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人文学者 》 賜我甘露 》
第44節:賜我甘露(44)
華姿 Hua Zi
基督教從一開始就是一個大奇跡。因為從沒有人(以後也恐怕不會有)會將一個如此特殊而神聖的使命交托給幾個普通的漁夫、稅吏和木匠。而他們竟然完成了這個使命。
蕭伯納有一次說:"我對工人階級很難有同情心。但願他們全都消失,由一班有知識的人去代替他們。"歷史學家卡萊爾有一次憤怒地喊道:"在英國兩千七百多萬人當中,大多數都是蠢材。"而魯迅則更恐怖地寫道:"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壯、如何茁壯,也衹能充當毫無意義的示衆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為不幸的。"
以知識為驕傲,這是人類經常會犯的一宗罪。正因為如此,人類歷史上纔會有一些精英總是如此地輕看普通人。但耶穌卻完全相反。他對那正在打魚的和正在補網的人說:請來跟從我,請來做我的朋友。他不但不把他們看為無價值的,反而接納和發掘他們的獨特之處,使他們成為磐石和棟梁。
先知阿摩西也寫道:"我原不是先知,也不是先知的門徒;我是牧人,又是修理桑樹的,耶和華選召我,使我不跟從羊群。"
所以美國總統林肯纔會說:"上帝必定很愛世上的平民,因為他們的數目實在多得很。"
我實在是太喜歡這句話了。我們廣大、蕓蕓,占人口總量的多數,但並不是因為我們平凡,而是因為上帝愛我們。我們雖然像螞蟻一樣,終生在塵土裏生活,庸庸、碌碌,但沒有任何人可以隨便踐踏我們。因為在上帝眼裏,我們有着不可化約的價值。
先知以利亞在何烈山上的時候,發現上帝並不在風之中,也不在地震之中,而是在一個幽微的聲音裏。那麽,現在,此時,請你聽,那幽微的聲音又在說:"你是我的愛子,我喜悅你。"
另一種貧窮
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他嚮你所要的是什麽呢?衹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上帝同行。
--《彌迦書》6:8
饑餓並不單指食物,而是指對愛的渴求;
赤身並不單指沒有衣服,而是指人的尊嚴受到剝奪;
無傢可歸併不單指需要一個棲身之所,而是指受到排斥和摒棄。
除了貧窮和饑餓,世界上最大的問題是孤獨和冷漠。
孤獨也是一種饑餓,是期待溫暖愛心的饑餓。
今天最大的疾病不是麻風病和結核病,最大的疾病是--不被需要。
世界上最大的饑渴,不是缺少面包,而是不被愛和不被欣賞。
我們以為貧窮就是饑餓,衣不蔽體和沒有房屋。
然而最大的貧窮卻是不被需要,沒有愛和不被關心。
我們必須從家庭裏面做起,來修補這個貧窮。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 第1節:賜我甘露(1) | 第2節:賜我甘露(2) | 第3節:賜我甘露(3) | 第4節:賜我甘露(4) | | 第5節:賜我甘露(5) | 第6節:賜我甘露(6) | 第7節:賜我甘露(7) | 第8節:賜我甘露(8) | | 第9節:賜我甘露(9) | 第10節:賜我甘露(10) | 第11節:賜我甘露(11) | 第12節:賜我甘露(12) | | 第13節:賜我甘露(13) | 第14節:賜我甘露(14) | 第15節:賜我甘露(15) | 第16節:賜我甘露(16) | | 第17節:賜我甘露(17) | 第18節:賜我甘露(18) | 第19節:賜我甘露(19) | 第20節:賜我甘露(20) | | 第21節:賜我甘露(21) | 第22節:賜我甘露(22) | 第23節:賜我甘露(23) | 第24節:賜我甘露(24) | |
| 第 I [II] 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