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评论 》 六小龄童品西游(下) 》
第44节:《西游记》中的人才观
六小龄童 Liu Xiaolingtong
吴承恩也在有意无意的履行着这个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与生俱来的责任,我们也能在小说中发现他对统治者在人才使用上的一些期望和劝诫。能成为明君,不仅要礼贤下士,而且要分清真伪,辨明忠奸,重在一个“识”字,否则奸佞小人得权就会迫害忠良,导致朝廷昏暗,民心不安,社稷颠覆。小说中乌鸡国国王对青毛狮子精就是一例,他见这个道士能够点石成金,呼风唤雨,就与他八拜结交,以兄弟相称,结果被妖精推入井中,成了孤魂野鬼。车迟国的国王更是无识才之念,他见到虎力大仙、鹿力大仙、羊力大仙能呼风唤雨,又能“祈君王万年不老”,于是就尊为国师,从此把和尚视为无用之辈,结果举国两千余僧人被折磨死了大半。比丘国的国王把献美的妖道尊为国丈,听信妖道之言,以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小孩的心肝做药引,以求不老之身,如此昏庸而残酷,如果不是悟空,早晚国王不死在妖道手上,也会被怨愤的百姓掀下王座。
统治者对人才要知人善用,忌对人才瞒哄欺骗。孙悟空是日月天地孕育的精灵,武艺高强又善治兵,“使七十二洞妖王归降,把一座花果山造得似铁桶金城”。对此人才,玉帝不识也不用,将悟空招入天宫,也只封他一个不入流的小官职“弼马温”,瞒哄欺骗,而不是真诚以对。并推托有词:“凡授官职,皆由卑而尊,为何嫌小?”二次招安后,再次瞒哄欺骗,给他一个有名无实“齐天大圣”的称号,只看守蟠桃园,终于逼得悟空大闹天宫,搅得灵霄宝殿天翻地覆。
人才是要凭才能和本领,不可以貌取人。唐僧师徒四人,除唐僧“相貌堂堂,风姿英俊”,其他三人皆是相貌丑陋之辈,作者在小说中多次批驳了以貌取人的错误观念。如高太公见孙悟空相貌凶恶,十分害怕,骂高才引错了人。孙悟空就说道:“老高,你空长了许大年纪,还不省事!若专以相貌取人,干净错了。我老孙丑自丑,却有些本事,替你家擒得妖精,捉得鬼魅,拿住你那女婿,还了你女儿,便是好事,何必谆谆以相貌为言!”当祭赛国国王见到孙悟空相貌大惊时,孙悟空就忍不住厉声高叫道:“陛下,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若爱风姿者,如何捉得妖贼也?”
举贤纳才,不斥异己,同样是《西游记》人才观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讲述朱紫国的故事时,表达了臣子们举贤纳才,不斥异己的真诚期望。朱紫国国王病体沉重,太医手足无措,只得张榜求医。悟空看到榜文之后,一则想看看这君王是否敬贤礼才,二则要显摆一下架子,所以一定要国王来迎请。看榜校尉一听,说道:“口出大言,必有度量”,马上禀报国王,国王也极为谦恭,叫文武百官代表他以君臣之理敬请“神医”。待见面时,国王因害怕孙悟空相貌凶恶,不肯就医,众官听到太医赞孙悟空:“这和尚也说得有理,就是神仙看病,也须望闻问切,谨合着神圣功巧也。”深以为然,竟毫无妒才之意,唯有举贤之心,力劝国王就医。医罢用药时,太医们也谨遵孙悟空之命速速采办了八百八味药物及制药之器,没有任何的刁难与怠慢。这样,从校尉到太医到百官,全都以国王病体为重,举贤进才,不斥异己,无怪朱紫国物阜人盛,作者也称赞它“真不亚大唐世界!”而比丘国国丈,作者虽未写其如何结党营私,拔除异己,扶植自己的势力,但从他金殿上与唐僧谈佛论道、两法相斗而满朝文武一边倒的喝彩等描写中即可看出这种现实现象的存在,作者的褒贬也是不言自明的。
人才一旦被善用,就应该尽其责任,除忧安民。真正的人才要不畏强权与邪恶,敢于为民除害,像孙悟空一样,“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整部小说就是孙悟空降妖除魔,为民消灾除害的传奇。悟空虽然武艺高强,喜爱战斗,能把天兵天将打得落花流水,但西行路上却从不恃强凌弱,也不无故伤人,而是专救民间疾苦。既救一庄一户之百姓,也救一郡一国之黎民。这样的例子在小说中比比皆是,途经陈家庄,为两个幼童,他和八戒变作小孩模样,斗败金鱼精。犀牛精假充佛祖,偷吃贡油,悟空便与天神擒犀牛精,为民除害。
另外,《西游记》还蕴藏着这样一种思想:要善于培养人才。这不仅给统治者开拓获得人才的思路,也给真心举荐的臣子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可能。《西游记》中悟空的第一位师父须菩提祖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原本好动好闹又什么都不懂的石猴,变成了一个好学勤奋,神通广大的美猴王。须菩提祖师每隔一段时间都要查问悟空的学艺进展,指出他的不足,又教给悟空更高强的本领,教育他“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他的这种教育方式使悟空懂得了学无止境,激发了悟空的好胜心,克服困难学会了七十二般变化和筋斗云。相比之下他的二位师弟与唐僧就缺少了须菩提祖师的睿智,对悟空不是唠唠叨叨的没完,就是念紧箍咒,让悟空痛苦多次。但唐僧意志坚定,行善积德,潜移默化地教育了悟空。玉华郡唐僧的三个徒弟收徒,更体现了作者培养人才的思想。他们都能够因材施教,大王子善使棍就拜悟空为师,二王子善用耙就拜八戒为师,三王子常用降妖杖,就拜了沙和尚为师。《西游记》在人才培养上体现的思想在今天看来也是有很大借鉴价值的。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西游记
【资料来源】机械工业出版社 |
|
|
第1节:前言 | 第2节:序Ⅰ郑渊洁推荐 | 第3节:序Ⅱ王石推荐(1) | 第4节:序Ⅱ王石推荐(2) | 第5节:序Ⅲ冯军推荐 | 第6节:《西游记》著作权之谜 | 第7节:《西游记》吴承恩的生平(1) | 第8节:《西游记》吴承恩的生平(2) | 第9节:《西游记》吴承恩的生平(3) | 第10节:《西游记》吴承恩的创作过程(1) | 第11节:《西游记》吴承恩的创作过程(2) | 第12节:《西游记》的章回分析 | 第13节:《西游记》寻游孙悟空的“老家” | 第14节:吴承恩故居与《西游记》 | 第15节:吴承恩墓的发现(1) | 第16节:吴承恩墓的发现(2) | 第17节:《西游记》“西天”究竟在哪儿?(1) | 第18节:《西游记》“西天”究竟在哪儿?(2) | 第19节:《西游记》吴承恩创作出的天宫(1) | 第20节:《西游记》吴承恩创作出的天宫(2) | 第21节:玉皇大帝为何要设个“弼马温” (1) | 第22节:玉皇大帝为何要设个“弼马温” (2) | 第23节:《西游记》老子与太上老君 | 第24节:“唵嘛呢叭咪吽”六字真言之谜 | |
| 第 I [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