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义说部 清史演義   》 第四十三回 撫賊寨首領遭擒 整朝綱權相伏法      蔡東藩 Cai Dongfan

  卻說勒保馳驛入川,川中教徒,勢甚猖獗,勒保率兵進剿王三槐,擒殺幾個無名小卒,便虛張功績,連章奏捷。嘉慶帝下旨嘉奬,說他入川第一功,專令搜捕王三槐。這時候湖北教徒,因齊姚已死,謀與川北教徒聯絡,悉衆南趨,李全高均德一股,由陝入川,還有張漢潮劉成棟一股,也是齊姚餘黨,由楚入川。朝旨以陝楚各賊,均逼入川境,四川滿漢官兵,不下五萬,勒保宜會同諸將,齊心蹙賊,毋緻竄逸。其令額勒登保明亮,專剿張漢潮劉成棟,德楞泰專剿高均德李全,並會同惠齡恆瑞,夾剿羅其清冉天儔,宜綿專守陝境,毋使川寇入陝,景安專守楚境,毋使川寇入楚,勒保於專剿王三槐徐天德外,仍兼偵各路敵情,相機佈置,務期蕩平等語。勒保接了此旨,自思身任統帥,總要擒住一二首逆,方好立功揚名,初意恰是不錯。遂接連發兵先攻王三槐。怎奈三槐據守東鄉縣的安樂坪,地勢很險,手下黨羽又多,官兵不能進去,反被他出來攻擊,傷斃不少。勒保還是一味謊奏,今天殺賊數百,明天殺賊數千,不想嘉慶帝有些覺察,竟下諭責他徒殺脅從,不及首逆,官兵陣亡,以多報少,殺賊乃以少報多,無非妄冀恩賞,有意欺上,此後不得再行嘗試。這數語正中勒保心病,勒保見了,嚇得渾身是汗。
  想了一日,又定出一個妙計,廣募鄉勇,令衝頭陣,緑營兵,八旗兵,吉林,索倫兵,以次列後,再教他去攻三槐。他的意思,是鄉勇送死,不必上報,免得朝廷有官兵陣亡,以多報少的責罰。好主見!起初如羅思舉桂涵等人,頗也為他盡力,殺敗敵兵一二陣,後來聞知自己的功勞,統被別人冒去了,也未免懊惱起來。自此鄉勇同官兵,互相推諉,索性由教徒自由來往。勒保的妙策,又遭失敗。朝旨復嚴責勒保老師養賊,勒保憂悶已極,左思右想,毫無計策。勒公也智盡能索了。無奈與幾個心腹人員,私下密議,各人都蹙了一回眉頭,無詞可對。
  忽有一個辦文案的老夫子,起立道:“晚生倒有一條計策,未知可行不可行?”勒保喜形於色,便拱手問計。那人道:“朝廷的諭旨,是要大帥專剿王三槐,若得擒住了他,便可復命。”勒保道:“這個自然。”那人道:“現任建昌道劉清,前做南充知縣時,曾奉宜製軍命,招撫王三槐,三槐嘗隨他至營,嗣因宜製軍放他回去,他復橫行無忌,現在不如仍命劉清前往招撫,誘他前來,檻送京師,那時豈不是大大的功勞?”
