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九首〈传一首附〉
【郑荀改名序】
三代之衰,学废而道不明,然后诸子出。自老子厌周之乱,用其小见,以为
圣人之术止于此,始非仁义而诋圣智。诸子因之,益得肆其异说,至于战国,荡
而不反。然后山渊、齐秦、坚白异同之论兴,圣人之学几乎其息。最后荀卿子独
用《诗》、《书》之言,贬异扶正,著书以非诸子,尤以劝学为急。荀卿,楚人。
尝以学干诸侯,不用,退老兰陵,楚人尊之。及战国平,三代《诗》、《书》未
尽出,汉诸大儒贾生、司马迁之徒莫不尽用荀卿子,盖其为说最近于圣人而然也。
荥阳郑昊,少为诗赋。举进士已中第,遂弃之曰:“此不足学也。”始从先
生长者学问,慨然有好古不及之意。郑君年尚少,而性淳明,辅以强力之志,得
其是者而师焉,无不至也。将更其名,数以请,予使之自择,遂改曰荀。于是又
见其志之果也。夫荀卿者,未尝亲见圣人,徒读其书而得之。然自子思、孟子已
下,意皆轻之。使其与游、夏并进于孔子之门,吾不知其先后也。世之学者,苟
如荀卿,可谓学矣,而又进焉,则孰能御哉!余既嘉君善自择而慕焉,因为之字
曰叔希,且以勖其成焉。
【章望之字序〈庆历三年〉】
校书郎章君,尝以其名望之来请字,曰:“愿有所教,使得以勉焉而自勖者。”
予为之字曰表民,而告之曰:古之君子所以异乎众人者,言出而为民信,事行而
为世法,其动作容貌皆可以表于民也。故纮綖冕弁以为首容,佩玉玦环以为行
容,衣裳黼黻以为身容。手有手容,足有足容,揖让登降,献酬俯仰,莫不有容,
又见其宽柔温厚、刚严果毅之色,以为仁义之容。服其服,载其车,立乎朝廷而
正君臣,出入宗庙而临大事,俨然人皆望而畏之,曰此吾民之所尊也。非民之知
尊君子,而君子者能自修而尊者也。然而行不充于内,德不备于人,虽盛其服,
文其容,民不尊也。
名山大川,一方之望也,山川之岳渎,天下之望也。故君子之贤于一乡者,
一乡之望也;贤于一国者,一国之望也;名烈著于天下者,天下之望也;功德被
于后世者,后世之望也。孝慈友悌达于一乡,古所谓乡先生者,一乡之望也。春
秋之贤大夫,若随之季良、郑之子产者,一国之望也。位于中而奸臣贼子不敢窃
发于外如汉之大将军;出入将相,朝廷以为轻重,天下系其安危,如唐之裴丞相
者,天下之望也。其人已殁,其事已久,闻其名,想其人,若不可及者,夔、龙、
稷、契是也。其功可以及百世,其道可以师百王,虽有贤圣莫敢过之者,周、孔
是也。此万世之望,而皆所以为民之表也。
传曰:“其在贤者,识其大者远者。”章君儒其衣冠,气刚色仁,好学而有
志。其絜然修乎其外,而辉然充乎其内,以发乎文辞,则又辩博放肆而无涯。是
数者皆可以自择而勉焉者也,是固能识夫远大者矣。虽予何以勖焉,第因其志,
广其说,以塞请。庆历三年六月日序。
【送田画秀才宁亲万州序〈景祐四年〉】
五代之初,天下分为十三四。及建隆之际,或灭或微,其在者犹七国,而蜀
与江南地最大。以周世宗之雄,三至淮上,不能举李氏。而蜀亦恃险为阻,秦陇、
山南皆被侵夺,而荆人缩手归、峡,不敢西窥以争故地。及太祖受天命,用兵不
过万人,举两国如一郡县吏,何其伟欤!当此时,文初之祖从诸将西平成都及南
攻金陵,功最多,于时语名将者,称田氏。田氏功书史官,禄世于家,至今而不
绝。及天下已定,将率无所用其武,士君子争以文儒进,故文初将家子,反衣白
