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异国风情 》 用心去遊 》
第44節:法國(28)
劉心武 Liu Xinwu
凡爾賽的那兩個樹墩構成的大章魚,也昭示着我們全球氣候越演越烈的異常趨嚮。西歐本是最風調雨順的溫潤之鄉,近年來卻不僅有邪風,還有暴雨,出現了歷史上罕見甚至沒有過的自然災害。如今不少人對全球一體化的走嚮多有詬病,那批評的聲音中,要求消除發達國傢與尚未發達國傢經濟交往中的不平等,要求保護地域文化特徵而不被發達國傢以經濟強勢打前陣的強勢文化所吞滅,是我們最該呼應的。但是,地球畢竟是一個整體,人類社會的大同理想,其含義也是把人類共同的經濟文化成果加以公正分享,因此,解决人類經濟發展中的生態破壞問題,補救大氣臭氧空洞,扭轉全球氣候異常趨勢,衹能是所有國傢地區、所有民族來一齊協調努力。否則,在宇宙裏,地球和人類豈不是要被自造的魔鬼般的章魚所吞噬?
有去遊凡爾賽的人士麽?除了堂皇宮殿華美園林,請莫錯過一覽那意味深長的大章魚!
巴黎屋頂
美國富人現在多住城郊的單棟住宅,許多城市裏的公寓樓多由較窮的人居住,當然這衹是概而言之,也不盡然,比如紐約曼哈頓島上中央公園附近幾條街上的高層公寓樓,那就是最富有的人士纔住得起的了。法國情況跟美國恰好相反,尤其巴黎,富人首選是市中心,而且往往是多戶合用的公寓樓,一套可望見塞納河景色的公寓房,那價值往往超過城郊一整幢別墅一倍或數倍。
巴黎之美,可以從各方面來描述。但巴黎屋頂之美,值得特別提出來說說。單棟建築的屋頂之美,例子極多,這裏卻從略,因為我想強調的是,巴黎市區衆多建築的屋頂,相互之間的那種和諧感,真是世界上衆多都會中絶無僅有的。
巴黎聖母院、盧浮宮、歌劇院、先賢祠、傷殘軍人榮譽院……以及矗立於蒙馬特高地上的聖心大教堂……這些宏偉的古典建築,其哥特式或羅馬式或巴洛剋式、洛可可式的或尖或圓或平中嵌以花樣的頂部造型,綉出了巴黎古韻飄逸的天際輪廓綫,自不消說,但構成巴黎屋頂如詩如歌整體之美的建築,卻還不是這些“水落石出”的龐然大物,而是那些歪來斜去的一般街道兩旁的普通樓房,這些石料為主灰色為本的樓房大多衹有七八層高,多數已經年事很高,平均樓齡總有一百五十年以上,外表大體上還保持着初建時的風韻,裏面則早改造為現代化的住房,漫步在由這些樓房構成的街道,左看也覺順眼,右看也很怡人,外國遊客到了巴黎,不必非到這個博物館那個參觀點,就是隨便地“走嚮歧途”,也會覺得滿眼是景、隨處生趣,尤其是在塞納河右岸的孚日區和左岸的拉丁區,這種感覺會更加深刻。
古今中外,建築物的“收頂”,是一樁决定建築物功能性與審美性能否和諧體現的大事。巴黎市內絶大多數臨街臨河建築的收頂方式,我覺得可以稱之為“內斂”式。就是最高一層(一般都不會超過或低於前後左右建築太多,平均在七層的樣子)都會特別註意裝飾性,絶少取平收齊、草率封閉,綫條一般都會變為弧形,有的或許會在拐角處形成一個小型的圓穹頂,但左右延續綫上會是鐵皮或類似材料構成的弧坡頂,在小圓穹頂下部,以及延續發展的弧坡頂當中,會有老虎窗凸現,有的不造小圓穹頂和金屬材料的弧形頂,則會是一係列斜坡頂,老虎窗不是從側面凸出,而是從上面凸出,但無論花樣如何翻新,都很註意保持一種內斂的氣質,就是跟前後左右的那些建築的屋頂,盡可能地和平相處,不去“勾心鬥角”,不求“嘩衆取寵”,雖然細看各不相同,但望去卻有渾然一體的視覺效果。
不知道當年巴黎人建造這些樓房時,是怎樣取得“頂部共識”的,樓房高度街道寬度的和諧比例,大概是市政當局規劃出來的,建築風格特別是收頂手法,難道也會有強製性的規定嗎?這些樓房絶大部分都是私人財産,占了地皮,運作資本,蓋房子應該是隨心所欲,能
限製誰呢?法國人特別浪漫,巴黎人更是常常地匪夷所思,但他們在城市裏蓋房子,卻偏能在屋頂造型上約定俗成地在“百花齊放”中去取得“滿城同韻”的效果,這是巴黎人平均文化素質高的一種表現?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澳大利亞(1) | 第2節:澳大利亞(2) | 第3節:澳大利亞(3) | 第4節:澳大利亞(4) | 第5節:澳大利亞(5) | 第6節:澳大利亞(6) | 第7節:澳大利亞(7) | 第8節:奧地利(1) | 第9節:奧地利(2) | 第10節:德國(1) | 第11節:德國(2) | 第12節:德國(3) | 第13節:德國(4) | 第14節:丹麥(1) | 第15節:丹麥(2) | 第16節:丹麥(3) | 第17節:法國(1) | 第18節:法國(2) | 第19節:法國(3) | 第20節:法國(4) | 第21節:法國(5) | 第22節:法國(6) | 第23節:法國(7) | 第24節:法國(8)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