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者 抗戰時期中國知識分子生活實錄:亂世浮生   》 第44節:劉文典:"讀書人要愛惜自己的羽毛"(3)      帥彥 Shuai Yan

  面對異族入侵,劉文典的態度是一以貫之的。1931年粵係軍閥陳濟棠(反蔣派)知道劉文典反蔣,曾多次函請他赴粵共事,並匯來重金相聘。劉文典都决然拒絶,將巨款退回。之所以如此,並不是劉文典對蔣介石有好感,他解釋原因說:"正當日寇侵華,山河破碎,國難深重之時,理應團结抗日,怎能置大敵當前而不顧,搞什麽軍閥混戰?皮之不存,毛將焉附?""九·一八"事變後,東三省淪陷,舉國上下同仇敵愾。北平愛國青年學生為敦促國民黨政府抗日,臥軌請願。劉文典積極支持當時在輔仁大學讀書的長子劉成章參加請願。劉成章因體質差,臥軌時受了風寒,請願歸來後患病亡故。這對劉文典夫婦是難以忍受的打擊,心靈上留下了無法彌補的創傷。兒子的死亡,更激起了劉文典的民族熱情,據劉文典在清華的學生回憶,"後來在'長城戰事'鬧的極兇的時候,劉先生每次上課,都要給學生講一段國事的艱危,並且告訴學生日本侵略中國的險惡用心及歷史背景。他自己則夜以繼日的翻譯有關資料"。"有一天上國文課時(劉文典)精神委靡得連講話都幾乎沒有聲音,說是因為昨晚譯書到夜裏三時纔休息。我當時聽了劉先生的話,眼淚真要奪眶而出了"。
  談及劉文典的氣節和人格,有一件往事似值得一提。1929年,劉文典時任安徽大學校長兼文學院院長(學校設在省府安慶)。是年11月23日,安徽學界爆發了一場頗具規模的學潮,當時蔣介石挾北伐之功盛氣凌人,獲悉學潮事後十分惱怒,認為安徽學風不正,學潮囂張是共産黨活動猖獗的反映,决心嚴懲。於是經教育部下文傳令劉文典親到南京予以說明。劉文典自視甚高,即使是對當時如日中天的蔣介石他也不是很看得上眼,甚至有幾分不屑。他對蔣介石經教育部下達的文件用"責令、責成"、"縱容學生鬧事"等詞,尤其對傳令劉文典,蔣委員長召見等措辭極為憤懣。在出發到南京前劉文典曾發牢騷說:"我劉叔雅並非販夫走卒,即是高官也不應對我呼之而來,揮之而去!我師承章太炎、劉師培、陳獨秀,早年參加同盟會,曾任孫中山秘書,聲討過袁世凱,革命有功。蔣介石一介武夫耳!其奈我何!"
  至於劉文典和蔣介石見面的情景,當時的南開學生劉兆吉在《劉文典先生遺聞軼事數則》中回憶:
  因有怨氣,見蔣時,戴禮帽著長衫,昂首闊步,跟隨侍從飄然直達蔣介石辦公室。見蔣介石面帶怒容,既不起座,也不讓座,衝口即問:"你是劉文典麽?"這對劉文典正如火上加油,也衝口而出:"字叔雅,文典衹是父母長輩叫的,不是隨便哪個人叫的。"這更激怒了蔣介石,一拍桌子,並怒吼:"無恥文人!!你慫恿共黨分子鬧事,該當何罪?"劉文典也應聲反駁蔣介石為不實之詞,並大聲呼喊:"寧以義死!不苟幸生!"躬身嚮蔣碰去,早被侍衛擋住。蔣介石又吼:"瘋子!瘋子!押下去!"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中華書局
第1節:序言(1)第2節:序言(2)
第3節:鬍適:"做了過河卒子,衹能拼命嚮前"(1)第4節:鬍適:"做了過河卒子,衹能拼命嚮前"(2)
第5節:鬍適:"做了過河卒子,衹能拼命嚮前"(3)第6節:鬍適:"做了過河卒子,衹能拼命嚮前"(4)
第7節:郭沫若:"又當投筆請纓時"(1)第8節:郭沫若:"又當投筆請纓時"(2)
第9節:郭沫若:"又當投筆請纓時"(3)第10節:郭沫若:"又當投筆請纓時"(4)
第11節:郭沫若:"又當投筆請纓時"(5)第12節:郭沫若:"又當投筆請纓時"(6)
第13節:冰心:"我第一次認識了生命"(1)第14節:冰心:"我第一次認識了生命"(2)
第15節:冰心:"我第一次認識了生命"(3)第16節:冰心:"我第一次認識了生命"(4)
第17節:冰心:"我第一次認識了生命"(5)第18節:冰心:"我第一次認識了生命"(6)
第19節:梁實秋:"圖南未可料,變化有鯤鵬"(1)第20節:梁實秋:"圖南未可料,變化有鯤鵬"(2)
第21節:梁實秋:"圖南未可料,變化有鯤鵬"(3)第22節:梁實秋:"圖南未可料,變化有鯤鵬"(4)
第23節:梁實秋:"圖南未可料,變化有鯤鵬"(5)第24節:老捨:"提衹提箱赴國難"(1)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