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演义说部 》 歷代興衰演義 》
第四十四回 十八載滅洪楊四海安寧
呂撫 Lv Fu
詩曰:
積德存仁是寶珍。貪圖權勢必傷身。
拔山蓋世終成幻,如願相償有幾人。
卻說曾國藩因湖廣總督吳文熔致書求救,正慮炮械未齊,礙座師情面,不得不派兵往援。正在調遣,忽又接吳督一書,拆閱後,方知太平軍已被擊退。並說衡湘水師宜留心訓練,切不可輕忽,關係甚大,雲雲。國藩方纔放心,停兵不發。不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忽接安徽警報,言太平軍連陷舒、桐二城,又趨廬州。朝旨授江忠源安徽巡撫,並飭國藩出兵前往赴援。國藩因部署未定,不敢輕發。忠源見廬州緊迫,遂先赴鄂。
將至六安,奈將士多病,不能前往。忠源無奈,衹得留總兵音德布及病卒留守六安,自己選勁卒數千,並親兵數百,約共三千,馳赴廬州,竭力防守。不意太平軍秦日綱密結知府鬍元煒,作為內應,將南門潛開,放太平軍入城,殺掠焚燒。勢如鼎沸。
忠源知不可為,遂身中數槍,投水自盡。報傳至衡州,國藩嘆息不已。忽又接黃州噩耗,言湖北總督吳文熔陣亡。國藩大驚,探悉黃州失敗情形,原因巡撫崇綸傾陷之故,遂慍結於心。忽接朝旨到營,令速率炮船出援武昌。國藩遵旨,乃大集水陸兵馬,由衡州出發,到長沙集會。
水師沿江而下,陸軍分道而行。途中迭次聞報,言太平軍已陷嶽州,破湘陰,入寧鄉,不禁大聲道:“了不得了。”遂急命水師趨湘陰,陸軍趨寧鄉,令褚汝航率數船前行。將至湘陰,太平軍聞風遁去。國藩聽前隊得勝,督船速進。行至湖口,陡起颶風,將船亂蕩。及至風定,船衹已損數十號,兵士溺水死者數百名,忙下令將船統收入港,再作計較。忽報寧鄉又得勝,太平軍統行遁去。又報儲統領,因追賊中計身亡,國藩大為惋惜。又報鄒、楊二統領追殺太平軍,被王統領鑫敗兵衝動,太平軍反敗為勝,將官軍亦衝敗了。國藩深憤王統領鑫,平日不聽我言,自樹一幟,緻遭大挫,可惜我軍反被牽動,若不去救,未知何止。遂命褚汝航帶水師三營,赴嶽州援應。汝航甫去,又接警信,言太平軍已殺湘江,踞靖港,分股繞襲湘潭,占住長沙上遊,掣住我軍肘腑,此皆王鑫負纔使然。國藩心中雖憤,不能因他一人而破壞全體,於是飛檄塔齊布,迅援湘潭,自督水師迎擊靖港。正要出兵,正值貴州道鬍林翼到來。緣林翼係故督吳文熔調來,今見文熔戰歿,衹得來見國藩。國藩素慕林翼,相見之下,深為歡悅,便令林翼率黔勇,與塔齊布同往湘潭。國藩自出靖港,被太平軍乘風殺入,兵士奔潰,國藩猝投水中,虧左右撈救,退入城外妙高峰寺暫住。國藩便召衆將商議道:“靖港一敗,搖動北面;若湘潭失守,南面又要受挾。”楊載福道:“此事衹有添兵去救湘潭,方保無虞。”國藩道:“誰人可去?”載福道:“楊某不纔,願率水師一營,去助塔副將。”