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态人情 紅樓補夢   》 第四十三回 秋爽齋重陽群賞菊 怡紅院除夕共聯詩      嬛山樵 Huan Shanqiao

  話說賈桂芳、賈蕙自科場考試已畢,匆匆八月已過,又早已是九月了。到了初九日這日,乃是重陽佳節,又是賈蕙生日。
  秋爽齋菊花正開,王夫人便叫在秋爽齋賞菊吃螃蟹。蕙哥兒先到王夫人上房磕了頭,又到各處都讓過,下午便都到秋爽齋來賞菊。寶釵道:“頭裏吃螃蟹,作菊花詩的時候,到如今倒不覺將近二十年了。”李紈道:“桂哥兒今年倒十五歲了,可不該有二十年了麽。”平兒道:“那會子,老祖太太興頭,還有鴛鴦、琥珀姐姐他們鬧的纔有趣兒呢。”蕙哥道:“是怎麽個鬧法子,也說給我們聽聽呢。”李紈笑道:“那會子,你娘還算是丫頭呢,鴛鴦、琥珀兩個是老祖太太的丫頭,他們在一塊兒玩慣了的。你娘剔了一殼螃蟹黃子,要擦那鴛鴦的臉上,鴛鴦閃過了,你娘把一殼螃蟹黃子倒擦在你前頭王氏娘的臉上了。他們都笑說是主子奴才為吃螃蟹打架呢,連老祖太太聽見了,都笑起來了。”桂芳道:“這也不過是錯誤,卻原好笑呢。我們如今人也不少,怎麽倒沒有頭裏熱鬧麽?”李紈道:“那會子,還有林、史、薛、邢、李五傢姑娘們在這裏,故此人多熱鬧。那一天菊花詩、螃蟹詩都是你娘做的好,你明兒教你娘拿給你看就知道了。”
  說着,已擺下酒席,請大傢入坐。周圍一轉盡擺了菊花,高低重疊,顔色參差,大傢飲酒賞菊。酒過兩巡,王夫人便教拿螃蟹來吃。不一時,掇上幾大冰盤螃蟹。平兒道:“這螃蟹雖不叫怎麽大,卻倒還老,都是頂殼的黃子。”李紈道:“教他們換熱酒上來,這東西最怕吃冷了。”於是,大傢都用薑醋蘸着剝蟹。
  正在吃的高興,忽然外面有人進來回說:“恭喜老太太,太太們大喜,蕙哥兒中了,外面頭報來了。二太爺、三太爺都在外頭呢。”王夫人笑道:“好,這螃蟹就是聯登黃甲的吉兆,你們再打聽去,是中了多少名數呢?”外面人答應出去了。王夫人道:“桂小子倒沒有名字麽?”李紈道:“他們都說他的文章好,要中的名數高呢,這前五名總是在後填的,想來必定是五經魁首,也不可知呢。”說着,外面人又進來回說:“蕙哥是第一百二十二名舉人。”不一時,又有人來回說:“史遺哥中了第九十名舉人,也有報子來了。”寶釵道:“他們五個人同着考去的,倒中了兩個了,衹怕那三個人未必能僥幸了呢。”
  說着,又有人來回道:“甄府芝哥中了第二十名舉人,也報到這裏來了。”說着,賈政、賈蘭都下了衙門,回來聽見賈蕙中了,便教人進來叫他們出去。桂芳因為沒中,不肯出去。寶釵道:“爺爺叫你們出去,為什麽不去呢?這科不中還有下科呢,你要知道巴結就是了。”桂芳、賈蕙等正打量一起出去,衹見又有人進來回說:“老太太、太太們大喜,桂哥兒中了第五名舉人了。”大傢都笑說:“果然是中的高呢,恭喜,恭喜!快些出去罷。”於是,到了外面,早有各親友都來道喜。衹有薛孝哥沒中。
  到了次日,桂芳、賈蕙兩人便同着拜座師,謁見主考,赴鹿鳴宴。原來房師就是賈藍,是從長安縣奉調入闈的同考官。