衣从乡进士举于有司。彼此一时,亦各遭其势而然也。
文初辞业通敏,为人敦洁可喜,岁之仲春,自荆南西拜其亲于万州,维舟夷
陵。予与之登高以远望,遂游东山,窥绿萝溪,坐磐石,文初爱之,数日乃去。
夷陵者,其《地志》云北有夷山以为名;或曰巴峡之险,至此地始平夷。盖今文
初所见,尚未为山川之胜者。由此而上,溯江湍,入三峡,险怪奇绝,乃可爱也。
当王师伐蜀时,兵出两道,一自凤州以入,一自归州以取忠、万以西。今之所经,
皆王师向所用武处,览其山川,可以慨然而赋矣。
【送曾巩秀才序〈庆历二年〉】
广文曾生来自南丰,入太学,与其诸生群进于有司。有司敛群材,操尺度,
概以一法,考其不中者而弃之。虽有魁垒拔出之材,其一累黍不中尺度,则弃不
敢取。幸而得良有司,不过反同众人叹嗟爱惜,若取舍非己事者,诿曰:有司有
法,奈不中何!有司固不自任其责,而天下之人亦不以责有司,皆曰:其不中,
法也。不幸有司尺度一失手,则往往失多而得少。呜呼!有司所操,果良法邪?
何其久而不思革也。
况若曾生之业,其大者固已魁垒,其于小者亦可以中尺度,而有司弃之,可
怪也。然曾生不非同进,不罪有司,告予以归,思广其学而坚其守。予初骇其文,
又壮其志。夫农不咎岁而菑播是勤,其水旱则已,使一有获,则岂不多邪?
曾生橐其文数十万言来京师,京师之人无求曾生者,然曾生亦不以干也。予
岂敢求生,而生辱以顾予。是京师之人既不求之,而有司又失之,而独余得也。
于其行也,遂见于文,使知生者可以吊有司,而贺余之独得也。
【送张唐民归青州序〈庆历二年〉】
予读《周礼》至于教民兴学、选贤命士之法,未尝不辍而叹息,以谓三代之
际,士岂能素贤哉!当其王道备而习俗成,仁义礼乐达于学,孝慈友悌达于家,
居有教养之渐,进有爵禄之劝,苟一不勉,则又有屏黜不齿戮辱之羞。然则士生
其间,其势不得不至于为善也,岂必生知之贤。及后世道缺学废,苟伪之俗成,
而忘其教养之具,至于爵禄黜辱之法,又失其方而不足以劝惧。然则士生其间能
自为善卓然而不惑者,非其生知之性、天所赋予,其孰能至哉?则凡所谓贤者,
其可贵于三代之士远矣。故善人尤少。幸而有,则往往饥寒困踣之不暇,其幸者,
或艰而后通。
夫贤者岂必困且艰欤?盖高世则难合,违俗则多穷,亦其势然也。呜呼!人
事修,则天下之人皆可使为善士,废则虽天所赋予,其贤亦困于时。夫天非不好
善,其不胜于人力者,其势之然欤?此所谓天人之理,在于《周易》否泰消长之
卦。能通其说,则自古贤圣穷达而祸福,皆可知而不足怪。
秀才张生居青州,其母贤而知书,三子丧其二,独生最贤,行义闻于乡,而
好学力为古文,是谓卓然而不惑者也。今年举进士,黜于有司,母老,而贫无以
养,可谓困且艰矣。嗟乎!予力既不能周于生。而生尤好《易》,常以讲于予,
若归而卒其业,则天命之理,人事之势,穷达祸福,可以不动于其心。虽然,若
生者岂必穷也哉?安知其不艰而后通也哉?庆历二年三月十九日序。
【送杨寘序〈庆历七年〉】
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数
引,久而乐之,不知疾之在其体也。夫疾,生乎忧者也。药之毒者能攻其疾之聚,
不若声之至者能和其心之所不平。心而平,不和者和,则疾之忘也宜哉。
夫琴之为技小矣,及其至也,大者为宫,细者为羽。操弦骤作,忽然变之,