彭玉麟道:“楊某之言善,彭某願同一行。”國藩見二人意思雷同,當即應允。彭、楊二人遂集齊船衹,扯起風帆,嚮南速駛。將近湘潭,遙聞一片喊聲,知道正在開戰,遂急加檣急進。見太平軍水陸夾攻湘軍,塔、鬍二人分頭迎戰,楊、彭二人當先衝入,火藥火彈直飛賊船。太平軍酋正督兵進攻,不意水師突至,彈如飛蝗,煙霧亂飛,鬧得太平軍手忙足亂,不敢對敵,遂捨舟登岸,衹剩小船數艘,劃槳飛奔上岸的,被塔、鬍兩軍截殺過半,乘船逃走的,又被楊、彭兩人防剿,殺得太平軍水陸難容,一溜風已逃得光光了。此陣計殺死太平軍四五千人,塔、鬍等將收復湘潭,差弁至長沙報捷。國藩接得捷音,甚為喜慰,即將靖港戰勝情形,具折陳奏。有旨湖南提督鮑起豹,畏賊規避,着即革職,即命以塔齊布署理。國藩接旨後,即檄知塔齊布赴省莅任,並將水陸各軍整頓停當。
適有廣西知府李孟群,廣東副將陳輝竜各率水勇戰艦,來長沙會同曾帥,剋日進剿。二人俱意氣自負,國藩勉勵一番。
忽探報華容等縣及澧州等城均陷。國藩聞報,遂分水師三路,陸軍三路,一齊進剿。太平軍一見,即棄澧州,退守嶽州。第一路水師營官褚汝航趕到,與太平軍接戰。曾帥率楊、彭等第三路亦駛到,接連第二路陳何等亦到,三路夾攻,把太平軍殺得棄船逃去。曾帥乘水師得勝,即傳知陸路塔、鬍等與水師直驅嶽州,並力攻擊。守城太平軍見曾軍如此大勢,嚇得一齊棄城逃走。塔、鬍二人遂迎曾帥入城,安民已畢,探報太平軍逃得不遠,即在嶽州門口。曾帥即命各將分路出發,自己在城防守,俟聽捷音。忽報城陵磯水師大勝,獲賊船七十六艘,斬太平軍千餘名。又報擂鼓臺大勝,斬賊酋曾天養。又報水師追賊至蠃磯,途遇逆風,被太平軍順風放火,燒毀戰船三十多衹。
褚汝航等五將不退,先後戰歿。曾帥大驚,幸楊、彭二將抵禦一陣,太平軍方退。又報陸軍大勝,塔軍門大破擂鼓臺,心中方定。一想水師連傷五將,受此大挫,還虧陸軍大勝,尚不致損威,意欲再整頓水師,會合陸師,進攻太平軍,又恐塔軍不敷調遣。正在躊躇,忽報周鳳山、羅澤南自長沙到來。二人入見,便道某等奉駱撫命前來勘剿。又報李孟群亦到。國藩見陸續添兵,大喜。遂令周鳳山赴擂鼓臺,羅澤南赴城陵磯,孟群稟請願為前敵,曾帥令他赴城陵磯幫助水師。曾帥調度已畢,水陸進剿,塔軍當先殺入,湘軍繼進,殺得太平軍號天動地,連破數十座營壘,奪回港口數道,進駐蠃山。,曾帥得捷,拜疏奏陳。有旨:賞曾帥三品頂戴。曾帥因母服未除,上疏懇辭。並附陳李孟群猛勇,為父報仇殺賊。朝旨:擢孟群為道員,隨曾營效用。曾帥復飭水陸各軍出金口嚮前追剿,聲勢赫赫。適荊州將軍亦遣將魁玉、楊昌二人,各率水師五千來助。是時愈戰愈勇,直至武漢。又兼各省總督將軍等出兵會剿,殺得太平軍無處可容。曾帥又集諸將議取武昌,羅澤南袖呈一圖,指示諸道要隘,某處可以進攻,某處可以防堵,一一明白。塔軍攻洪山,羅率弟子李迪庵號績賓進攻花園。將至花園,太平軍出迎,戰不一時,忽見北岸火光衝天,太平軍知北岸有失,遂棄武昌,潰圍而遁。