  桂芳、賈蕙會着了,說本是一傢的弟兄,如今倒做了師生了。
  賈藍道:“我衹以朱捲秉公薦的,又並無關節,誰知道就是你們呢!到底是兄弟們的才學好,都是萬選青錢,難得又恰恰的出在我房裏,真是傢門有幸。彼此都可喜的很呢。。”這科的大主考就是甄寶玉,謁見時老師又是年伯。甄寶玉又着實奬勵說道:“我給你傢寶二兄是同年,又給你們令兄是同榜,今兒房師又是令族兄,可見是世代科第,學有淵源的了。”當下赴了鹿鳴宴,迎舉回來,先到宗祠裏祭拜過了,然後到各處磕頭。
  各衙門及親友們都送賀禮,擺了兩天酒席,大傢歡喜,甚是興頭。
  到了九月半間,因會試尚早,賈環見他們兩個都中了舉了,便不十分查他功課,隨他們在園子裏閑逛,或是下棋、唱麯、釣魚、澆花等類。賈環道:“你們閑玩,我並不禁止,就是前兒鬥促織兒等類,雖然是玩,到底總覺無益,須要揀那有益的玩兒纔好。我們傢裏世襲原是武的,這弓馬總是該講究的。我們頭裏誰沒習過?到了今兒都忘不了。我想你們都還沒學過呢,明兒園子裏立個鵠子,你們都來學射。璉二太爺沒什麽事,便請他過來教導你們。我也可以帶着指點指點。”桂芳、賈蕙聽見了,齊答應道:“是,又學了弓箭,又當是玩意兒,況且原是該學的呢!”於是,便去回了賈璉,賈璉道:“好。”便吩咐人去外面備了鵠子進來,又備了十張弓,一百枝響箭,親自到園子裏來,先教桂芳、蕙哥吊膀子,拿架式。除了禧哥尚小,還不能拉弓,那薛孝哥、鬆哥、祥哥也一起來跟着學射。先吊了三四天膀子,便學拉弓的架式,然後搭箭講撒放,這纔講究準頭。一連學了十來天,漸漸兒的便可以了。賈璉、賈環都在旁邊指點。五個人挨次而射,先立定架式,搭箭開弓,便要膀子平正,講究高低上下,先要忍而不發,然後再講撒放,那箭一離了弦,嗡然有聲,那?b頭中了鵠子,便把中心套子摧了下來,旁邊小廝們便在地上拾起來,連忙照樣合上,以便挨次再射。先是十枝裏頭衹能中一兩枝,又過了幾天,便十枝裏頭能中三四枝,弓也漸漸長了一個勁兒了。倒是杜若的弓箭很好,十枝能中八九枝,不但有準頭,而且撒放也好。賈璉道:“他纔得十四歲啊,明兒再過一兩年就很有長進,倒不如將來習武罷,也好承接世襲的職銜的。”賈環道:“我看他讀書也還可以呢,且等下科給他考了看,如不得中,再棄文習武也不遲。
  到底是文的好些,這射鵠子的弓箭,原算不得什麽。”於是,大傢又學了幾天,漸漸兒的十枝裏頭能中六七枝了,架式撒放也好了。不覺已交十月中旬,天也冷了,便收起弓箭鵠子來,等明年春天再射罷。
  光陰迅速,又已鼕盡年底。到了除夕這一日晚上,賈政率領子侄兒孫先到祠堂裏祭拜過了,便到寧府裏來展拜影像,女眷自邢、王二夫人起,至傅秋芳止;外面自賈政起,至禧哥止,一同祭獻,跪拜已畢,便回到榮府。早有賈珍、尤氏等過來與賈政、王夫人辭年磕頭,然後是桂芳、賈蕙、杜若、福哥、祥哥、禧哥、明珠、月英、緑綺等上來磕頭。王夫人教丫頭們取了一盤金錁子出來,散了壓歲錢。丫頭們的,都是一般的銀錁子。邢夫人與尤氏等俱各帶了孩子們回去了。賈政、賈蘭與賈璉等在榮禧堂傢宴之後,便料理出門朝賀去了。
