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笔 》 未死的沙威 》
第44節:我看日本與小泉(2)
梁曉聲 Liang Xiaosheng
弱者是蟲豸——靠了這一“理由”進行解釋,二戰前後的日本軍人以及他們的傢人,十之八九認為“皇軍”在中國和亞洲犯下的罪惡,既不是罪惡,更算不上兇殘。那衹不過是“皇軍”在“主張”強者的“正當權力”。
迄今為止,曾有兩位作傢獲得過諾貝爾文學奬,曾有許多部電影在國際電影節上獲奬的日本,卻根本沒有在文化方面對於日本的軍國主義危害(無論是給別國還是給本國)進行過任何像點樣兒的反省。在日本,幾乎每一個試圖喚起那種反省的日本人,都反而會遭到他的同胞的敵視,“英雄式的戰敗國”、“日本近代史上的悲壯一頁”——這就是日本這個國傢通過它的文化一再灌輸給一代代日本人的總的歷史印象。以小泉首相的年齡算來,他正是在以上文化背景中成長起來的一個日本人。以他現在的言行看來,他不但欣賞以上那一種日本的文化現象,而且是支持它的。
日本曾兩度對於中國誠惶誠恐,畢恭畢敬
1954 年抗美援朝戰爭結束以後,日本曾一度對於中國畢恭畢敬。那乃是因為,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上所表現出的英勇頑強,令日本人肅然。令日本人跪服的美國,在朝鮮戰場上被中國人民志願軍打服了,這使日本不由得不重新看待中國。以後十年中,中日關係幾無磨擦。在外交方面,日本對中國變得特別謹小慎微。
中越邊境衝突以後,又有一個不短的時期,日本對中國另眼相看。倘事關中日關係,日本也是不敢輕易造次的。
事實上,90 年代以後,中國對日本的不友善表現每每極為剋製,似乎絶不應該出現目前的倒退。然而事實是倒退了,事實是責任全在日本。
欺軟怕硬,凌弱畏強——日本這一民族的劣根,變相地體現在小泉這樣一些當代政客身上。相比之下,日本的青年們倒是變得可愛多了。起碼,他們總體上斷不會再以“弱者是蟲豸”這樣一種反人性的眼光來看世界了。
對於小泉這樣一些政治心理陰暗的日本政客,以及視中國的剋製為中國之懦弱的日本反華右翼人士,一般的外交藝術是不夠了。他們差不多是和臺灣的陳水扁同一流的人們——今後相當長一個時期,中日關係將對中國的外交風格提出極其嚴峻的考驗。
我是一個持日本威脅論的中國人
對於一個實際上拒絶反省的國傢,我是既無好感也决無信任感可言的。一個國傢的反省意識無非體現於兩方面——對國內行為的反省和對國際行為的反省。前一種反省的有無、遲早、真偽,决定一個國傢自身文明進步的節奏,而後一種反省的有無、遲早、真偽,將帶給周邊國傢安全或不安。
進一步說,倘德國乃是一個亞洲國傢,它的存在再強也不至於使我這一個中國人不安。
但日本在亞洲,我想亞洲未來的和平,幾乎必然地又將陰影籠罩。
我所依據的是這樣的一條規律——看來,由一個好戰的國傢而真正成為一個熱愛和平的國傢,它僅僅經歷一次戰敗國的教訓是不夠的。當然,經歷三次也太多了。或許,經歷兩次是正常的情況,比如德國。
一戰失敗——反而滋生出法西斯主義;二戰再敗,這纔深痛反省,於是脫胎換骨。
這是德國的過程。
日本决不是一個比德國反省力強的國傢。
我想,它現在肯定還不是一個熱愛和平的國傢。
因為掌控它的方向的政客們基本上還是一幫信奉勝王敗寇的政客。
它要養精蓄銳到什麽時候再發起戰爭?以什麽籍口發起戰爭?對哪一個別國發起戰爭?多大規模的戰爭?
現在作出判斷還為時尚早。哪一國使它再敗,也難估料。但總不會再是歐洲國傢了,再不會是美國了。
有一點將是肯定的——日本,它衹有再成為一次戰敗國,它纔會有真反省。它纔會真的脫胎換骨,亞洲纔多一份永久的安全……
是以為亞洲,為中國憂患!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上海三聯書店 |
|
|
第1節:目錄 | 第2節:論人和書的十種關係(1) | 第3節:論人和書的十種關係(2) | 第4節:論人和書的十種關係(3) | 第5節:論人和書的十種關係(4) | 第6節:十種關係(下篇)(1) | 第7節:十種關係(下篇)(2) | 第8節:十種關係(下篇)(3) | 第9節:十種關係(下篇)(4) | 第10節:讀書與人生(1) | 第11節:讀書與人生(2) | 第12節:讀書與人生(3) | 第13節:讀書與人生(4) | 第14節:讀書與人生(5) | 第15節:讀書與人生(6) | 第16節:讀書與人生(7) | 第17節:虛假柔情似水(1) | 第18節:虛假柔情似水(2) | 第19節:虛假柔情似水(3) | 第20節:關於說話 | 第21節:紙簍該由誰倒空 | 第22節:讀書與人生(1) | 第23節:讀書與人生(2) | 第24節:一個國傢的明信片(1)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