曾帥連復二城,上表秦捷。旨下,賞曾帥二品頂戴,並加賞花翎,着署湖北巡撫,不準疏辭。諸將亦賞戴有差,飭國藩順流進剿。曾帥遂領水陸各軍沿江東下,一路拔營攻壘,至田傢鎮。田傢鎮是太平軍要隘,太平軍倚為天塹,經曾帥率勁旅猛撲,尚不能得手。幸楊、彭等率軍大至,將太平軍四面夾擊,炮火連天,連破二三十座營壘,太平軍落水死者不計其數。首領陳玉成逃奔廣濟,與秦日綱、羅大綱等分守要隘。怎奈塔、羅二軍猛勇,步步進剿,殺得三人不能抵禦。遂棄廣濟,走黃梅,直至小河口駐紮。方纔紮定,塔軍又水陸大至,太平軍不敢戰,衹得率衆逃入九江。湖北大定,順流進攻九江。九江太平軍極力守禦,一時不能攻下,暫且不表。
再說鹹豐四年正月,太平軍丞相林鳳祥自深州被僧王格林沁殺敗,退據靜海,清將勝保屢攻不剋,反被太平軍勝一陣。
幸僧王兵至,兩下夾攻,方將鳳祥殺敗。鳳祥不敢入城,遂率衆南奔,人據阜城。僧王追到,立派副都統副將侍衛等分頭縱火,東燃西燒,將太平軍要隘守兵全行殺死,惟阜城不能遽破。
忽報金陵天王派曾立昌、許宗楊偷渡黃河,分擾山東,現已將金鄉縣攻陷。此警傳至清廷,清帝旨下。令勝保速赴山東堵剿。
勝保奉旨前往,尚未到境,聞臨清州被太平軍攻破。旨下山東巡撫張亮基,說他防堵不力,並勝保亦並褫職,令戴罪自贖。
勝保大憤,偕善祿急嚮臨清拚命進攻,日夜不息。太平軍被勝保攻得不堪拒守,議有空隙好逃。至夜,太平軍看南面稍鬆,一齊衝出,嚮南逃走,城遂拔。勝保不及入城,即尾後直追。
到了冠縣,見太平軍在前,一齊奮勇上前放火,將太平軍燒得焦頭爛額,首領陳世保亦被燒死。曾、許二酋不敢迎戰,衹顧逃命,至曹縣方住。勝保議道:“此番不可再令二賊漏網,若衹顧一味蠻攻,何時能止?”於是令衆將四面埋伏,一面攻城,一面放火,嚇得曾、許二酋四散逃奔。逃至漫口,二酋見無去路,一齊赴水而死。餘衆皆殺盡,無一漏網,整隊而回。途次聞林酋又陷連州,及至僧王追到,已是不及。原來林酋守阜城,被僧王圍困甚急,衹望李開芳出城,會合曾、許二酋來援,不料二酋已死,無處求救。見高唐州無人,竟一擁攻破,殺死知州魏文翰,遂據州城,迨勝保兵到,屢攻不下。至鹹豐五年正月,城內糧盡,又兼僧王悍勇,與勝軍合攻,方將鳳祥擒住,解送京師。遂移師高唐,開芳亦堅守不亞鳳祥。堅持兩月,經僧王决河灌入,開芳無路可逃,被僧王擒住,解送京師,與鳳祥並凌遲處死。僧王凱還,清帝頗加優寵,北方肅清,這且不講。
卻說湖北巡撫陶恩培,接任兩月,因省城初復,元氣未振,方思籌防,不意太平軍猝至,竟將漢口、漢陽、武昌一律攻破,迳撲省城,一時不及防禦,被太平軍攻入,力戰身亡。鬍林翼率一軍來救,已不及,衹得防守金口,收拾殘卒,再思恢復。
