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 六小齡童品西遊(下)   》 第44節:《西遊記》中的人才觀      六小齡童 Liu Xiaolingtong

  吳承恩也在有意無意的履行着這個中國傳統知識分子與生俱來的責任,我們也能在小說中發現他對統治者在人才使用上的一些期望和勸誡。能成為明君,不僅要禮賢下士,而且要分清真偽,辨明忠姦,重在一個“識”字,否則姦佞小人得權就會迫害忠良,導致朝廷昏暗,民心不安,社稷顛覆。小說中烏雞國國王對青毛獅子精就是一例,他見這個道士能夠點石成金,呼風喚雨,就與他八拜結交,以兄弟相稱,結果被妖精推入井中,成了孤魂野鬼。車遲國的國王更是無識纔之念,他見到虎力大仙、鹿力大仙、羊力大仙能呼風喚雨,又能“祈君王萬年不老”,於是就尊為國師,從此把和尚視為無用之輩,結果舉國兩千餘僧人被折磨死了大半。比丘國的國王把獻美的妖道尊為國丈,聽信妖道之言,以一千一百一十一個小孩的心肝做藥引,以求不老之身,如此昏庸而殘酷,如果不是悟空,早晚國王不死在妖道手上,也會被怨憤的百姓掀下王座。
  統治者對人才要知人善用,忌對人才瞞哄欺騙。孫悟空是日月天地孕育的精靈,武藝高強又善治兵,“使七十二洞妖王歸降,把一座花果山造得似鐵桶金城”。對此人才,玉帝不識也不用,將悟空招入天宮,也衹封他一個不入流的小官職“弼馬溫”,瞞哄欺騙,而不是真誠以對。並推托有詞:“凡授官職,皆由卑而尊,為何嫌小?”二次招安後,再次瞞哄欺騙,給他一個有名無實“齊天大聖”的稱號,衹看守蟠桃園,終於逼得悟空大鬧天宮,攪得靈霄寶殿天翻地覆。
  人才是要憑才能和本領,不可以貌取人。唐僧師徒四人,除唐僧“相貌堂堂,風姿英俊”,其他三人皆是相貌醜陋之輩,作者在小說中多次批駁了以貌取人的錯誤觀念。如高太公見孫悟空相貌兇惡,十分害怕,駡高才引錯了人。孫悟空就說道:“老高,你空長了許大年紀,還不省事!若專以相貌取人,幹淨錯了。我老孫醜自醜,卻有些本事,替你傢擒得妖精,捉得鬼魅,拿住你那女婿,還了你女兒,便是好事,何必諄諄以相貌為言!”當祭賽國國王見到孫悟空相貌大驚時,孫悟空就忍不住厲聲高叫道:“陛下,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若愛風姿者,如何捉得妖賊也?”
  舉賢納纔,不斥異己,同樣是《西遊記》人才觀的一個組成部分。在講述朱紫國的故事時,表達了臣子們舉賢納纔,不斥異己的真誠期望。朱紫國國王病體沉重,太醫手足無措,衹得張榜求醫。悟空看到榜文之後,一則想看看這君王是否敬賢禮纔,二則要顯擺一下架子,所以一定要國王來迎請。看榜校尉一聽,說道:“口出大言,必有度量”,馬上稟報國王,國王也極為謙恭,叫文武百官代表他以君臣之理敬請“神醫”。待見面時,國王因害怕孫悟空相貌兇惡,不肯就醫,衆官聽到太醫贊孫悟空:“這和尚也說得有理,就是神仙看病,也須望聞問切,謹合着神聖功巧也。”深以為然,竟毫無妒纔之意,唯有舉賢之心,力勸國王就醫。醫罷用藥時,太醫們也謹遵孫悟空之命速速采辦了八百八味藥物及製藥之器,沒有任何的刁難與怠慢。這樣,從校尉到太醫到百官,全都以國王病體為重,舉賢進纔,不斥異己,無怪朱紫國物阜人盛,作者也稱贊它“真不亞大唐世界!”而比丘國國丈,作者雖未寫其如何結黨營私,拔除異己,扶植自己的勢力,但從他金殿上與唐僧談佛論道、兩法相鬥而滿朝文武一邊倒的喝彩等描寫中即可看出這種現實現象的存在,作者的褒貶也是不言自明的。
  人才一旦被善用,就應該盡其責任,除憂安民。真正的人才要不畏強權與邪惡,敢於為民除害,像孫悟空一樣,“金猴奮起千鈞棒,玉宇澄清萬裏埃。”整部小說就是孫悟空降妖除魔,為民消災除害的傳奇。悟空雖然武藝高強,喜愛戰鬥,能把天兵天將打得落花流水,但西行路上卻從不恃強凌弱,也不無故傷人,而是專救民間疾苦。既救一莊一戶之百姓,也救一郡一國之黎民。這樣的例子在小說中比比皆是,途經陳傢莊,為兩個幼童,他和八戒變作小孩模樣,鬥敗金魚精。犀牛精假充佛祖,偷吃貢油,悟空便與天神擒犀牛精,為民除害。
  另外,《西遊記》還藴藏着這樣一種思想:要善於培養人才。這不僅給統治者開拓獲得人才的思路,也給真心舉薦的臣子提供了可以藉鑒的可能。《西遊記》中悟空的第一位師父須菩提祖師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原本好動好鬧又什麽都不懂的石猴,變成了一個好學勤奮,神通廣大的美猴王。須菩提祖師每隔一段時間都要查問悟空的學藝進展,指出他的不足,又教給悟空更高強的本領,教育他“世上無難事,衹怕有心人”。他的這種教育方式使悟空懂得了學無止境,激發了悟空的好勝心,剋服睏難學會了七十二般變化和筋鬥雲。相比之下他的二位師弟與唐僧就缺少了須菩提祖師的睿智,對悟空不是嘮嘮叨叨的沒完,就是念緊箍咒,讓悟空痛苦多次。但唐僧意志堅定,行善積德,潛移默化地教育了悟空。玉華郡唐僧的三個徒弟收徒,更體現了作者培養人才的思想。他們都能夠因材施教,大王子善使棍就拜悟空為師,二王子善用耙就拜八戒為師,三王子常用降妖杖,就拜了沙和尚為師。《西遊記》在人才培養上體現的思想在今天看來也是有很大藉鑒價值的。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选集】西遊記

【資料來源】機械工業出版社
第1節:前言第2節:序Ⅰ鄭淵潔推薦
第3節:序Ⅱ王石推薦(1)第4節:序Ⅱ王石推薦(2)
第5節:序Ⅲ馮軍推薦第6節:《西遊記》著作權之謎
第7節:《西遊記》吳承恩的生平(1)第8節:《西遊記》吳承恩的生平(2)
第9節:《西遊記》吳承恩的生平(3)第10節:《西遊記》吳承恩的創作過程(1)
第11節:《西遊記》吳承恩的創作過程(2)第12節:《西遊記》的章回分析
第13節:《西遊記》尋遊孫悟空的“老傢”第14節:吳承恩故居與《西遊記》
第15節:吳承恩墓的發現(1)第16節:吳承恩墓的發現(2)
第17節:《西遊記》“西天”究竟在哪兒?(1)第18節:《西遊記》“西天”究竟在哪兒?(2)
第19節:《西遊記》吳承恩創作出的天宮(1)第20節:《西遊記》吳承恩創作出的天宮(2)
第21節:玉皇大帝為何要設個“弼馬溫” (1)第22節:玉皇大帝為何要設個“弼馬溫” (2)
第23節:《西遊記》老子與太上老君第24節:“唵嘛呢叭咪吽”六字真言之謎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