  勒保大喜,隨命他辦好文書,傳劉道臺速即來營。
  劉清是四川第一個清官,百姓呼他為劉青天,王三槐羅其清等,也素嘗敬服,若使四川官員,個個似劉青天,就使叫他造反,也是不願。無如貪污的多,清廉的少,所以激成大禍。此次劉清奉了統帥的文書,遂帶了文牘員貢生劉星渠,星夜趕來,到大營稟見。勒保立即召入,見面之下,格外謙恭。劉清便問何事辱召。勒保便把招撫王三槐計策,敘說一遍。劉清道:“三槐那廝,很是刁蠻,卑職前次曾去招撫,他明允投降,後來又是變卦,這人恐不便招撫,還是用兵剿滅他纔好。”勒保道:“朝廷用兵,已近三年,人馬已失掉不少,軍餉已用掉不少,仍然不能成功。若能招撫幾個賊目,免得勞動兵戈,也是權宜的計策。老兄大名鼎鼎,賊人曾佩服得很,現請替我去走一趟!三槐如肯投順,我總不虧待他。賊目一降,賊衆或望風歸附,也未可知,豈非川省的幸福麽?”口是心非,奈何?劉清無可推諉,衹得應允,當下即起身欲行。勒保令派都司一員,隨同前往。
  三人到了安樂坪,通報王三槐。三槐聞劉青天又到,出寨迎接,非以德服人者不能。請劉清入寨,奉他上坐。劉清就反復勸導,叫他束手歸誠,朝廷决不問罪。三槐道:“青天大老爺的說話,小民安敢不遵?但前次曾隨青天大老爺,到宜大人營裏,宜大人並沒有真心相待,所以小民不敢投順。現在換了一個勒大人,小民未曾見過,不知他是否真意?倘將我騙去斬首,還當了得。”頗肖強盜口吻。劉清道:“這卻不用憂慮。勒大帥已經承認,决不虧待。”三槐尚是遲疑,劉清心直口快,便道:“你既有意外的疑慮,就請你同了我的隨員,往見勒大帥,我便坐在此處,做個抵押,可好麽?”三槐道:“這卻不敢,我願隨青天大老爺同往,如青天大老爺,肯將隨員留在此處,已是萬分感激。”劉清應諾。
  三槐即隨了劉清,動身出寨,安樂坪內的徒黨,素知劉青天威信,也不勸阻三槐,於是劉清在前,三槐在後,直到勒保大營。先由劉清入帳稟到,勒保即傳集將士,站立兩旁,擺出一副威嚴的體統,好看不中用。傳王三槐入帳。三槐纔入軍門,勒保就喝聲拿下,兩旁軍士,應命趨出,如狼如虎,將王三槐捆住。劉清忙稟道:“王三槐已願投降,請大帥不必用刑!”誰知這位勒大帥,竪起雙眉,張開兩目,嚮着劉清道:“呸!他是大逆不道的白蓮教首,還說是不必用刑麽?”劉清道:“大帥麾下的都司,卑職屬下的文案生,統留在安樂坪中,若使將王三槐用刑,他兩人亦不能保全性命,還求大帥成全方好。”勒保轉怒為笑道:“你道我就將他正法麽?他是朝廷嚴旨拿捕,自然解送京師,由朝廷發落。朝旨要赦便赦,要殺便殺,不但老兄不能作主,連本帥也不敢作主呢。若為了一個都司官,一個文案生,就把他釋放,將來,朝旨詰責下來,哪個敢來擔任?”總教自己官職保牢,別人的性命都又不管。劉清道:“卑職願擔此責。”到底不弱。勒保哈哈大笑道:“今朝捕到匪首,也是老兄功勞。本帥哪裏好抹煞老兄,請你放心!”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劉清道:“功勞是小事,信實是大事。今朝王三槐來降,若將他檻送京師,將來賊衆都要疑阻,不敢投誠,那時恐要多費兵力,總求大帥三思!”勒保道:“這恰待日後再說,且管目前要緊。”隨令軍士將三槐監禁,自己退入後帳,命這位定計誘賊的老夫子,修折奏捷去了。
  劉清嘆息而退,待了一日,文牘員劉星渠逃回,劉清問他如何得脫?答稱:“賊衆因三槐未歸,欲將貢生及都司償命,貢生無法,衹得哄稱勒公要重用三槐,自當暫時留住。賊衆因貢生是劉青天屬員,半疑半信,貢生就與他說代探消息,溜了出來。都司也欲同回,被衆賊留住。如果勒公變計,恐怕都司的性命,是不保了。”劉清道:“勒公無信,我亦上他的當,將來辦理軍務,必較前為難。我們且回任去罷!”隨即寫了辭行的稟單,飭役夫投遞大營,自己帶了劉星渠,匆匆去訖。
