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类 論語新解——思與行   》 泰伯篇第八(2)      何新 He Xin

  [原文]
  曾子曰:“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①。昔者吾友嘗從事於斯矣。”
  [譯文]
  (8.5)曾子說:“有才能卻請教沒有才能者,知道得多卻請教知道得少者。有知識卻像沒有知識,富足卻像空虛。別人侵犯也不計較。過去我的朋友們一直是這樣做的。”
  [註釋]
  ①“校,報也。言見侵犯而不報也。”(《集解》)
  ②吾友,馬融認為是指顔回。何按:馬說迂也。吾友蓋指孔門諸同學,非確指也。此則乃曾子對其弟子所講也。
  [原文]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①,可以寄百裏之命②,臨大節而不可奪也③。君子人與?君子人也。”
  [譯文]
  (8.6)曾子說:“可以把六尺孤兒托付給他,可以把一座城中的性命托付給他,面臨生死關頭而不改變操守。這種人是君子嗎?就是君子啊。”
  [註釋]
  ①六尺,古代尺短,一尺約今日之七寸。六尺約今之四尺,指少兒。孔穎達疏:“六尺之孤,幼少之君也。”托,寄托。
  ②百裏,指城郭周圍百裏。
  ③《集解》:“大節者,安國傢定社稷也。”
  [原文]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①,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②,不亦重乎?死而後已③,不亦遠乎?”
  [譯文]
  (8.7)曾子說:“作為士不可以不剛毅,因為擔子很重而路途遙遠。以實現仁善作為自己的責任,這擔子不重嗎?奮鬥到死方休,這路途不遙遠嗎?”
  [註釋]
  ①弘毅,就是“剛毅”。章太炎《廣論語駢枝》說:“說文:‘弘,弓聲也。’後人藉‘強’為之,用為‘彊’義。此‘弘’字即今之‘強’字也。說文:‘毅,有决也。’任重須彊,不彊則力絀;致遠須决,不决則志渝。”
  ②任,擔負。
  ③已,止也。
  [原文]
  子曰:“興於《詩》①,立於禮②,成於樂③。”
  [譯文]
  (8.8)孔子說:“以學《詩經》為開始,以修禮儀來自立,通過音樂而育成。”
  [註釋]
  ①《集解》:“興,起也。言修身先學《詩》也。”
  ②《集解》:“季氏篇言,‘不學詩,無以應’。禮以恭敬謙遜為本,而有節文度數之象,所以能卓然自立而不為事物之所搖奪者,必於此得之。”
  ③《集註》:“八音之節,可以養人性情。”
  [原文]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①。”
  [譯文]
  (8.9)孔子說:“對於百姓,可以讓他們自由,但不要讓他們明智。”
  [註釋]
  ①《春秋繁露》:“民者,瞑也。”《老子》:“常使民無知無欲。”“民其難治,以其知多。”顔元曰:“此治民之法也。”“民可以樂成,不可與慮始。”(《史記·滑稽列傳》補所載西門豹之言,《史記·商君列傳》作“民不可與慮始,而可與樂成”)
  [原文]
  子曰:“好勇疾貧,亂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①,亂也。”
  [譯文]
  (8.10)孔子說:“逞勇又恨自己貧睏的人,就會作亂。人若不行仁善,人們恨透了他,也會作亂。”
  [註釋]
  ①疾,嫉也,恨。
  何按:此當為孔子與顔涿的談話。
  [原文]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①,使驕且吝②,其餘不足觀也已。”
  [譯文]
  (8.11)孔子說:“即使才智像周公那樣美好,如果既驕傲又吝嗇,則其餘方面也就不值一提了。”
  [註釋]
  ①周公,周公旦。封於魯,為魯國開國之君。纔美,美纔。《集註》:“謂智能技藝之美。”
  ②驕,驕傲。吝,吝嗇。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
編輯推薦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學而篇第一(1)學而篇第一(2)
學而篇第一(3)學而篇第一(4)為政篇第二(1)為政篇第二(2)為政篇第二(3)為政篇第二(4)
為政篇第二(5)八佾篇第三(1)八佾篇第三(2)八佾篇第三(3)八佾篇第三(4)八佾篇第三(5)
八佾篇第三(6)八佾篇第三(7)裏仁篇第四(1)裏仁篇第四(2)裏仁篇第四(3)裏仁篇第四(4)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