  榮國府中,其時到處燈火輝煌。大觀園內,一路槊燈明亮,園內之人花枝招展,到處歡笑。桂芳等與月英、緑綺等都在大觀園內睹放爆仗,衹見李紈、馬氏、秋芳、秋水一群人都到怡紅院來。李紈看見他們放爆仗,便說道:“你們看仔細燒了衣裳,都隨我們到這兒來玩罷。”於是,一起到了怡紅院中,寶釵接着,大傢坐下。李紈道:“年下放爆仗這件事,頗覺無味,況且怕燒了衣裳,以及跑跌倒了,這又何必呢?你們怎不尋個別的玩意兒,總比這個好呢。”秋芳道:“今兒大年節下,何不就以除夕即景為題,算起一社做詩,總比別的玩意兒好了。”
  李紈道:“也不用多作,倒是大傢聯句的好。”寶釵道:“說起聯句來,有十六七年都沒做了。還是那年,在蘆雪亭賞雪,大傢玩的。那會子,鳳姐姐還說了一句‘一夜北風緊’,就拿他這句做了起句呢。光陰荏苒,真是往事不堪重提起了。”李紈道:“不用說了,拿過筆硯來,我先起一句罷。”紫蕭便忙取紙筆過來,桂芳便接過來道:“我寫罷。”說着便提筆寫道:《除夕即景聯句》。李紈道:“我起一句。”是:今夕知何夕,桂芳寫了,便說道:“我便接了下去罷。”因又寫道:良宵歲盡時。鬆盆香馥鬱,秋芳道:“你寫着罷,我接這一聯了。”因說道:紅燭影參差。殘雪無心盡,祥哥兒道:“這一聯讓我聯罷。”因念道:東風有意吹。桃符新鬱壘,緑綺見了,便說道:“叔叔你寫着,這一聯讓我聯罷。”因念道:圖畫舊鐘馗。爆竹聲千裏,秋水便道:“我接這一聯罷。”因說道:屠蘇酒一卮。詩猶詠雪句,杜若道:“這聯的句法很好,我要接這一聯呢。”因想了一想,便念道:鬆本歲寒姿。傢慶團圓宴,桂芳寫了,便說道:“你們都接着聯了去了,到底還讓我聯兩句呢,這一聯可要讓我了。”因提筆便接寫道:群歡令節儀。鬥杓回禹甸,寶釵道:“這一句轉的還莊重,這一聯我接罷。”因念道:?q莢轉堯墀。馬齒行年長,賈蕙聽見,便說道:“二嬸娘這一句倒難對呢,讓我想一想,你們不要搶了我的去。”因點了點頭道:“有了,桂哥哥你寫着。”因念道:牛毛義理知。光陰彈指過,月英道:“桂哥哥,你寫着,我接這一聯罷。”因念道:歲月隙駒移。筆墨有閑意,秋芳道:“這一句卻很有些意思,我先對這一句。”因念道:梅花無醜枝。
  衆人都說道:“對的好。”李紈道:“我又接起一句罷。”因說道:慄為消夜果,緑綺道:“二叔叔,你寫罷,我又有一聯了。”因念道:書是睡魔醫。試寫宜春字,杜若道:“這一聯我倒有了,你就接着寫罷。”因說道:還聽響卜詞。燃燈照虛耗,賈蕙道:“這都是除夕應有的事,我接這一聯罷。”因想了一想,便說道:“有了,你寫罷。”
  煮茗佐詩思。戴勝簪花女,
  秋水道:“好啊,這還沒有說到呢,我想一想就接聯這兩句罷。”
  因說道:
  囊錢壓歲兒。誰傢送窮乏,
  月英道:“這送窮倒難對呢。”因想了半天,忽然道:“有了,桂哥哥你寫罷。”因念道:何處賣呆癡?是事呼如願,桂芳道:“這‘呼如願’的典,也用的好呢,我對這一聯罷。”
  因提筆想了一想,便寫道:
  逢春盡??熙。黃羊方祀竈,