朝旨擢林翼為湖北巡撫,並飭國藩遣軍救援。國藩一時不决,幸募賓劉蓉從中劃策,請其整飭水師,接應陸師,務要攻剋九江,再用聲東擊西法牽製各賊,方可有效。國藩稱善,遂檄塔軍攻九江,衹可聲張,不可輕動。自己赴南昌,添設炮船,以備進戰。忽報饒州、廣信等府先後失陷。正在計劃,羅澤南見曾帥焦急,遂進前請令,願領一軍往剿。國藩遂令李迪庵為副,一同前去。不數日,捷音至,內稱羅、李殺死敵酋,並剋廣信等府。忽接九江陸師遞來一封燒角文書,報稱塔軍門病故。國藩聞信,不勝哀悼。知九江空虛,忙出城領水師,嚮九江進發。
途中遇敵來撲,被國藩傳令水師殺出,敵衆不支,隨即奔潰。
國藩也不令軍追趕,衹得迳至九江營內,嚮靈前哭奠一番,然後命人護送喪柩回籍。再令水師攻湖口,互有勝負。忽接羅澤南來書,言義寧失陷,現已剋復,並言東南大勢全在武昌,若要控製江、皖,非得武昌不可,如株守江西,於大局毫無所補。
國藩見書,稱贊不已。因塔軍門新死,楊、彭尚未到,一時未能答復。羅君見無捷音,遂親來營,見國藩陳明一切,甚合機宜,即派兵五千為助,並令募賓劉蓉隨同前往,以資一助。羅君大喜,並告曾帥道:“九江陸師,衹宜防守,不可進攻。”
國藩道:“敬聽臺命。”澤南道:“此去如不剋武昌,誓不見公。”國藩見澤南口出不利,心中又感嘆,又請嵩燾同去。嵩燾道:“公去武昌,此處必不能持,如有他虞,如何是好?但某不剋同行。”澤南道:“曾帥自治水師,諒能自立,必無礙。”
遂與嵩燾揖別,嚮西進發。沿途迭接捷報,雲鄂撫鬍林翼已下武昌,心中大喜,分軍三路,自率中軍趕入湖北,連剋通城、崇陽,進拔蒲圻,復鹹寧。
適林翼軍敗,自漢陽渡江,與澤南相會。澤南道:“今德安一路如何?”林翼道:“德安比從前大好,前為楊製軍所棄,今任官為湖廣總督,稍為振興。”正論間,忽報偽翼王石達開領兵五萬,將到蒲圻城下。澤南聞報,即道:“我去殺他一陣再講。”林翼道:“君行我繼,但願將悍賊撲滅,再合攻武漢。”
於是澤南、林翼先後啓行。至蒲圻,正遇達開前隊,澤南勇往直前,毫無懼卻。鬍軍亦到,兩下酣戰,羅、鬍竭力猛撲,石酋遂領衆退入江西去了。澤南道:“賊入江西,恐曾帥危迫,但待武昌剋復,方可去救江西。”遂同鬍合攻武昌,石亦屢出劫營,總被羅軍殺退。鹹豐六年三月朔,忽見大星落西北,次早大霧漫天,石衆蜂擁圍城,直撲羅軍。幸羅君指揮得法,奈石衆不退,越殺越多,又兼彈如炮雨,羅公忽被彈中左額,負痛收軍,不數日遂歿。林翼遂具疏申奏。旨下撫恤賜謚,並令李迪庵帶領其衆駐紮洪山,林翼駐紮五裏墩。不料江西告急屢至,林翼派兵四千往救,援軍未至,江西省已被石達開攻陷一半。先是石達開戰敗,退入安徽,攻破省城。又接秦日綱攻破廬州,擊斃江忠源,達開又從旁出至湖北,被鬍軍一擊,纔退入江西。會合廣東太平軍,侵掠江西邊界,連陷縣城數座,南昌戒嚴。此時江西陸軍,衹有周鳳山一軍,水師又在湖北,今大股太平軍來撲,所以危急萬分。國藩情急,故馳書救援。正在籌劃,急見一人布衣草履,徒步入營。國藩一見,乃是彭玉麟,不覺大喜道:“你來正好,趕緊去領水師,赴臨江縣扼剿。”