  過了數日,上諭已下,內稱據勒保奏攻剋安樂坪賊巢,生擒賊首王三槐,朕心深為喜悅,着晉封勒保為威勤公,伊弟永保,前因剿匪不力,革職逮京,交刑部監禁,現並加恩釋放,以示權衡功罪,推恩麯宥至意。接連又是一道上諭,晉封軍機大臣大學士和珅公爵,戶部尚書福長安侯爵,這個旨意,顯見是太上皇誥敕,嘉慶帝難違父命,方有這道諭旨。勒保遂令部將把王三槐解送京師,一面再攻安樂坪。其時安樂坪餘黨,聞王三槐押解進京,將都司殺死,另奉冷天祿為頭目,抗拒官兵。官兵晝夜圍攻敵寨,????糧將盡,冷天祿詐請投降,夜間卻偷襲清營,官兵不及防備,頓時敗退。
  徐天德亦屢攻川東州縣,騷擾不休,勒保再想招撫,奈教徒防着王三槐覆轍,個個拼出性命,不來上鈎,反比從前越加刁悍。人而無信不知其可。衹川北的羅其清,被額勒登保擒獲,冉其儔被德楞泰惠齡擊斃,川北巨酋,總算授首。此外如陝督宜綿,專在教匪不到的地方,安營立寨,終年未曾一戰。他倒享福。景安越加無事,寇至則避,寇去則出,軍中號他迎送伯。肇錫嘉名。
  悠悠忽忽,已是嘉慶四年了。四年以前,外間軍事,日日吃緊,宮廷裏面,沒甚大事,衹皇后喜塔臘氏病逝,改册皇貴妃鈕祜祿氏為皇后,未免忙碌了一回,四年正月,太上皇生起病來,嘉慶帝侍疾養心殿。籲天祈禱,倍切虔誠。無如壽數已終,帝閽夢夢,太上皇的病,陡然沉重,名醫都束手沒法,竟爾“嗚呼哀哉,”嘉慶帝擗踴大慟,頗盡孝思;越四日,即命軍機大臣擬了一道諭旨,頒給四川湖北陝西諸將帥道:
  我皇考臨禦六十年,四徵不庭,凡窮荒絶徼,無不指日奏凱,從未有勞師數年,糜餉數千萬,尚未蕆事者。自末年用兵以來,皇考宵旰勤勞,大漸之前,猶時望捷音,迨至彌留,親執朕手,頻望西南,似有遺憾。若教匪一日不平,朕即一日負不孝之疚,內而軍機大臣,外而領兵諸將,同為不忠之臣,邇年皇考春秋日高,從事寬厚,即如貽誤軍事之永保,嚴交刑部治罪,仍旋邀寬宥。其實各路縱賊,何止永保一人,奏報粉飾,揜敗為功,其在京諳達侍衛章京,無不營求赴軍,其歸自軍中者,無不營置田産,頓成殷富,故將吏日以玩兵養寇為事。其宣諭各路領兵大小諸臣,戮力同心,刻期滅賊,有仍欺玩者,朕惟以軍法從事。
  這旨一下,內外大臣,已覺得嘉慶親政第一道上諭,便已嚴厲異常,不同前日,暗料數日以內,必有一番大大的黜陟。不防嘉慶帝格外迅速,過了兩日,便令侍衛鎖拿大學士公和珅,戶部尚書侯爵福長安下獄。
  自太上皇崩後,和珅原是慄慄危懼,不過想不到這般辣手,這日正與姬妾們談論後事,忽有十數個侍衛。直入府中,豪僕還不知死活,上前喝阻。衆侍衛大聲道:“有聖旨到來,請你相爺接讀!”豪僕聞聖旨二字,方個個伸舌,入內通報。和珅此時,心裏已七上八下,勉強出來接旨。當由宣詔官站在上面,和珅跪在下邊,但聽宣詔官朗誦上諭道:“和珅欺罔擅專,情罪重大,着即革職,鎖交刑部嚴訊!欽此。”和珅不聽猶可,聽了數句上諭,魂靈兒飛入九霄,正在沒法擺布,那侍衛鐵面無情,將他牽曳而去。還有好幾個侍衛,留管前後門,準備查抄。早知今日何必當初。裏面的老太太姨太太駙馬爺少公子少奶奶等,都哭哭啼啼,急得沒法,衹得請出乾隆帝的十公主來,一班兒跪在地上,嚮他磕頭求救。額駙豐紳殷德,且搶上幾步,也顧不得夫妻名義,忙嚮公主綉鞋邊跪下,搗頭如蒜,床下踏板想亦跪慣,此次也不算奇怪。弄得公主難以為情,忙叫大衆從長商議。大傢方纔起來,統是淚容滿面,萬分凄惶。公主也不禁流淚,情願入宮轉圜,當即帶了侍女四名,乘輿出門。侍衛見了公主,不便攔阻,由她去訖。
  誰想過了兩日,又有數行諭旨道:
  和珅受大行太上皇帝特恩,由侍衛拔擢至大學士。在軍機處行走多年,叨沐殊施,無有其比。朕親承付托之重,猝遭大故,苫塊之中,每思三年無改之義,皇考簡用重臣,斷不肯輕為變易。今和珅情罪重大,並經科道諸臣,列款參奏,實有難以刻貸者。是以朕於恭頒遺詔日,即將和珅革職拿問,臚列罪狀,特諭衆知,除交在京王公大臣會審定擬外,着通諭各督撫,將指出和珅各款,應如何議罪?並此外有何款跡?
