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书类 》 论语新解——思与行 》
泰伯篇第八(2)
何新 He Xin
[原文]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①。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译文]
(8.5)曾子说:“有才能却请教没有才能者,知道得多却请教知道得少者。有知识却像没有知识,富足却像空虚。别人侵犯也不计较。过去我的朋友们一直是这样做的。”
[注释]
①“校,报也。言见侵犯而不报也。”(《集解》)
②吾友,马融认为是指颜回。何按:马说迂也。吾友盖指孔门诸同学,非确指也。此则乃曾子对其弟子所讲也。
[原文]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①,可以寄百里之命②,临大节而不可夺也③。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译文]
(8.6)曾子说:“可以把六尺孤儿托付给他,可以把一座城中的性命托付给他,面临生死关头而不改变操守。这种人是君子吗?就是君子啊。”
[注释]
①六尺,古代尺短,一尺约今日之七寸。六尺约今之四尺,指少儿。孔颖达疏:“六尺之孤,幼少之君也。”托,寄托。
②百里,指城郭周围百里。
③《集解》:“大节者,安国家定社稷也。”
[原文]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①,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②,不亦重乎?死而后已③,不亦远乎?”
[译文]
(8.7)曾子说:“作为士不可以不刚毅,因为担子很重而路途遥远。以实现仁善作为自己的责任,这担子不重吗?奋斗到死方休,这路途不遥远吗?”
[注释]
①弘毅,就是“刚毅”。章太炎《广论语骈枝》说:“说文:‘弘,弓声也。’后人借‘强’为之,用为‘彊’义。此‘弘’字即今之‘强’字也。说文:‘毅,有决也。’任重须彊,不彊则力绌;致远须决,不决则志渝。”
②任,担负。
③已,止也。
[原文]
子曰:“兴于《诗》①,立于礼②,成于乐③。”
[译文]
(8.8)孔子说:“以学《诗经》为开始,以修礼仪来自立,通过音乐而育成。”
[注释]
①《集解》:“兴,起也。言修身先学《诗》也。”
②《集解》:“季氏篇言,‘不学诗,无以应’。礼以恭敬谦逊为本,而有节文度数之象,所以能卓然自立而不为事物之所摇夺者,必于此得之。”
③《集注》:“八音之节,可以养人性情。”
[原文]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①。”
[译文]
(8.9)孔子说:“对于百姓,可以让他们自由,但不要让他们明智。”
[注释]
①《春秋繁露》:“民者,瞑也。”《老子》:“常使民无知无欲。”“民其难治,以其知多。”颜元曰:“此治民之法也。”“民可以乐成,不可与虑始。”(《史记·滑稽列传》补所载西门豹之言,《史记·商君列传》作“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
[原文]
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①,乱也。”
[译文]
(8.10)孔子说:“逞勇又恨自己贫困的人,就会作乱。人若不行仁善,人们恨透了他,也会作乱。”
[注释]
①疾,嫉也,恨。
何按:此当为孔子与颜涿的谈话。
[原文]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①,使骄且吝②,其余不足观也已。”
[译文]
(8.11)孔子说:“即使才智像周公那样美好,如果既骄傲又吝啬,则其余方面也就不值一提了。”
[注释]
①周公,周公旦。封于鲁,为鲁国开国之君。才美,美才。《集注》:“谓智能技艺之美。”
②骄,骄傲。吝,吝啬。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资料来源】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
|
|
编辑推荐 | 内容简介 | 图书目录 | 序 | 学而篇第一(1) | 学而篇第一(2) | 学而篇第一(3) | 学而篇第一(4) | 为政篇第二(1) | 为政篇第二(2) | 为政篇第二(3) | 为政篇第二(4) | 为政篇第二(5) | 八佾篇第三(1) | 八佾篇第三(2) | 八佾篇第三(3) | 八佾篇第三(4) | 八佾篇第三(5) | 八佾篇第三(6) | 八佾篇第三(7) | 里仁篇第四(1) | 里仁篇第四(2) | 里仁篇第四(3) | 里仁篇第四(4) | |
| 第 I [II] [III] 页
|
|