玉麟尚未啓行,周鳳山敗耗已到。國藩趕急赴南昌助巡撫文俊守城。
江西統共七府一州五十餘縣,通皆陷沒,衹有南昌、廣饒、贑南等五郡,尚為大清所有。廣信一府,是一位女將軍助夫守住,楊輔清屢撲不下。列公,你道這女將軍是何人?就是廣信知府瀋保楨之夫人、林公則徐之女。此時,這知府正在河口辦糧,聞太平軍到,城中兵吏皆逃走一空。知府趕急入城,見守兵皆無,及至衙中,也是一人皆無,衹見夫人出堂。保楨道:“長毛將到,夫人何不逃避?”夫人道:“君為節守,親為義守,趕緊設法守城。”保楨道:“孤城如何能守?”夫人道:“內庫金銀尚有,可以犒軍,堂上大鍋一口,可以餉軍,且令民兵守城再論,公牘文書,一切不勞君心。”於是保楨召集民兵入署,夫人取出金銀等類,指民兵道:“長毛將到,此城不保。現有金銀在此,爾等隨便取些,留為途中盤費,免得受纍。”
民兵道:“我等情願同老爺守城,不願逃去。”保楨道:“汝等既出忠誠,應受本府一拜。”民兵齊呼曰:“不敢,不敢。”
夫人出堂司炊,民兵望見,一齊叩辭。夫人道:“汝為我守城,我為你司炊,無甚了得。”民兵格外感激,竭力固守。夫人又寫血書一封,派人至浙江總兵饒廷選前求救。饒見夫人血書,兼程馳到。適值太平軍首領楊輔清亦到,見城上旌旗蔽空,心中遲疑,不料城中忽擁一隊生力大軍,如竜虎相似,將太平軍殺得大敗虧輸,退五裏下寨。次日,饒鎮臺復領軍進攻,太平軍如何能支,即便逃去。後太平軍亦不敢犯此城。此信傳至曾帥營中,將夫人設謀守城,申奏朝廷。旨下:擢保楨為兵備道。
後人名此城為夫人城。
國藩自得林翼救援軍四千,並駱巡撫兵數千,及弟國華募義勇數千,分路接應,將新昌等城連日剋復,江西與兩湖,道亦漸通。
鹹豐六年五月,欽差大臣嚮榮因瓜州被琦善疏防,為太平軍首領賴世英率賊攻陷,遣衆四擾,牽動江南。嚮軍分兵往援,指望收回瓜州,遣張國梁馳剿。國梁屢戰屢剋,太平軍均退入金陵。國梁仍嚮前跟進,遙見大營火起,知營中有變,遂急回軍。到了孝陵衛,不見大營,亦不知嚮公下落,左衝右突,尋不着大帥蹤跡。心正焦灼,急見東南火光灼天,露出“嚮”字大旗,遂奮勇上前,見嚮師正危急萬分,大呼道:“國梁來也。”
忙衝入敵隊,保大帥出圍。嚮軍見國梁來,個個精神振作,突圍而出,遂退屯丹陽。自此嚮榮憂憤成疾,不數日而歿。臨終將兵權付與國梁,一面具表申奏。旨下:令國梁帶領其衆。
卻說洪秀全自破嚮軍後,格外驕侈,楊秀清更肆淫虐。不料禍起蕭墻,因東王府承宜陳宗揚暗通秀清妃嬪,被秀清斬首。
宗揚係韋昌輝妻弟,昌輝聞信暗恨。適值秀全密令昌輝來京,秀清不許入城,昌輝再三懇請,方許輕身入城,朝見秀全。秀全故意道:“天國軍權盡在東王,你擅離職守,快去東王府請罪。”昌輝入見,婉辭求赦,秀清扶起留宴。酒酣,秀清道:“我欲於八月生日,進稱萬歲。”昌輝道:“何不早正大位?”