  各據實復奏。
  原來嘉慶帝素恨和珅,因太上皇在日不好顯斥,廷臣也不敢參奏。到太上皇已崩,御史廣興,給事中廣泰王念孫等,窺破嘉慶帝意旨,一個說和珅偷改硃諭,一個說和珅擅取宮女,一個說和珅私藏禁物,一個說和珅漏泄機密,此外如遇事把持,貪贓不法,勾結黨羽,殘害賢良等款,不計其數。共列成二十大罪,惹得嘉慶帝怒氣勃勃,立欲將和珅治罪。適值十公主入宮面請,嘉慶帝越加懊惱。嗣經公主再三哀求,衹準饒了和珅傢屬,不饒和珅,因此遂下了這道諭旨。公主倒臉。和珅傢內,還道公主不肯着力,其實公主到嘉慶帝前,也似豐紳殷德一般,下跪磕頭,無如皇帝不允,公主也沒奈何。嘉慶帝遂令刑部嚴訊,二十款大罪中,和珅雖賴了一半,有一半尋出證據,無可抵賴,衹得招認。當下就着欽差查抄,欽差到和珅宅內,便將前堂後廳,內室寢房,統行查閱。但見和珅的房屋,統用枬木造成,體剩仿佛寧壽宮,華麗仿佛圓明園,陳列的古玩奇珍,卻比大內還多一二倍,頓時由侍衛帶同番役,一一抄出。計開:
  赤金首飾共三千六百五十七件,東珠八百九十四粒,珍珠一百七十九挂,散珠五斛,紅寶石頂子七十三個,祖母緑翎管十一個,翡翠翎管八百三十五個,奇楠香朝珠六百九十八挂,赤金大碗五十對,玉碗十對,金壺四對,金瓶兩對,金匙四百八十個,金盆一對,金盂一對,水晶缸五對,珊瑚樹二十四株,玉馬一隻,銀杯四千八百個,珊瑚筷四千八百副,鑲金象箸四千八百副,銀壺八百個,翡翠西瓜一個,猞猁猻皮八十張,貂皮二百六十張,青狐皮三十八張,黑狐皮一百二十張,玄狐皮統十件,白狐皮統十件,洋灰皮三百張,灰狐腿皮一百八十張,海虎皮三十張,海豹皮十六張,西藏獺皮五十張,紬緞四千七百三十捲,紗綾五千一百捲,綉蟒緞八十三捲,猩紅洋呢三十匹,嗶嘰三十匹,各色布四十九捆,葛布三十捆,各色皮衣一千三百件,綿夾單紗絹衣三千二百件,御用緯帽二頂,織竜黃馬褂二件,醬色緞四開禊袍二件,白玉玩器六十四件,西洋鐘錶七十八件,玻璃衣鏡十架,小鏡三十八架。銅錫等物七千三百餘件,紋銀一百零七萬五千兩,赤金八萬三千七百兩,錢六千吊,房屋一千五百三十間,花園一所,房地契文五箱,藉票二箱,雜物不計。
  統共一百零九號,除金銀銅錢外,有二十六號,當時估起價來,已值銀二萬二千三百八十九萬餘兩。另外八十三號,還未曾估價。若照樣計算,差不多有八九萬萬兩。自古以來,無論王崇石愷,不及和珅十分之一,就是中外的皇帝,也沒有這種大傢私。嘉慶帝見了查抄的數目,也不覺暗暗驚異,下旨賜和珅自盡。福長安事事阿奉和珅,着收監,候秋後處决。和珅弟和琳,追革公爵,衹額駙豐紳殷德,因顧着十公主臉面,麯加體恤,免他罪名,叫他在傢安住,不許出外滋事。和珅次子豐紳殷綿等,概革去封爵,回本旗當閑散差。大學士蘇凌阿,係和琳姻親,和珅引他入相,年逾八十,老邁竜鐘,勒令休緻。侍郎吳省蘭李潢,太僕寺卿李光雲等,統係和珅引用,黜革有差。此旨一下,眼見得和珅休了。貪刻一生,徒歸泡影。豐紳殷德,虧是娶了一個公主,還好安耽度日。應該補磕幾個響頭。就是和珅的妻妾傢眷,也都是公主暗中保全。小子有詩詠和珅道:
