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思考 醬缸:千年難醒的噩夢   》 第44節:天下無完人      柏楊 Bai Yang

  一般人所以對活着的人不肯贊揚,原因太多,除了妒火中燒,燒得有口難開,還有別的緣故。其中之一跟"地位"有關,即令心裏偶爾有股衝動,可是一思一想,俺是個啥啥長,而該傢夥不過一個賣燒餅的,我要是對他表示佩服,成何體統乎?蓋君子不重則不威,俺必須努力重上一重,才能嚮別人威上一威,如果不知自愛,竟跟小孩子(或糟老頭)攪在一起,這臉就丟到紅毛國啦。在這種傳統文化之下,官纔輩出,而人才凋零。
  《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先生,現在當然成了國寶,人人對他有說不完的景慕。可是他閣下生前不過一個到處奔走,謀事借錢,受盡了白眼,最後終於睏死在破屋裏的不走正路人物。他如果今天還活着,有誰肯睬他一眼眼乎哉?他閣下還是小焉者,大焉者像吾友孔丘先生,別瞧每年祭孔之日,百官亂擠,而孔孟學會,更是頭目如雲。可是他生前不過一個私立學堂的教習,如果今天還活着,又能有誰睬他一眼眼乎哉?說孔丘先生未免頂尖過度,那麽蒲鬆齡先生卻比曹雪芹先生還要小一號,他既未考取留美,也未考取大專,不過一個鄉下窮苦的土豹子,深更半夜想一想,又能有誰睬他一眼眼乎哉?
  反正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似乎有那麽一條,就是吝於贊揚──尤其吝於對活人贊揚。要贊揚的話,也得等該傢夥翹了辮子再說。一九三六年夏天,柏楊先生曾看過一場話劇,該劇是誰編的,已忘之矣,有位畫傢老爺,畫得千好萬好,可是卻硬是成不了名,畫也硬是賣不出去。後來他的經理人給他出一個餿主意,教他裝死,蓋死啦之後,就一定有知音份子大贊揚而特贊揚也。畫傢老爺最初不肯,可是肚子餓得難受,衹好出此下策。就是乎,他的屍首躺到靈堂中央,妻子伏到他身上放聲大哭,一面哭一面按住他不準他爬起來,蓋一些愛纔如命的傢夥,正在那裏用高價買他的畫哩。
  這個話劇結局,很出人意料,等到愛纔如命之輩撤退之後,妻子笑得像剛吃了個屁,趕忙把白布拉開報告好消息,可是萬萬料不到,畫傢老爺竟真的死啦。嗚呼,他為啥真的死啦,原因不明。是經紀人毒死了他,以便撈一筆乎?抑是妻子大人毒死了他,以便承受遺産乎?又抑他閣下心髒衰弱,聽了那麽多平生從沒有聽到過的贊揚,而畫又賣了平生做夢都夢不到的大價錢,高興得一氣接不上乎?我們不知道,不便細表。但有一點是真的,他死啦,死啦之後,他既成了名,也值了錢,成為衆人心目中的大人物。
  51.天下無完人
  傅斯年先生自己搬石頭砸自己的腳,就出在事情發生了變化,陳素卿女士雖然死啦,情郎卻沒有死,而且即令情郎也死啦,事情卻沒有死。對死了的人贊揚尚且如此睏難,對活蹦亂跳贊揚,自然更加危險萬狀。蓋人不是石頭,三十年前是啥模樣,三十年後仍是啥模樣;人是一種感情動物,三十年前雖非禮勿視,三十年後卻可能被情婦的丈夫照屁股上給一槍。吾友汪精衛先生年輕時行刺清王朝的攝政王,在死囚獄中吟詩曰:"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真是壯志凌雲。可是到了老啦,卻窩窩囊囊當了漢姦。人生如放演電影,電影正在放演,千萬別下判斷,必須等電影演完啦,大傢一哄而散,再下判斷,才能無誤。