遂跪下呼“萬歲”,隨從等亦跪呼“萬歲”。秀清大喜。隨又入飲,大醉。昌輝召從人入內大呼曰:“天王有命,秀清圖謀不軌,着即誅討。”秀清欲避不及,被從人亂刀砍死,府中人等一律殺淨。不意東王餘黨,集衆攻天王府。昌輝復將部衆召入,兩相互殺。忽翼王石達開、燕王秦日綱受天王密召回京,正遇兩下决鬥,遂與調停,昌輝不允。達開憤憤而出。是夜,翼、燕兩府被昌輝手下圍住,連日綱通通被殺,惟達開縋城出走。昌輝復攻天王,秀全暗與東黨講和,同攻昌輝。昌輝敗走出城,被東王餘黨獲住,解送天京,秀全命即磔死,將首級送與達開,達開遂入江寧。秀全心疑,達開出城而去。此次秀清謀亂,皆是錢軍師劃策,召諸王入京,他見韋、楊內哄,竟不知去嚮,從此秀全大事去了七分。
卻說曾國藩在江西得了兩湖援軍,又得了洪、楊內亂消息。
一時各鎮水陸諸將個個精神煥發。江西境內太平軍,殺的殺,擒的擒,僅十餘日,竟全省肅清。於是楊載福率水師四百餘艘,李續賓率陸師八千餘人,由江西直達兩湖,連戰皆剋,迳至九江。曾師聞捷,親赴九江勞軍。途次聞弟國荃亦組成一部吉字軍,已會周鳳山取安福。及到九江,見水陸各軍聲勢甚壯,遂出餉犒賞三湘軍士,慰勞楊、李諸將。人人奮勇,個個歡騰,遂思踏平九江城池。
不覺已是鹹豐七年,國藩就在九江度歲。纔過了新年,忽接傢中訃報,乃是父竹亭公病故。國藩正痛未已,又接王璞山病故。原來璞山奉駱秉章命赴臨安,適江西巡撫耆齡初莅任,恐臨江失守,遂調璞山至吉安,正逢達開兵到,兩下交戰,一場未能得勝,竟憂悶成病而死。幸國荃馳至,軍心方定。國荃遂率軍攻達開。達開因韋、楊內哄,全家被殺,哪有心腸爭戰,忙率軍退走。國荃又追殺一陣,方始退軍。
卻說楊、彭二人懸軍九江城下,與陸軍總統李續賓,會合內湘水師,一意進攻石鐘山。不得謂太平軍中竟無能人,他也防着清軍夾攻,屢次派人尋探。忽見李續賓拔營往宿太而去,太平軍也就專力防禦水師。楊、彭兩人聞水師已出湘口,遂將戰船分兩翼,鼓浪而前。那山上太平軍遂分兵禦敵,兩面皆列成陣,一聲喊叫,衝殺過去,戰有四五個時辰,仍然不退。忽見山上火起,照耀如同白日。太平軍膽落心寒,遂率衆退紮小孤山。及至天明,已被清軍奪得戰船八九十衹,大炮一千餘尊,殺死一二萬人。但此一戰,若非李續賓佯赴宿太,乘夜渡江,達石鐘山後,登山放火,也難有此大勝。
迨一日,楊、彭合兵進取小孤山,太平軍首領賴漢英出兵抵禦,楊、彭令兵士佯敗。賴酋率太平軍追趕,直至急水溝。
