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 天变(中国历代宫廷政变全景)   》 巫蛊之祸--汉武帝时期的一次宫廷政变(2)      Zhang Huicheng

  江充得意洋洋地把这些证据在众人眼前一晃,然后快步离开东宫,扬言要奏报给皇上。
  太子刘据根本就没有埋藏过什么木头人,现在凭空被人家挖出这么多罪状。他又惊又怕,急忙找老师石德商量对策。
  石德是出了名的老实人,一向谨小慎微。他知道如果太子倒台,自己就要牵连被杀。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先发制人。于是,他向太子献计说:“前丞相公孙贺父子,两位公主和卫伉等人,都因为巫蛊之祸而丢了性命。现在江充和女巫手持诏旨,在东宫里挖出了这么多木头人,这分明是他们栽赃陷害,但别人并不知道事情真假。这要是报告到皇上那里去,恐怕你有口难辩,无以自明。”
  太子忙问:“那我该怎么办?”
  石德道:“当今之计,只有假传圣旨,先把这些人抓起来,才能查明其中的奸谋。况且,皇上远在甘泉宫,已经病了数日,皇后和你派出的使者连他的面也看不着。皇上是死是活,我们一点都不清楚,怎能知道其中不会有诈?”
  太子沉吟片刻,又道:“江充是奉父皇之命前来搜查的,我怎么能擅自对他们进行逮捕和审讯呢?”
  石德阴沉着脸说道:“这些奸臣嚣张狂妄到何等地步了,你怎么还婆婆妈妈的?倘若再不火速动手,恐怕你就会重蹈秦公子扶苏的覆辙1
  但是,太子刘据还是不敢擅自诛杀,他想前往甘泉宫晋见老父,希望能当面说清情况,这样或许能侥幸脱难。但他刚想动身,就听说江充已派人飞马前去甘泉宫奏报去了。他手足无措,不知怎么办才好,最后狠狠心,壮着胆子采纳了石德的建议。刘据假传圣旨,派人前去捉拿江充等人。
  江充没想到太子会铤而走险,一点防备都没有,只好束手就擒。案道侯韩说出身行伍,很有些膂力。他怀疑诏书是假的,便拔剑和捉拿他的武士格斗起来,终因寡不敌众,伤重而亡。胡巫檀何平日只会装神弄鬼,哪见过这种阵势,早已吓得瑟瑟发抖,武士们没费什么劲就把他捆了起来。宦官苏文却乘着混乱之机逃了出来,一直向甘泉宫方向逃去。
  太子刘据见了江充,气得两眼冒火,指着江充的鼻子大骂道:“大胆狂徒!你把赵王父子害得不浅,还不满足,又想要挑拨我们父子的关系吗?”一边骂着,随手一刀,将江充劈作两半。这个奸佞小人,连哼一声都来不及,便作了刀下之鬼。接着,太子又喝令手下将胡巫檀何拉到一棵树下,用火活活烧死了。
  太子刘据杀掉江充和檀何后,派舍人无且手持符节,连夜敲开未央宫长秋门,将事情经过报告给卫皇后。又征发中厩(皇后车马所在地)的车马和射士,打开长乐宫武库,集结宫中卫士,大肆收捕江充党羽。一时长安大乱。
  苏文连滚带爬地逃入甘泉宫,奏言太子造反,擅自捕拿江充。汉武帝对一向谨慎的太子很放心,听了苏文的报告,只是淡淡地说:“因为在宫中掘出了木头人,太子定然迁怒于江充,所以才会发生变故,将太子召来问明情况就是了。”于是,汉武帝打发一个内侍去宣召太子。
  不料,那内侍是苏文一党,他不敢也不愿去见太子,只是到别的地方躲了一会儿,便回来报告说:“太子已经造反了,他不肯来,还要杀臣,臣只好逃回来了。”
  汉武帝这才信以为真,不由勃然大怒。
  在长安城内的丞相刘屈氂听说太子造反,吓得拔腿就逃,连丞相的印信都丢掉了。他连忙派长史乘驿站的快马,赶到甘泉宫汇报。
  汉武帝见丞相长史的狼狈像,便责问道:“丞相现在干什么呢?”
  长史战战兢兢地回答说:“丞相在封锁消息,不敢擅自行动。”
  汉武帝吼叫着说:“事情已经闹大了,整个长安都乱哄哄的,还有什么可保密的?丞相难道没听说过周公大义灭亲,诛杀管叔和蔡叔的事吗?”
  汉武帝担心局势恶化,百官不辨真假,便用正式诏书,加盖皇帝玉玺,命令丞相刘屈氂说:“擒斩谋反者自有重赏!当今之计。应用牛车堵住街道,避免短兵相接式的肉搏,以免滥杀无辜。关闭所有的城门,不要让谋反者漏网。”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序言(1)序言(2)
目录由一个玩笑引发的政变(1)
由一个玩笑引发的政变(2)由一个玩笑引发的政变(3)
毒美人祸乱邦国(1)毒美人祸乱邦国(2)
毒美人祸乱邦国(3)毒美人祸乱邦国(4)
熊掌难熟--楚商臣弑父夺位(1)熊掌难熟--楚商臣弑父夺位(2)
熊掌难熟--楚商臣弑父夺位(3)熊掌难熟--楚商臣弑父夺位(4)
鱼腹藏剑--公子光谋权夺位刺王僚(1)鱼腹藏剑--公子光谋权夺位刺王僚(2)
鱼腹藏剑--公子光谋权夺位刺王僚(3)鱼腹藏剑--公子光谋权夺位刺王僚(4)
鱼腹藏剑--公子光谋权夺位刺王僚(5)鱼腹藏剑--公子光谋权夺位刺王僚(6)
移花接木--楚李园献妹夺权(1)移花接木--楚李园献妹夺权(2)
移花接木--楚李园献妹夺权(3)一本万利--吕不韦窃国始末(1)
No.   I   [II]   [III]   [IV]   [V]   [VI]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