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如崩崖裂石,高山出泉,而风雨夜至也;如怨夫
寡妇之叹息,雌雄雍雍之相鸣也。其忧深思远,则舜与文王、孔子之遗音也;悲
愁感愤,则伯奇孤子、屈原忠臣之所叹也。喜怒哀乐,动人心深。而纯古淡泊,
与夫尧舜三代之言语、孔子之文章、《易》之忧患、《诗》之怨刺无以异。其能
听之以耳,应之以手,取其和者,道其堙郁,写其忧思,则感人之际亦有至者矣。
是不可以不学也。
予友杨君,好学有文,累以进士举,不得志。及从荫调,为尉于剑浦,区区
在东南数千里外,是其心固有不平者。且少又多疾,而南方少医药,风俗饮食异
宜。以多疾之体,有不平之心,居异宜之俗,其能郁郁以久乎?然欲平其心以养
其疾,于琴亦将有得焉。故予作《琴说》以赠其行,且邀道滋酌酒进琴以为别。
【送秘书丞宋君归太学序〈皇祐元年〉】
陋巷之士甘藜藿而修仁义,毁誉不干其守,饥寒不累其心,此众人以为难,
而君子以为易。生于高门,世袭轩冕,而躬布衣韦带之行,其骄荣佚欲之乐,生
长于其间而不溺其习,日见于其外而不动乎其中,此虽君子,犹或难之。学行足
以立身而进不止,材能足以高人而志愈下,此虽圣人,亦以为难也。《书》曰:
不自满假。又曰:汝惟不矜不伐。以舜、禹之明,犹以是为相戒惧,况其下者哉!
此诚可谓难也已。
广平宋君,宣献公之子。公以文章为当世宗师,显于朝廷,登于辅弼,清德
著于一时,令名垂于后世。君少自立,不以门地骄于人。既长,学问好古为文章。
天下贤士大夫皆称慕其为人,而君歉然常若不足于己者。守官太学,甘寂寞以自
处,日与寒士往来,而从先生、国子讲论道德,以求其益。夫生而不溺其习,此
盖出其天性。其见焉而不动于中者,由性之明,学之而后至也。学而不止,高而
愈下。予自其幼见其长,行而不倦,久而愈笃,可知其将无所不至焉也。孟子所
谓“孰能御之”者欤!
予陋巷之士也,遭时奋身,窃位于朝,守其贫贱之节,其临利害祸福之际,
常恐其夺也。以予行君子之所易者犹若是,知君行圣贤之所难者为难能也。
岁之三月,来自京师,拜其舅氏。予得延之南斋,听其论议而慕其为人,虽
与之终身久处而不厌也。留之数日而去。于其去也,不能忘言,遂为之序。庐陵
欧阳修述。
【送徐无党南归序〈至和元年〉】
草木鸟兽之为物,众人之为人,其为生虽异,而为死则同,一归于腐坏、澌
尽、泯灭而已。而众人之中有圣贤者,固亦生且死于其间,而独异于草木鸟兽众
人者,虽死而不朽,逾远而弥存也。其所以为圣贤者,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
之于言,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修于身者,无所不获;施于事者,有得有不
得焉;其见于言者,则又有能有不能也。施于事矣,不见于言可也。自《诗》、
《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皆能言之士哉?修于身矣,而不施于事,不见
于言,亦可也。孔子弟子有能政事者矣,有能言语者矣。若颜回者,在陋巷,曲
肱饥卧而已,其群居则默然终日如愚人。然自当时群弟子皆推尊之,以为不敢望
而及,而后世更百千岁,亦未有能及之者。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于事,况于
言乎?