忽聽一聲炮響,四面伏兵齊起,楊載福親統大軍,從太平軍背後殺來。賴酋知事不好,遂棄小孤山,各處逃生,清兵緊緊跟追。賴酋急中生智,遂脫去軍服,除下紅巾,暗暗地逃脫。所餘的太平軍,被清兵殺得一個皆無。
楊、彭、李既剋九江,上下遊數百裏賊氛已經蕩盡,惟九江城被太平軍將領林啓榮所據,急不能下。於是,楊、彭、李三將會議道:“進攻江寧,非取九江不可。”時和春、張國梁自丹陽合兵,攻取江寧屬縣,連剋句容、溧水、瓜鎮,一路皆是張軍門大旗。太平軍走投無路,多被清兵殺死。和春、張國梁仍舊進攻江寧,復組成一個江南大營,此時江西已大半平定也。由湖南派來一軍,援助攻城。不料此時內患未平,外侮又至。廣東總督葉名琛不理政事,弄得英、美、法、俄四國聯軍駛至天津,攻陷大沽,要求種種無謂之條件。滿朝文武都是無用之輩,鹹豐帝不得已,準其所請,命欽差大臣前往議和,訂約簽字,四國纔將兵艦次第退出。這回就叫《天津和約》。
且說江南戰事,各有勝敗。此時曾帥業已終製,其弟國華聞楊、彭、李三將屢攻九江城不下,亦由長沙趨至,助續賓攻城。續賓遂派兵連夜挖掘地道,安下地雷、火炮,飭水師十六營,四門合攻,由地道舉火,地雷爆發,把城垣轟坍百十多丈。
兵士一齊奮勇登城,呼聲動地,不一時,把太平軍殺死一萬七八千之多。啓榮再強悍,也難免被兵士殺死。還有悍酋李興隆,見不能逃出,也自盡了。九江乃平。其餘吉安太平軍,因意見不合,丞相翟明海被其將領李雅鳳所殺,其部下開城逃竄,被國荃乘間攻入,將雅風擒住,當即正法。江西大定,遂奉表奏捷。朝旨,命續賓圖安徽,並起國藩督師。國藩至江西,聞太平軍皆分竄閩、浙,遂令蕭啓江、張運蘭領兵往剿。
卻說李續賓奉旨圖安徽,守安徽的太平軍首領叫陳玉成,又名四眼狗,洪秀全封為英王,最悍無比。自續賓入皖,雖剋數城,殺幾千太平軍,終不能把其首領擒住。正往前進,忽聞四眼狗攻撲廬州,遂催軍急進,一心赴援。又恐太平軍截其後路,遂馳書湖北,請兵救援。一面派兵守舒、桐,自己簡了銳師,星夜馳往,直抵三河,衹望援師繼進。待數日,未見一兵到來,原來鬍林翼因丁憂去任,總督官文本是滿人,見了書不甚為意,所以連一兵皆無。續賓憤怒曰:“就無助兵,我亦要破他堅壘。”諸將不敢言。次日,即令進兵攻壘。續賓爭先衝入,連平敵營九座。正攻間,忽見敵兵如墻而至,露出兩面大旗,一面“侍王李”,一面“英王陳”,遂嚴陣以待。哪知四眼狗前隊已到,兩下混戰起來,敵兵越殺越多,一層層把續賓圍住。續賓左衝右突,不能出圍,仰天嘆曰:“吾命畢於此矣。”
遂令諸將各自逃生。諸將曰:“公不負君,吾豈肯負公嗎?”
