己的节目中表达对二位的敬重与追思。
  在我们制作辜振甫逝世专题的时候,我的开场白是这样讲述的:"只要你有机会到海基会,你就会看到有一个人经常扯着嗓子唱京剧,他在两岸是一个红顶商人,但是他是一个很特别的红顶商人??"那期节目,我特意连线了辜先生在大陆的京剧老师和在他身边工作的台湾部下,我问京剧老师:"您觉得辜先生如果以京剧里的角色来对应的话,他是哪一个角色呢?"这位老先生答:"诸葛孔明。"我后来还请老先生在现场给观众演唱孔明的京剧唱段,在延续不断的京剧唱腔里,伴随着屏幕上不断滚动的辜老一生的珍贵画面,我又请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回忆了辜先生与人交往的小故事。同样,当汪道涵先生逝世的时候,我在节目也这样说道:"今天,我们安徽同乡的大家长汪道涵先生不幸故去了??"在随后的采访中,我连线的是与汪老一直打交道的台湾海基会前任秘书长焦仁和以及汪老的学生黄仁伟,他们二人从不同的角度为我们回忆了汪老的一生。在那期节目里,嘉宾谈到汪道涵先生在生前一度已经做好了跨越海峡去台湾的准备,可是后来李登辉抛出"两国论"的论调使得他在有生之年的台湾之行化为泡影。
  作为普通人,我们无法把控政治,但是政治背后浮动的人心与人情,却足以打动我们这些凡人的心肠。无论北上,还是南下,一代人一代人前赴后继,从各负使命到不辱使命,我们还要走多久?从高雄眷村到北京大院梁文道曾经撰文这样写道:"??60万随蒋介石渡海东去的国军多半住在这些竹篱笆围起来的村落里。遍布全岛的眷村就像北京的大院,以军种和部门为单位划分,有的甚至连村名都冠上部队番号。别小看那些竹子搭起来的篱笆,它们真能隔开两个世界,一边说的是台湾话,另一边则是南腔北调的国语。"在他的这段文字里提到了两个名词:眷村与大院。这两个词汇分别代表的是看似分裂内里又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两种文化群落,前者在台湾,后者在大陆。二者都是以1949年为时间起点,今天也都随着现代城市发展的演进而渐渐消退,最终分别成就的是两岸在一段相同岁月里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从高雄的眷村来到北京的大院,这是我"北上"过程中一段美妙的经历。
  来到凤凰不久,我就发现了一个和自己很"像"的人,那就是财务总监石宁宁先生。从同事口中,我得知他曾经是革命军人。在记录凤凰内部故事的《凤凰名人外传》一书中,他被描写成"满脸冷峻,一身正气,整天皱个眉头,拿出一副铁面无私的劲儿,不熟悉他的人很容易被他吓着。据说这样是为了吓退企图走后门报账的人。"同事之间流传最广的关于石宁宁的"段子"就是一次大家一同开车去参加圣诞晚会,一路上笑话不停,每个人都笑得前仰后合,唯独石宁宁依然眉头紧,一声不吭,谁也不知道他在想着什么。后来当大家安静下来,车里一片鸦雀无声,石宁宁反倒一下子大笑起来,而且一笑起来就刹不住车似的停不下来了。大家问:"你这是怎么了?"只看石宁宁一边强忍着笑,一边说:"你们刚才说的笑话还真的挺好笑的嘿。"之所以说石宁宁和我很像,倒不是因为我也整天紧皱眉头或者开玩笑时慢人家半拍,而是我们都是来自军人家庭,分别在高雄的眷村和北京的大院里长大。由于都是军人子弟的相同出身,我们俩走路时身板都特别挺。每当我们俩在公司里走路碰到一起,有意思的场景就发生了,我们高大的身材会使彼此都俨然如同机器人一样,相互较劲比着看谁的身体更挺直。如果我们在洗手间这样的私下场合里遇到,我们就会装作没看见对方,耍酷一般地等着对方先开口和自己说话。在我和他还不熟悉的时候,还和刘海若一起在一次主持中得罪过这位主管。那次是一台晚会,我和海若一起进行中英文双语主持,有一个环节需要请石宁宁致辞,只听海若说:"下面我们有请石宁宁女士上台发言。"话音刚落,只看到一个黑脸彪形大汉滕地从座位上站起来,几个健步跨上舞台,在说话时也没有展开他那紧皱的眉头。我和海若在后台看着他发言,心里简直是叫苦不迭:"谁让我们这位如此魁梧的主管先生偏偏起了一个容易引起误会的名字呢?"我记得自己还一个劲儿地安慰差点急哭了的海若:"不要怕,有事让他来找我好了。"从那次以后,我在心里就牢牢记住了"石宁宁"这个名字。我也越发感觉这个和我一样长着国字脸的主管是有些和自己相像,除了我们走路时身板很挺,他性格也和我相仿,都是心直口快的人。所以有时候,在我看来他就如同《三国演义》里张飞那样的人物:正直、豪爽,但也是粗中有细,对别人既直言不讳也体贴入微。他会直接跟我提意见:"你讲话速度太快了,别人没听到你就已经说完了,像我们这样年龄的,就听不懂你说话。而且你也太爱打断别人说话。"对于这样把真实看法面对面说给我的人,我历来都是看重也敬重的。相处久了,我发现石宁宁在"硬汉"的外表下也有一颗柔软的心,他看电视到感动时就经常泪流满面。而我在飞机上看到一篇文章受到感染也会时常不禁落泪,因为怕被空姐看到还会故意打岔:"小姐,麻烦你再帮我倒一杯水,刚才不小心碰倒了。"石宁宁比我年长10岁左右。我们这两个长得很"像"的人给别人的感觉都是酷酷的外形,但现在只要在公司里看到他,我就会把他当做自己失散多年的兄长一样。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Source】中信出版社
第1节:序(1)第2节:序(2)第3节:城事(1)第4节:城事(2)
第5节:城事(3)第6节:城事(4)第7节:城事(5)第8节:城事(6)
第9节:爱河奔(1)第10节:爱河奔(2)第11节:爱河奔(3)第12节:爱河奔(4)
第13节:爱河奔(5)第14节:爱河奔(6)第15节:爱河奔(7)第16节:爱河奔(8)
第17节:爱河奔(9)第18节:爱河奔(10)第19节:爱河奔(11)第20节:LIBERALARTS(1)
第21节:LIBERALARTS(2)第22节:LIBERALARTS(3)第23节:LIBERALARTS(4)第24节:LIBERALARTS(5)
No.   I   [II]   [III]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