  秋芳道:“這‘黃羊祀竈’的典,也很好,可難對呢。”因想了一想,便念道:緑酒又酬詩。致祭床婆樂,寶釵道:“這床婆子倒真難對呢,我有一句未免牽強些。”因說道:還錢酒媼怡。燈明一塔火,賈蕙道:“我接這一聯罷。”便念道是:煙靄萬傢炊。漏永雞鳴早,杜若道:“桂哥哥,你接着寫罷,我又有了。”因念道:人喧犬吠遲。衹緣守一歲,桂芳道:“這要讓我聯兩句了。”因接着便寫道:宛似避三屍。佳趣生豪興,秋芳道:“這又該我聯了。”因說道:歡娛總好禧。翻嫌良夜短,李紈道:“也夠了,不必再往下聯了,我收一句罷。”因說道:樂此不為疲。
  說着平兒來了,見了衆人,便笑道:“好啊!你們知道這會子多早晚了,還在這兒做什麽呢?”寶釵道:“這會子也還沒五更天呢,二嫂子你睡覺了沒有?”平兒笑道:“我連着衣服躺了一躺,也沒大睡着,起來聽自鳴鐘剛打了兩下,問他們都沒見回來,必定是在園子裏玩兒呢。我估量着是要在這裏的,可不是一找就找着了。你們做什麽呢?都不叫我一聲兒。”馬氏在旁邊磕着瓜子兒,笑道:“叫了你來,也給我在這裏的一樣。他們剛做完了詩呢,我在旁邊坐着盹都坐上來了。這會子纔交醜正,不過纔得四更天罷了,天亮還早呢麽,白坐着有什麽趣兒呢?倒不如唱兩套麯子,搬出鑼鼓來,大傢打打又熱鬧,又醒了盹了。”平兒笑道:“好麽,大年節下很該這麽着。好好兒的唱兩出戲給我聽聽,也是你們的一點兒孝心。”說的大傢都笑起來了。
  於是,便大傢唱了半天,又打了幾起鑼鼓。到了五更天,大傢都說咱們有這麽些火氣,怎麽還有些兒冷麽?原來各人都踏着腳爐子,當中又有流金大火盆籠着火。寶釵道:“五更天了,格外顯冷呢。”便吩咐人來在火盆裏添火,又教燙了熱酒來,擺了兩桌碟子。大傢又喝了一會子酒,天就亮了,大傢方散,各自回去梳洗去了。
  瞬息新年燈節已過,接二連三會試場期亦畢,專望發榜。
  到了發榜這一日,賈桂芳中了第七名進士,甄芝中了第三十七名進士。史遺哥與賈蕙都沒中。桂芳便與甄芝同赴了恩榮宴,回來到祠堂裏祭祀過了,然後與賈政、王夫人等磕頭,拜見衆人。外面賀客盈門,貂蟬滿座。湘雲、岫煙、探春、巧姐等都來賀喜,便留住園內。
  一日,湘雲、岫煙在李紈稻香村裏,與馬氏、秋芳四人鬥牌。李紈因牌不大很熟,衹在旁邊閑看。看了一會,因見孩子們都在旁邊瞧看呢,便拉了宛蓉、照乘、月英過來道:“我們也來鬥牌罷。”便另在一桌也鬥起牌來了。薛宛蓉已是十六歲了,周照乘十三歲,月英十二歲。湘雲看見笑道:“你們那起鬥牌的,倒有趣兒呢。真是老的老,小的小了。”李紈道:“你們又不和我來麽,我就和他們來去了。”當下稻香村兩桌鬥牌不題。
  寶釵卻與探春、巧姐在平兒屋裏閑談,探春道:“我們桂芳侄兒算是強爺勝祖的了,今年纔得十六歲,倒中了進士,將來比蘭大侄兒還要高些呢。也很該給他說親了,都可以娶得媳婦,怎麽還沒見提起這件事麽?”平兒道:“可不是,殿試過就要做官了,怎麽還不說親呢?我們蕙小子已經定了梅傢冠芳姑娘了,杜若侄兒也定了甄傢的素雲姑娘了,周安哥也定了東傢的淑蘭姑娘了,我們外孫兒周瑞哥也定了我們傢的緑綺姑娘了,三妹妹傢照乘姑娘也給了綺妹妹的兒子甄芝哥了。這幾個都配的很好呢!”
