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内外民族融合的特点是什么?
自秦汉起,匈奴、氐、羌、东胡、乌桓、鲜卑等各民族不断来到长城内外,同这里的汉族交错杂居,相互交往。汉末魏晋更形成大规模少数民族内迁,形成“关中之人百余万口……戎狄居半”的形势;南北朝十六国纷争局面的出现和形成与此不无关系。与此同时,大量汉族也被迫或自愿进入大漠南北、河西走廊、西域等地,直接变成那里的匈奴、氐、羌、月氏等民族的成员或与之杂居。长城带各族之间如鲜卑与匈奴、月氏与匈奴、乌孙与匈奴、楼烦与匈奴、乌桓与鲜卑等民族也由杂居到相互吸收,后经隋唐长期交流通婚的积淀,使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姓氏、语言、服饰、生活习俗等都同当地民族融合为一体,匈奴、东胡、羌、羯、氐、乌桓、鲜卑等许多民族不见于史乘,它们的绝大多数融合于汉族或同其他民族一起演化成全新的民族实体。两宋时期长城带又一次民族大迁徙,突厥、铁勒、沙陀、契丹、女真等民族,大规模在长城带各地流动迁徙;同时强迫大批汉族或其他民族迁往他们原居地,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相互杂处的环境中共同劳动、相互学习。元、明及清初,蒙古、回回、色目、满等民族再次大迁徙,造成新的杂居与融合。这样,自唐至明,突厥、铁勒、沙陀、党项、回鹘(纥)、室韦、渤海、奚、契丹、女真等民族实体消失,更大的实体即长城带20余个当代民族全部诞生,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成员。生活在大杂居、小聚居的长城带各民族,在新的形势下进行着新的民族融合的跋涉。
中华民族在长城内外数千年民族融合的历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点,即:以农、牧两大经济、文化形态民族之间的民族融合为基础;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之间多元的交流与融合;长城内外民族融合范围极广、规模极大;历代各民族由杂处交流到民族融合数千年经久不衰,最终发展成“你变成了我,我变成了你;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今天中华民族这样一个伟大的民族共同体。
长城区域匈奴族的第一位单于是谁?
单于,匈奴语为“撑犁孤涂”,即“天子”之义。中国文献记载的匈奴第一位单于是头曼,他大约生于战国末年。头曼为匈奴单于时,匈奴已很强盛,东邻东胡,西邻月氏。秦始皇灭六国后,派大将蒙恬率数十万士卒北击匈奴,头曼败,北徙,撤出河南(今黄河河套以南)地。10余年后,秦朝爆发农民大起义,头曼乘机收复河南地。大约在此期间,头曼控制了匈奴各部落,建立起游牧民族的国家。因其最高统治者号称单于,史称匈奴单于国。公元前209年,头曼因欲废太子冒顿而立阏氏(冒顿后母)所生幼子,被冒顿乘狩猎之机发动政变所杀。
长城区域少数民族政权主要有哪些?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长城区域各民族所建立的民族政权形式多样,既有统治地域大小不等的地方政权,又有统治全国的强大封建帝国,也有既与中央王朝保持某种联系而实际半独立政权。与秦汉并存的匈奴奴隶制政权,前期独立存在。公元前33年汉与呼韩邪单于“和亲”后,两大系统民族初步统一,奠定中国统一和疆域的基础。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朝的前赵、夏政权为匈奴人所建;后赵统治者是羯人子孙;前燕、后燕、西秦、南凉、南燕、代、西燕又是鲜卑人建立的政权;前秦、后凉政权为氐人所建;后秦政权属羌控制;北凉政权族属则是卢水胡;翟魏政权又由丁零人控制。这些不同族属的政权走马更迭,后由鲜卑人统一,建立北魏;北周统治者又是鲜卑人。如此看来,北朝政权绝大多数是古代少数民族所建。经隋唐320余年相对统一后,长城区域又出现由沙陀突厥人建立的后唐、后汉和后晋,以及由粟末靺鞨人为主,既是唐朝地方政权,又为藩属的半独立的渤海国;由契丹人、党项人、女真人建立的辽、西夏、金朝与宋朝并立,它们的统治中心或大部地区都处于长城一带;蒙古族在塞北大漠崛起,稳固占据长城区域以后,以此为基础建立统一的元帝国,统治中心设在长城内的大都(今北京);由满族建立的清王朝,也自长城东北部崛起,乘明末混乱之机占领北京,统一全国,统治长达260余年。
长城带民族的格局是怎样的?
长城坐落在农业和畜牧业两个经济、文化腹心的自然交汇处,经历了中国古代民族发展、形成的全过程。早在西周时期,长城以南的黄河中下游经济文化处于领先地位,并在此基础上于公元前221年建立起以早期汉族为主体的强大秦汉多民族统一的封建大帝国;长城以北畜牧业地区,也于战国末形成以匈奴族为主体的多民族统一的匈奴奴隶制政权。秦汉的长期统一铸就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雏形。自秦汉至明清,匈奴、氏、羌、东胡、乌桓、鲜卑、突厥、回鹘、党项、契丹、女真、蒙古等古代民族反复汇聚长城带,逐鹿中原,形成古代民族发展的一个又一个高峰,进行一次次民族融合,在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一些民族实体消失,又一些新的民族实体出现。到元、明后期,长城带的近代、现代民族实体都先后形成,构成长城带当代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
长城沿线民族杂居区是怎么分布的?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