續賓遂傳令月出則走。一時月出,太平軍叢集,續賓力竭而死。
諸將負難死者,約二十多人。兵士死者不計其數。湖廣總督官文、湖南巡撫駱秉章飛章入奏。朝旨:調曾國藩移師援皖。國藩請起鬍林翼任湖北巡撫,朝旨準奏。林翼受任後,出駐黃州,拊循兵卒,謹防敵酋入犯。國藩提兵入皖,方入皖境,報廬州失守,李孟群陣亡。忽又聞石達開入犯湖南,國藩因桑梓攸關,情急無法,遂咨湖南巡撫駱秉章抵禦。誰知秉章幕中有一大人物,此人姓左名宗棠,字季高,湖南湘陰人,常以管樂自許,未免有才高招怨,險些把性命斷送在駱撫手中。幸虧曾、鬍二公上疏,薦宗棠纔堪大用,方保宗棠脫罪回裏。適逢石達開犯湖南,秉章再請宗棠出山,委以軍務,擇險設防,召募義師,一月間成軍四五萬人。達開攻湖南不得志,遂竄入西南去了。
國藩聞湖南無恙,方纔放心。忽朝旨促國藩入川,堵剿達開。
及至黃州,聞達開並未入川,遂與林翼相會。談起季高為人,此次石逆犯湘,若非季高在此,吾真照顧不及。國藩道:“聖旨着我圖皖,我若往剿,兄須助我。”林翼道:“不勞囑咐。”
國藩告別,迳去武昌,拜望官文,兩下格外謙恭,遂由武昌赴建昌而去。林翼亦移軍英山,命多隆阿統領諸軍,派鮑超為前隊、蔣凝學為合後,浩浩蕩蕩,殺奔太湖。四眼狗聞清兵大隊來攻,急糾集匪首龔瞎子等由廬州上犯。隆阿聞報,急令鮑超回剿,正與陳玉成相遇。玉成兵多鮑超數倍,把鮑兵圍得水泄不通。屢衝不出,即飛書至隆阿處告急。數日見無救兵,遂馳書至曾、鬍二處告急。曾公見書知鮑超被圍危急,隨發兵前往救援,鬍公亦發兵相助。鮑超得援軍,遂精神倍增,又遇順風,乘風放火,火勢炎炎,敵軍大亂,四眼狗率衆潰散,一時間連破賊壘七十餘座,捻軍亦逃散無蹤。太湖內太平軍聞信,遂棄寨逃走,太湖遂復。忽報江南大營潰敗,張國梁戰死,和春退守常州,亦受重傷而亡。國藩不甚嘆息,遂把死事諸人申奏朝廷,朝旨一一撫恤。另簡大臣為江督,朝議多推鬍林翼,獨肅順奏稱用曾國藩為宜。鹹豐準奏,遂命國藩任兩江總督,辦理江南軍務。國藩奉旨後,即保薦左宗棠襄辦軍務,特旨加宗棠四品京堂。又與林翼會商,調的超六千人,及朱品隆唐義訓等部三千人,渡江而南,駐紮徽州祁門縣。秀全聞國藩出駐皖南,料必來圖江寧,遂令李秀成帶同古隆賢、賴裕新等,率太平軍數萬直犯安徽。國藩因鮑左兩軍未到,當令戒嚴。正佈置間,忽接北京八百裏加緊排單,促國藩帶兵勤王。未知京中有何緊要大事,且聽下回分解。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一回 盤古王一出世初分天地 | 第二回 至三皇傳多氏漸剖乾坤 | 第三回 五帝起亶聰明創製立法 | 第四回 堯讓舜舜讓禹總為斯民 | 第五回 夏後氏四百年一十七世 | 第六回 殷湯氏三十世六百餘春 | 第七回 成周氏至平王遷都洛邑 | 第八回 齊桓公晉重耳五霸稱尊 | 第九回 簡王後至靈王時生孔子 | 第十回 李老子釋迦氏說法談經 | 第十一回 周社稷八百年三十七世 | 第十二回 九州島中諸列國並入強秦 | 第十三回 秦無道四十年止傳二世 | 第十四回 六國人並楚漢起義爭衡 | 第十五回 漢高祖定江山一十二帝 | 第十六回 二百年遭王莽篡國鴆君 | 第十七回 漢光武復中興一十三帝 | 第十八回 二百年曹操起漢室三分 | 第十九回 三國志亂紛紛五十餘載 | 第二十回 漢歸曹吳入晉取次銷沉 | 第二十一回 司馬晉五十年五鬍大亂 | 第二十二回 走江東承舊統百歲雲奔 | 第二十三回 宋齊梁傳陳國俱都江左 | 第二十四回 索頭魏分齊周北地稱尊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