  寶釵道:“我久已揀定了個媳婦兒在那裏了,前兒已嚮老太太說過,老太太也說很好,教請三妹妹做媒人呢。”探春道:“是那個姑娘呢?”巧姐道:“就是現在這裏的薛大妹妹,姑媽就看不出來麽?”探春道:“哦,就是宛姑娘啊!果然是個好姑娘。”平兒道:“這薛二舅太太又自來和我們寶二太太說的來,兩親傢就像姐妹一般,兩傢孩子又都配得上。這宛姑娘誰不說好呢!我們蕙小子定了梅傢的姑娘也還不錯,那原是留下宛姑娘配我們桂芳侄兒的,要不然我早就要了做媳婦了。三姑太太,這個大媒要你做呢。”探春道:“這個容易,衹是謝媒的禮,我可要先講定了呢。”寶釵笑道:“這什麽要緊,三妹妹,你說要怎麽謝就怎麽謝罷了。”
  到了次日,探春與巧姐便約了岫煙,在平兒屋裏把這話說了。岫煙自來與寶釵相投,況兼桂芳青年科甲,有什麽不願意?又有探春夫婦的大媒,遂當面應承了,說:“這會子,不必拘於形跡,且等殿試朝考過了,再為下聘,開年擇日過門便了。”
  岫煙是在怡紅院住,晚夕與寶釵兩下都是心照,仍然照常一樣,不露一毫形跡,也因孩子們面前說出,彼此不便的緣故。
  過了幾天,探春、湘雲、岫煙、巧姐等都各自回去了。到了五月殿試已過,要知桂芳是幾甲多少名數,須看下回,便知分曉。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选集】紅樓一春夢
第一回 賈雨村醒悟覺迷渡 甄士隱詳說芙蓉城
第二回 林黛玉夜照風月鏡 金鴛鴦魂歸離恨天第三回 甄香菱雲路拜嚴親 史太君他鄉救僕婦
第四回 賈夫人遇母黃泉路 林如海覓女酆都城第五回 青埂峰湘蓮逢寶玉 觀音庵鳳姐遇秦鍾
第六回 鴛鴦鳳姐各遂初心 寶玉湘蓮同證大道第七回 兩好同床岫煙教夫 四喜臨門寶釵生子
第八回 史湘雲三宣新酒令 劉姥姥再醉榮國府第九回 薛蝌中舉何用生疑 平兒生子允宜稱快
第十回 新孝廉迎巧姐出閣 官媒婆與賈蘭說親第十一回 平兒連與兩侄為媒 黛玉公嚮元妃祝壽
第十二回 警幻仙詩和賈元妃 薛寶釵書寄林黛玉第十三回 遺帕相思今朝勾帳 尋春心事他日開懷
第十四回 花氏襲人錯認寶玉 椿齡鶴仙喜遇薔芹第十五回 花襲人酬恩榮國府 賈惜春夢入芙蓉城
第十六回 林如海觀書疑黛玉 賈夫人藉故問鴛鴦第十七回 賈母惡狗村玩新景 鳳姐望鄉臺潑舊醋
第十八回 張金哥逢賈母喊冤 夏金桂遇馮淵從良第十九回 好友朋同志更同行 胞弟兄相逢不相識
第二十回 沁芳橋臨流生畫稿 櫳翠庵靜坐鬥棋機第二十一回 秋芳補畫大觀園圖 賈環承襲榮國世職
第二十二回 錦香院薛文起得妾 ????運司賈探春留親第二十三回 柳湘蓮再力救薛蟠 花襲人重錯認寶玉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