  不過,贊揚是贊揚,最後判斷是最後判斷,贊揚是就一件事論一件事,就一種行為論一種行為,最後判斷則是總體戰,內容復雜得像太空艙。傅斯年先生這件事並沒有做錯,不但沒有做錯,反而恰恰的做對啦。他曾辦過大學,也曾當過校長,一切都過眼雲煙,衹有這件事做得有深遠影響。那就是:遇到認為應贊揚的事,就不顧一切的贊揚。至於劇情發生變化,那是當事人的事,不是他的事,這種氣質是醬缸蛆所缺少的也。
  我們對於"是""非",似乎衹應就是論是,就非論非,不能像鼕烘夫子改小學生的作文一樣,提起大筆,抹了個淨光。秦檜先生固然王八蛋,但他閣下當初卻是忠於宋王朝的,忠於宋王朝的那一段仍應該給予贊揚。文天祥先生《正氣歌》上有一句曰:"為顔將軍頭。"聰明人對這句話頗起疑心,想當初張飛先生把顔嚴先生生擒活捉,教他投降,顔先生大怒曰:"有斷頭將軍,無降將軍。"張飛先生一瞧,英雄英雄,親自為他解綁,請他上座。顔嚴先生受了感動,竟投降啦。嗚呼,這個衹有前半截而沒有後半截的"頭",似乎不應該當作座右銘也。但文天祥先生卻是把他們分開的,衹取其抵抗權勢,不畏死亡的那一段,而不取其蓋棺論定的評論。吾友小說傢王藍先生(最近好象又成了畫傢啦)有次對我曰:"老頭,你可別碰我,如果碰我,我可把你十年前恭維我的信抖出來,那信我還放着哩。"這個年輕人真是小精靈,不過這似乎並不能塞住我老人傢的嘴。有那麽一天,他發生了變化,我碰了他兩句,不要說把該信抖出沒有用,就是把它刻成石碑放到十字街頭,教人傢都來看呀也沒有用。十年前他努力創作時,我是佩他服他的,萬一他中途斷綫,我就不佩不服矣。嗚呼,連張半仙算命都不能保終身,對一件事一種行為的贊揚,或對一本書一篇文的贊揚,豈能當保險公司的保險單用哉。
  再重複一句,贊揚不是保險公司的保險單,也不是大同公司的電冰箱,保用十年,十年之內,有啥地方壞啦,衹要打個電話,就隨傳隨到。醬缸蛆因為堅信他閣下的一句贊揚就是保險單,所以,嘴巴就硬得像猴屁股。而一些被贊揚的朋友,也往往咬住一句話,當保險單使用。寫到這裏,想起一樁往事,當陳果夫先生還在世的時候,我有一位朋友,用盡心機,把陳先生的一位秘書老爺騙得團團轉,就在陳先生跟前推薦他少年有為。到了後來,西洋鏡露了底,秘書老爺不再理他,他就跟秘書老爺翻了臉,大傢勸他不可如此,他獰笑曰:"沒有關係,那小子在陳先生面前把我的好話說盡啦,他總不能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再說我的壞話吧,他如真的不識相,陳先生不認為他反復無常乎?"他閣下真是深通醬缸學,果然該秘書老爺衹好幹瞪眼。但也算該朋友運氣,如果遇到的是柏楊先生,我可是個老天真,準會把前三皇后五帝說個清楚。該朋友現在仍在當他的校長,乃絶頂聰明之士也。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醬缸第2節:靈性衰微第3節:醬缸特産第4節:化淫棍為聖明
第5節:尿入骨髓第6節:說不準學第7節:榮華富貴第8節:英雄人物
第9節:千古奇冤第10節:愚惡第11節:難得鬍塗第12節:鬼神歡聲雷動
第13節:做官與麻人第14節:走老闆路綫第15節:賞飯學第16節:嫁雞隨雞.嫁狗隨狗
第17節:人生以做官為目的第18節:聖人的定義第19節:建議三項第20節:盡可能少開會
第21節:努力讀書第22節:黨進先生第23節:三代以下第24節:非人也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