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国风情 用心去游   》 第44节:法国(28)      刘心武 Liu Xinwu

  凡尔赛的那两个树墩构成的大章鱼,也昭示着我们全球气候越演越烈的异常趋向。西欧本是最风调雨顺的温润之乡,近年来却不仅有邪风,还有暴雨,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甚至没有过的自然灾害。如今不少人对全球一体化的走向多有诟病,那批评的声音中,要求消除发达国家与尚未发达国家经济交往中的不平等,要求保护地域文化特征而不被发达国家以经济强势打前阵的强势文化所吞灭,是我们最该呼应的。但是,地球毕竟是一个整体,人类社会的大同理想,其含义也是把人类共同的经济文化成果加以公正分享,因此,解决人类经济发展中的生态破坏问题,补救大气臭氧空洞,扭转全球气候异常趋势,只能是所有国家地区、所有民族来一齐协调努力。否则,在宇宙里,地球和人类岂不是要被自造的魔鬼般的章鱼所吞噬?
  有去游凡尔赛的人士么?除了堂皇宫殿华美园林,请莫错过一览那意味深长的大章鱼!
  巴黎屋顶
  美国富人现在多住城郊的单栋住宅,许多城市里的公寓楼多由较穷的人居住,当然这只是概而言之,也不尽然,比如纽约曼哈顿岛上中央公园附近几条街上的高层公寓楼,那就是最富有的人士才住得起的了。法国情况跟美国恰好相反,尤其巴黎,富人首选是市中心,而且往往是多户合用的公寓楼,一套可望见塞纳河景色的公寓房,那价值往往超过城郊一整幢别墅一倍或数倍。
  巴黎之美,可以从各方面来描述。但巴黎屋顶之美,值得特别提出来说说。单栋建筑的屋顶之美,例子极多,这里却从略,因为我想强调的是,巴黎市区众多建筑的屋顶,相互之间的那种和谐感,真是世界上众多都会中绝无仅有的。
  巴黎圣母院、卢浮宫、歌剧院、先贤祠、伤残军人荣誉院……以及矗立于蒙马特高地上的圣心大教堂……这些宏伟的古典建筑,其哥特式或罗马式或巴洛克式、洛可可式的或尖或圆或平中嵌以花样的顶部造型,绣出了巴黎古韵飘逸的天际轮廓线,自不消说,但构成巴黎屋顶如诗如歌整体之美的建筑,却还不是这些“水落石出”的庞然大物,而是那些歪来斜去的一般街道两旁的普通楼房,这些石料为主灰色为本的楼房大多只有七八层高,多数已经年事很高,平均楼龄总有一百五十年以上,外表大体上还保持着初建时的风韵,里面则早改造为现代化的住房,漫步在由这些楼房构成的街道,左看也觉顺眼,右看也很怡人,外国游客到了巴黎,不必非到这个博物馆那个参观点,就是随便地“走向歧途”,也会觉得满眼是景、随处生趣,尤其是在塞纳河右岸的孚日区和左岸的拉丁区,这种感觉会更加深刻。
  古今中外,建筑物的“收顶”,是一桩决定建筑物功能性与审美性能否和谐体现的大事。巴黎市内绝大多数临街临河建筑的收顶方式,我觉得可以称之为“内敛”式。就是最高一层(一般都不会超过或低于前后左右建筑太多,平均在七层的样子)都会特别注意装饰性,绝少取平收齐、草率封闭,线条一般都会变为弧形,有的或许会在拐角处形成一个小型的圆穹顶,但左右延续线上会是铁皮或类似材料构成的弧坡顶,在小圆穹顶下部,以及延续发展的弧坡顶当中,会有老虎窗凸现,有的不造小圆穹顶和金属材料的弧形顶,则会是一系列斜坡顶,老虎窗不是从侧面凸出,而是从上面凸出,但无论花样如何翻新,都很注意保持一种内敛的气质,就是跟前后左右的那些建筑的屋顶,尽可能地和平相处,不去“勾心斗角”,不求“哗众取宠”,虽然细看各不相同,但望去却有浑然一体的视觉效果。
  不知道当年巴黎人建造这些楼房时,是怎样取得“顶部共识”的,楼房高度街道宽度的和谐比例,大概是市政当局规划出来的,建筑风格特别是收顶手法,难道也会有强制性的规定吗?这些楼房绝大部分都是私人财产,占了地皮,运作资本,盖房子应该是随心所欲,能
  限制谁呢?法国人特别浪漫,巴黎人更是常常地匪夷所思,但他们在城市里盖房子,却偏能在屋顶造型上约定俗成地在“百花齐放”中去取得“满城同韵”的效果,这是巴黎人平均文化素质高的一种表现?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第1节:澳大利亚(1)第2节:澳大利亚(2)第3节:澳大利亚(3)第4节:澳大利亚(4)
第5节:澳大利亚(5)第6节:澳大利亚(6)第7节:澳大利亚(7)第8节:奥地利(1)
第9节:奥地利(2)第10节:德国(1)第11节:德国(2)第12节:德国(3)
第13节:德国(4)第14节:丹麦(1)第15节:丹麦(2)第16节:丹麦(3)
第17节:法国(1)第18节:法国(2)第19节:法国(3)第20节:法国(4)
第21节:法国(5)第22节:法国(6)第23节:法国(7)第24节:法国(8)
第   I   [II]   [I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