予读班固《艺文志》、唐《四库书目》,见其所列,自三代、秦、汉以来,
著书之士多者至百余篇,少者犹三四十篇,其人不可胜数,而散亡磨灭,百不一
二存焉。予窃悲其人,文章丽矣,言语工矣,无异草木荣华之飘风,鸟兽好音之
过耳也。方其用心与力之劳,亦何异众人之汲汲营营?而忽焉以死者,虽有迟有
速,而卒与三者同归于泯灭。夫言之不可恃也盖如此。今之学者,莫不慕古圣贤
之不朽,而勤一世以尽心于文字间者,皆可悲也。
东阳徐生,少从予学,为文章,稍稍见称于人。既去,而与群士试于礼部,
得高第,由是知名。其文辞日进,如水涌而山出。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故
于其归,告以是言。然予固亦喜为文辞者,亦因以自警焉。
【送王陶序】
六经皆载圣人之道,而《易》著圣人之用。吉凶得失、动静、进退,《易》
之事也。其所以为之用者,刚与柔也。乾健坤顺,刚柔之大用也。至于八卦之变,
六爻之错,刚与柔迭居其位,而吉、亨、利、无咎、凶、厉、悔吝之象生焉。盖
刚为阳、为德、为君子,柔为阴、为险、为小人。自乾之初九为姤,而上至于
剥,其卦五,皆阴剥阳之卦也,小人之道长,君子静以退之时也。自坤之初六为
复,而上至于夬,其卦五,皆刚决柔之卦也,小人之道消,君子动以进而用事之
时也。夫刚之为德,君子之常用也,庇民利物,功莫大焉。其为卦,过泰之三而
四为大壮,五为夬。壮者,壮也;夬者,决也。四阳虽盛而犹有二阴,然阳众而
阴寡,则可用壮以攻之,故其卦为壮。五阳而一阴,阴不足为,直可决之而已,
故其卦为夬。然则君子之用其刚也。审其力,视其时,知阴险小人之必可去,然
后以壮而决之。夫勇者可犯也,强者可诎也,圣人于壮、决之用,必有戒焉。故
大壮之彖辞曰:“大壮利贞。”其象辞曰:“君子非礼弗履。”夬之彖辞曰:
“健而说,决而和。”其象辞曰:“居德则忌。”以明夫刚之不可独任也。故复
始而亨,临浸而长,泰交而大壮,以众攻其寡,夬乘其衰而决之。夫君子之用其
刚也,有渐而不失其时,又不独任,必以正、以礼、以说、以和而济之,则功可
成,此君子动以进而用事之方也。
太原王陶,字乐道,好刚之士也。常嫉世阴险而小人多,居京师,不妄与人
游。力学好古,以自信自守。今其初仕,于《易》得君子动以进之象,故予为刚
说以赠之。大壮之初九曰:“壮于趾,征凶。”夬之初九亦曰:“壮于趾,往不
胜为咎。”以此见圣人之戒用刚也,不独于其彖、象,而又常深戒于其初。呜呼!
世之君子少而小人多。君之力学好刚以蓄其志,未始施之于事也,今其往,尤宜
慎乎其初!
【六一居士传】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
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
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
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
“子欲逃名者乎,而屡易其号,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
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居士曰:“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
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客曰:“其乐如何?”居士曰:“吾之乐可胜道
哉!方其得意于五物也,太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虽响九奏于洞庭之
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
之为吾累者众也。其大者有二焉,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
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
三年矣。一日天子恻然哀之,赐其骸骨,使得与此五物皆返于田庐,庶几偿其夙
愿焉。此吾之所以志也。”客复笑曰:“子知轩裳珪组之累其形,而不知五物之
累其心乎?”居士曰:“不然。累于彼者已劳矣,又多忧;累于此者既佚矣,幸
无患。吾其何择哉。”于是与客俱起,握手大笑曰:“置之,区区不足较也。”
已而叹曰:“夫士少而仕,老而休,盖有不待七十者矣。吾素慕之,宜去一
也。吾尝用于时矣,而讫无称焉,宜去二也。壮犹如此,今既老且病矣,乃以难
强之筋骸贫过分之荣禄,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宜去三也。吾负三宜去,虽
无五物,其去宜矣,复何道哉!”熙宁三年九月七日,六一居士自传。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