  權姦貪冒古來無,一死何曾足蔽辜?
  畢竟猶留郎舅誼,九重特旨赦妻孥。
  和珅伏法後,嘉慶帝振刷精神,又有一番作為,姑俟下回再詳。
  ----------
  王三槐無端起亂,假邪教以惑民,川中生靈,因之塗炭,律以應得之罪,固無可貸。但既誘之來降,不宜再行檻送,兵不厭詐,此事恰不宜詐也。勒保急功近利,但顧目前,不顧日後,當時封為上公,固覺顯赫,然勒保所恃者,惟和珅,勒保封公,和珅亦封公,內外蒙蔽,不問可知,和珅敗而勒保亦無幸矣。和珅為相二十餘年,傢中私蓄,幾乎不可勝算。乾隆時,清政府歲入,止七千萬,和珅傢産,適當清廷二十年歲入之一半而強,然卒之全歸籍沒,貪官污吏之結局如此。後之身為公僕者,亦何不奉為殷鑒耶?炎炎者滅,隆隆者絶,況為貪官?況為污吏?讀此回,可為居官鑒。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选集】歷朝通俗演義 In the past dynasties earthliness fictionalized history
自序第一回 溯往事慨談身世 述前朝細敘源流
第二回 喪二祖誓師復仇 合九部因驕緻敗第三回 祭天壇雄主告七恨 戰遼陽庸帥覆全軍
第四回 熊廷弼守遼樹績 王化貞棄塞入關第五回 猛參政用炮擊敵 慈喇嘛偕使傳書
第六回 下朝鮮貝勒旋師 守甯遠撫軍奏捷第七回 為敵作倀滿主入邊 因間信讒明帝中計
第八回 明守將獻城賣友 清太宗獲璽稱尊第九回 朝鮮主稱臣乞降 盧督師忠君殉節
第十回 失輜重全軍敗潰 迷美色大帥投誠第十一回 清太宗賓天傳幼主 多爾袞奉命略中原
第十二回 失愛姬乞援外族 追流賊忍死雙親第十三回 闖王西走合浦還珠 清帝東來神京定鼎
第十四回 抗清廷丹忱報國 屠揚州碧血流芳第十五回 棄南都昏主被囚 捍孤城遺臣死義
第十六回 南下鏖兵明藩覆國 西徵奏凱清將蒙誣第十七回 立宗支粵西存殘局 殉偏疆岩下表雙忠
第十八回 創新儀太後聯婚 報宿怨中宮易位第十九回 李定國竭忠扈駕 鄭成功仗義興師
第二十回 日暮途窮寄身異域 水流花謝撒手塵寰第二十一回 弒故主悍師徼功 除大憝衝人定計
第二十二回 蓄逆謀滇中生變 撤藩鎮朝右用兵第二十三回 馳偽檄四方響應 失勇將三桂回軍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