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 流動的光影聲色:羅展鳳映畫音樂隨筆   》 第44節:醉生夢死:貝拉·塔爾的長鏡頭音符(6)      羅展鳳 Luo Zhanfeng

  單純的人有福了,大抵,衹發生在單純的生命裏;反過來,當殘酷的真實偶爾造訪單純的人,叫人當頭棒喝,清醒,卻瘋癲。華諾斯加最終成了瘋子,不言不語,衹會哼着樂音,也許,那是另一種"幸福"。
  電影中另一單純角色是音樂教授艾斯德(Peter Fitz飾),他一生衹追求完美和聲,他批評管風琴傢和理論傢魏剋邁斯特(Andreas Werckmeister,1645-1706)所提出的"十二平均律",並認為17世紀以來遵守"十二平均律"的一些經典名麯都走錯了路,深信這些理論、這些音樂都不完美,都傷害了音樂。關於這點,米夏伊·維格也認同他的說法:"以鋼琴來說,我同意'十二平均律',但是在吹奏樂器,還有弦樂器以及人聲方面我不同意。另外我認同這位教授的看法……所以魏剋邁斯特的和聲是錯誤的和聲。"本文有關米夏伊·維格的訪談文字可參見《我希望我們遠比電影更接近生命:訪貝拉·塔爾配樂師米夏伊·維格》,林則良訪問,黃絹綺整理,臺北:《電影欣賞》第二十三捲第四期總號第117期,2005年。
  《殘缺的和聲》是一部以音樂為名的電影,貝拉·塔爾無疑喜歡將音樂與片名連在一起。另一部,就是同樣改編自László Krasznahorkai同名小說的《撒旦探戈》,探戈固然是片中重要舞麯,但音樂在這裏,除卻節奏,更有敘事作用,亦不乏電影裏的形式結構,相當重要,至於"醉生夢死"這個貝拉·塔爾式的獨特筆觸,繼續在此片中如繁花盛放。
  《撒旦探戈》
  影片結構來自小說。我們忠於那個結構。我們沒去改變小說。作者寫了十二章,六章寫前,六章寫後,一如探戈的結構。音樂因此亦很重要。我們跟這個作麯傢一起合作了超過十五年。他是我們好友,開鏡前我常懇求他:"請創作出一些東西。"他就會走到錄音室去創作。這部電影我衹用了兩個主旋律,拍攝時我們便放出來。音樂像主角,總是存在。
  --貝拉·塔爾李焯桃編,摘自《大地孤影:風格大師貝拉·塔爾》,香港國際電影節協會場刊,2005年9月。
  長達七個半小時的《撒旦探戈》,被視為貝拉·塔爾對荷裏活電影王國的挑釁之作,開場時八分鐘的推軌鏡頭,見牛群從牛棚涌出、活動,笨笨的、木木的,好些牛像咀嚼着什麽似的,好些牛則嚮着攝影機張望。有趣的是接着看見牛群盲生生地衝到牛棚的另一處,一路上又有牛在試圖交配,那是一個集體農場如何走嚮滅亡的預告,教人屏息以待的典型塔爾筆觸,衹此一傢。攝影機隔着一列破舊的農居緩緩追蹤,觀衆對着牛群,卻儼如偷窺者,那八分鐘,就是一趟叫人沒齒難忘的觀影經驗。這裏沒有音樂,隱約聽到教堂的鐘聲,微得可以,就這樣,展開了《撒旦探戈》這樣一部充滿史詩氣魄的電影,冷峻、酷寒。
  教堂鐘聲是電影中一個重要的聲音,米夏伊·維格曾在訪談中說,在《撒旦探戈》中,教堂鐘聲的音效設計跟電影音樂同樣重要:
  它與宗教有特別的關係。《撒旦探戈》的原著小說作者László Krasznahorkai和貝拉·塔爾導演都相信"啓示錄","啓示錄"出自聖經,鐘聲與它有關。在《撒旦探戈》最後,有一個人瘋了,他跑去敲鐘。這個鐘可以把它單純衹看成是一個鐘,另一方面也可以把它當成是一種隱喻……因為人們在政府的極權統治與控製下,受到了壓迫與壓抑,這裏想表達這個意念。本文有關米夏伊·維格的訪談文字可參見《我希望我們遠比電影更接近生命:訪貝拉·塔爾配樂師米夏伊·維格》,林則良訪問,黃絹綺整理,臺北:《電影欣賞》第二十三捲第四期總號第117期,2005年。
  於是,在《撒旦探戈》一片中,除卻不時出現的手風琴和酒館裏的探戈外,教堂鐘聲成了另一聲音主角,片中時有教堂鐘聲出現在背景中,電影愈到後面愈加清晰,成為鮮明的麯子似的。此外,還有環境噪音、風聲等不同聲音的註入,關於這點,米夏伊·維格曾說,他們在片中大概收錄了十種不同的聲音,其中包括五到六種不同的鐘聲、兩三種不同的雨聲,還有兩三種風聲,在錄音室工作時,他就把這些素材全部一起混音,最後,就在電影中挑合適的場景,把以上音效配上音軌,並調整合適音量。在米夏伊·維格的《貝拉·塔爾電影原聲專集》(Mihal Vig:From the Films of Bela Tarr)中,事實上也收入了兩首有關教堂鐘聲的麯子:《Bell Ⅰ》與《BellⅡ》,沉鬱、神秘,宗教味道濃郁。Mihaly Vig,Mihal Vig: From the Films of Bela Tarr,Hungary: Gergrly Boszormenyi/ Periferic Records,2001。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聲畫聯姻 文/周黎明第2節: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十誡》及其音樂裏的終極關懷(1)
第3節: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十誡》及其音樂裏的終極關懷(2)第4節: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十誡》及其音樂裏的終極關懷(3)
第5節: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十誡》及其音樂裏的終極關懷(4)第6節: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十誡》及其音樂裏的終極關懷(5)
第7節: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十誡》及其音樂裏的終極關懷(6)第8節: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十誡》及其音樂裏的終極關懷(7)
第9節: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十誡》及其音樂裏的終極關懷(8)第10節: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十誡》及其音樂裏的終極關懷(9)
第11節:流動的光影聲色:塔可夫斯基的音樂色彩與本質(1)第12節:流動的光影聲色:塔可夫斯基的音樂色彩與本質(2)
第13節:流動的光影聲色:塔可夫斯基的音樂色彩與本質(3)第14節:流動的光影聲色:塔可夫斯基的音樂色彩與本質(4)
第15節:流動的光影聲色:塔可夫斯基的音樂色彩與本質(5)第16節:流動的光影聲色:塔可夫斯基的音樂色彩與本質(6)
第17節:流動的光影聲色:塔可夫斯基的音樂色彩與本質(7)第18節:流動的光影聲色:塔可夫斯基的音樂色彩與本質(8)
第19節:流動的光影聲色:塔可夫斯基的音樂色彩與本質(9)第20節:流動的光影聲色:塔可夫斯基的音樂色彩與本質(10)
第21節:流動的光影聲色:塔可夫斯基的音樂色彩與本質(11)第22節:流動的光影聲色:塔可夫斯基的音樂色彩與本質(12)
第23節:以音樂裝飾長鏡頭的夢:安哲羅普洛斯映畫音樂史詩(1)第24節:以音樂裝飾長鏡頭的夢:安哲羅普洛斯映畫音樂史詩(2)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